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业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虽然受极端枯水期的影响,但记者还是在长沙交通集团长沙新港看到了可喜的变化:新港本部2月份吞吐量创历年来当月新高,3月11日矿石装船创单一货种单日吞吐量最高纪录,滚装汽车吞吐量累计突破10万大关……作为长沙通江达海的门户,长沙新港一项项新数据,见证了长沙冲刺“开门红”、实现“全年红”的强劲发展脉搏。
应对枯水期创新破局,港口逆势突围
3月14日,记者来到长沙新港码头看到,满载各类货物的车辆络绎不绝,堆场与岸边多台起重机在高空挥舞长臂,港口一派繁荣景象。
港口忙碌的背后,也面临着一个又一个挑战。比如从去年8月份开始的极端枯水期,已发展为夏秋冬春的连枯,导致湘江航道水位急剧下降,船舶通航受阻。
“我们积极创新求变,比如不断开拓‘水路-公路-水路’中转业务,将在湘阴漕溪港码头卸载的煤炭通过公路运输转运至长沙新港,再进行下河装船作业水运发至湘潭电厂。”湖南长沙新港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唐忠良告诉记者,该线路从3月5日开通至今,已运输煤炭8000吨,有效缓解了电厂原材料运输通道不畅问题,为企业降低了成本。
去年11月份,长沙新港创新破局开拓“水路-公路-水路”中转业务,将在文泾滩下游湘江码头卸载的矿石通过公路运输转运至长沙新港,再进行下河装船作业水运发至相关钢厂,目前已运输矿石达80万吨。
这只是一个例子。面对超预期的枯水期,长沙新港能从逆境中走出来,是因为处处体现着“变”字。数据显示,2月份长沙新港本部吞吐量达58.64万吨,创历年来2月份吞吐量新高;3月11日单日矿石装船达3.26万吨,创单一货种单日吞吐量最高纪录。
作为长沙通江达海的门户,长沙新港一项项数据的突破,见证了长沙冲刺“开门红”、实现“全年红”的强劲发展脉搏。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摄
信息化赋能大幅度提升效率
抓住“新基建”的风口,长沙新港持续拓展信息化、智能化的场景应用。
记者来到长沙新港的“智慧大脑”——长沙新港智控调度中心,港口码头上各处作业场景清晰地显示在屏幕墙上,各类作业数据实时滚动,方便工作人员根据数据进行调度,提升港口作业效率。
湖南长沙新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辛华介绍,今年2月初,长沙新港智控调度中心和生产业务管理平台正式启用,长沙新港彻底实现港口各种信息的共享及不同业务之间的协同办公,全方位实现以数字化管理替代传统管理模式,大幅度提升港口智慧大脑的运筹优化和智能决策水平。预计港口装卸车效率可提升30%,仓库利用率提升25%,物流流转率提升35%,道闸司磅、数据统计等人工成本降低40%。
“智慧大脑”的运行也给客户带来了极大便利。不同于传统的线下填报模式,客户只需要随手打开长沙新港对外服务系统或微信小程序端,即可线上申报货物作业需求,系统还会自动推送实时作业信息到客户微信,有效提升港口服务品质。
港产城融合助推经济发展
港口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
以服务汽车产业为例。最新数据显示,作为湖南省首个专业汽车滚装码头,自2019年6月运营以来,长沙新港滚装汽车吞吐量累计102602台,突破10万大关。
除了传统燃油车,汽车滚装码头还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助力。2022年8月,由湖南本土生产的221辆新能源汽车,搭乘“港达6号”滚装船,从新港汽车滚装码头出发,经长江走海运出口至南美洲,这是长沙新港首次服务本地新能源汽车公司。据了解,长沙新港滚装承运的长沙-武汉段,公路运输成本为790元/台,滚装运输为360元/台。
如今,长沙新港滚装通道辐射四川、江苏、广东、福建、山东、湖北等省,打通了湘江与南美洲、北美洲、非洲的滚装航线,积极为钢铁、机械制造、汽车、电子、化工、烟花等湖南重要产业提供了货物集散服务,有力地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推动区域枢纽、物流、产业融合发展,成为长沙构建更高效率开放通道的“桥头堡”。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吴鑫矾 洪琳 纪培军
编辑:韩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