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吉观赏鱼产业园养殖的锦鲤。
柳吉观赏鱼产业园的风景。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科进 长沙报道
湖畔水榭亭亭玉立,池中碧水泛起涟漪,春日暖阳下,正红、金黄、黑白等各色锦鲤在鱼池里自由游弋,犹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令人赏心悦目……锦鲤寓意着富贵吉祥,也成为长沙县黄花镇名副其实的“富贵鱼”。
“这种是昭和,这是大正,这种黑白花纹的叫白写……”在柳吉观赏鱼产业园的养殖基地内,成群结队、花纹各异的锦鲤在水中嬉游,呈现出一派“好运连绵”的生机之景。谈起这一池池锦鲤,湖南柳吉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柳国军如数家珍,“数十个品种,依据大小、品相,价格从几百到数万元不等,这些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吉祥物’,早已成为我们推动乡村振兴的‘致富密码’。”
走进柳吉观赏鱼产业园,田园风光尽收眼底,自2000年创立至今,这个占地350余亩的产业基地已养殖36个锦鲤品种,年均销售数万条。如今,它占据了湖南观赏鱼70%的市场,年产值超5000万元,并逐步发展成集观赏鱼孵化、养殖、销售,专用饲料、水族器材产销和景观鱼池设计施工、观赏鱼售后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工坊”,成为全镇远近闻名的“锦鲤大户”。
养殖池内的锦鲤游来游去,活泼欢快。
“这条昭和血统好,前年拍的时候我花了好几万,估计现在价值涨到了十万元左右。再看看这一池,里面的每条价值都不少于十万块……我们选鱼的时候,第一个要看它体型,第二个再看它的质地白不白,第三个才是看花纹……”在柳国军的介绍下,记者逐渐对锦鲤养殖产业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这名从业20余年的“老渔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00块启动资金,2000年开启事业,在那个年代‘倾尽所有’从事养鱼行业,绝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1997年,20岁出头的柳国军第一次接触观赏鱼,便在心里暗下决心:认准这条路,一定要搞出名堂。历经3年学成归家,他在家门口办起了自己的观赏鱼养殖园。
“那个年代,市场没打开、顾客不认可,20元一条别人都嫌贵。”柳国军笑道,“但我从不轻言放弃。”随着养观赏鱼美化居室、陶冶情操的风气逐渐盛行,柳国军的产业果然越来越兴旺,在此情形下,他开始“盘算”如何将产业做大,让实力更雄。为此,他成立了柳吉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逐步开拓观赏鱼孵化、养殖、销售、售后服务及室内外景观鱼池设计施工等完整的产业链服务,并建立了观赏鱼孵化中心、观赏鱼养殖基地、湖南农大产学研基地、观赏鱼科普基地、观赏鱼销售平台等产业配套及服务体系,成为湖南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服务最优的观赏鱼科技产业园。
工厂化养殖基地。
“成功的秘诀是坚持是努力,但背后总少不了‘爱’来做支撑。”谈及如今的成绩,柳国军常怀感恩,“‘养鱼’的道路上,父亲母亲、妻子弟弟都是我最大的前进动力,在支持我的事业上,他们从未有半句怨言。”产业园的日常分工明确,柳国军管销售,妻子管财务,父亲管养殖,弟弟管景观鱼池施工队,弟媳妇管市场公关,一家人通过“养鱼”紧紧捆绑在了一起。正因为这样,“家”一字也成为了柳国军深深的执念。
“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让在外打拼的游子回到家乡、回到父母身边,让周边的父老乡亲都享受天伦之乐,这就是我最大的追求。”父母亲在支持养鱼事业上倾尽心力,柳国军看在眼里也暖在心里。出身农民、小学文化,这半辈子,他当过村支书,也一直跻身“商人伍”,大大小小解决过三四百件村民“家务事”后,亲身经历告诉他,唯有走上产业振兴乡村这条道,让乡亲们的口袋“富起来”、生活“棒起来”,才能真正让“世外桃源”这一宏大愿景得以实现。
壮大产业园,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文旅,拉动周边村民共同参与经营……如今黄花镇杉山组20余户村民已加入柳国军的行列。结合自家“特长”,村民们相继修缮农家KTV、瑜伽馆、酒文化馆和特色餐饮小吃等自营门店,一条以“观赏鱼”带动周边吃、住、游、娱的特色产业链正逐步落成。
“产业园只做规划引导,所有门店都由居民自己经营,收入也归各家所有。疫情过去,游客量不断攀升,今年估摸着每户最少也能挣足20多万元。”柳国军表示,未来,他将把整个产业园扩大至500余亩,并计划将整个杉山组40余户村民都“召回”家乡,以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用情怀深耕共同富裕。
乘上了锦鲤产业的东风,乡村振兴的事业也更加有声有色,在高质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场”上,黄花这片热土上永远不缺热情。养鱼看孝道,辐射人生路,“锦鲤附体”之下,杉山组这片“物外桃源”也终将为黄花的明天书写一张亮眼的“答卷”。
来源:红网
作者:胡科进
编辑:胡红叶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