红网时刻新闻5月16日讯(通讯员 谭旭 周芳)长沙县地处长衡丘陵盆地的北部,地势由北、东、南三面逐渐向中西部倾斜,呈不规则“畚箕”形状,受地理和气候因素影响,汛期长、雨量大、极端天气频发,作为经济大县,同时又是自然灾害易发县,如何最大限度保障全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统筹安全与发展给长沙县灾情管理工作提出了大挑战。2022年在全县遭遇历史罕见的夏秋冬连旱等极端天气后,今年来,全县再遭受3轮风雹4轮洪涝灾害(含地质灾害1起),受灾人口454人,紧急避险转移3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21人,倒塌房屋2户7间,严重损坏房屋6户17间,一般损坏18户42间,直接经济损失253.2万元。为有效减轻极端天气带给人民群众的伤害,长沙县应急管理局聚焦极端天气应对、筑牢风险防范防线,创新推出“12345”灾情管理工作法,并在全县广泛推广施行。
长沙县防汛会商会。
“1”即把牢“一个方向”。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国家、省、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部署,出台《长沙县防范化解风险答卷实施方案》,修订《长沙县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管理办法》,把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为一项基本的民生工程。2018年以来,通过自然灾害生活救助5000余人,其中重建农房34户,一般维修农房620户,冬春救助人口2720人,因旱生活救助346人,过渡期生活救助5户7人。
“2”即狠抓“两个关键”。一是抓实灾情信息员为基础的内驱动。建立覆盖部门、镇(街道)、村(社区)的灾情信息员队伍,全面落实灾情统计报送、台账管理、核查评估、会商核定等工作,尤其是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气象等相关行业部门,作为灾情统计的中流砥柱,为灾后救助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二是抓实工作专班为引擎的外驱动。出台《长沙县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应对工作方案》等极端天气应对方案,建立由气象、应急、自然资源、城管等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工作专班,不断强化事前预防加码、事中抢险救援、事后帮扶重建等的综合协调调度,督促责任到底到边。2022年为防范应对极端灾害天气和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旱情,县应急局协同各级各部门,主动作为,多次召开会商研判会议,通过采取不断压实责任、完善预案方案、强化督导检查、加强物资保障、科学保水调水,精准救助、全面发动群众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了自然灾害损失,保障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即严把“三个关卡”。自然灾害困难群众救助方面,一是严把程序关,严格落实“户报、村评、镇审、县复审”的工作程序,坚决杜绝优亲厚友、弄虚作假。二是严把审查关。由县、镇、村三级分别进行集体研究(或民主评议)、结果公示,层层审核、多层把关。三是严把监督关。采取“不打招呼、随机抽查、直达救助对象”方式,先后派出10余个工作组,进行抽样督导检查,确保因灾救助申报符合要求。
“4”即狠抓“四个提前”。收到救助资金后,县财政局、应急局、融媒体中心建立协同联办机制,迅速响应、迅速行动,抢抓时间,资金联审、公示、拨付等工作做到“四个提前”,即:抢在上级资金文件与资金到账之间的时间间隙,提前分配资金、提前公示救助金额、提前进社保一卡通平台过筛纠错、提前准备县级配套资金,把资金发放过程中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做在前面,确保救助资金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5”即夯实“五个基础”。一是制度基础。出台《长沙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长沙县自然灾害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实现制度管理、管事。二是保障基础。县级财政每年预算20万元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200万元县级战略物资储备资金。三是风险基础。摸底全县自然灾害防控底数,对全县39个山洪灾害易发村、56处地质灾害隐患、2248户切坡临坡建房隐患、城区28个易涝点、7个度汛隐患在建涉水工程,在建市政房建项目工地168个,深基坑高边坡的26个,以及施工在建堤防工程等重点区域实施分类分级管控。四是救助基础。每轮灾情发生后,采取村自查、镇排查、县级抽查的方式,全面摸清因灾生活困难群众、因灾倒房重建户、受灾低保对象等重点救助人员底数,为精准救助提供支撑。五是救援基础。依托武警、消防、民兵及县域内专业企业,全县组建了46支专业化的应急队伍,随时应急处突。
来源:红网
作者:谭旭 周芳
编辑:王顺祥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