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特、美!看长沙提质改造打通食品小作坊的“任督二脉”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孔晴丽 王顺祥 长沙报道

如今,走在长沙的街头巷尾,游人手上捧着的不止有网红奶茶,还有香气四溢的本地咖啡。2020年,湖南高桥大市场打造了非洲咖啡交易中心,依托中非经贸博览会和湖南自贸试验区两大平台,中非咖啡全产业链加速推进。

WechatIMG10390.jpg

咖啡受到越来越多人喜爱。

来到高桥大市场的“咖啡一条街”,比咖咖啡工坊的烘豆机器正在运转。“雨花区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对照全市的文件要求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全程对提质改造提供了帮助。”长沙凯喜食品贸易有限公司创始人姚思夷告诉记者。

深耕行业多年,凯喜作为一家服务型贸易公司是湖南首家咖啡饮品系统服务商。如何从咖啡买卖方转型为可产供销全产业链是姚思夷一直思考的问题。

WechatIMG10389.jpg

比咖咖啡工坊。

2020年,长沙年开始组织实施食品小作坊规范提质工作。乘着提质改造的东风,2021年,比咖咖啡工坊通过一系列的指导帮扶措施,成功获得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许可证,实实在在地补齐了短板,也成为了长沙市食品小作坊的试点和范点。

“我们从单纯的供应商到现在的生产商,从之前买卖产品到现在能提供定制服务,都离不开食品小作坊的试点工作。有了许可证后,我们的技术有了保证,品质更有了保障。”姚思夷说。提质改造不仅仅针对厂区环境、设计布局、内部结构等有规范性要求,供水排水、清洁消毒等各类设施的建设也被纳入考虑范畴。

按照“淘汰一批、转型一批、提升一批”的总体思路,目前,长沙已建成40家食品小作坊、90家茶油小作坊示范单位,升级改造示范点不仅提供了“长沙样板”,更是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沙经验”。

此外,长沙还出台《长沙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许可和食品摊贩登记管理实施细则》《关于发布长沙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禁止生产加工的食品品种目录的通告》等指导性文件,以规范性文件形式明确了食品小作坊的监管重点要点、检查方法及程序等有关事项,确保小作坊治理有章可循,也进一步梳理发布食品小作坊负面清单目录,适当放宽、减少对传统食品加工的限制,小作坊允许生产品种达28种类。

近年来,长沙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特质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有机衔接。把小作坊改造升级、品牌创建与乡村振兴结合,打造了一批名特优乡村特色小作坊,更是鼓励小作坊业主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批食品非遗项目及传承人获得财政补贴,助推长沙特色饮食文化传承。

食品安全始终是一座城市的底气,“食安长沙”从未松懈。如今,在引导食品小作坊向“精、优、特”方向发展,为非遗文化传承、百姓生活质量提升、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长沙已然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来源:红网

作者:孔晴丽 王顺祥

编辑:贺纯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content/646748/55/1255176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