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区再出发,湘江向未来。湖南湘江新区宣传工作部推出《连珠合璧 湘江澎湃》专题,展现湖南湘江新区“融”出来的凝聚力,“合”出来的新成效。今天推出系列报道之三“智慧汇合,激活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朱莉 长沙报道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滔滔湘水与巍巍麓山见证着湖南湘江新区科技的日新月异。
这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千年学府岳麓书院;这里科技资源禀赋丰富,有促进中部崛起的“希望之城”岳麓山大学城,有推进湖南“三化”进程的“动力引擎”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这里聚集了中联重科、圣湘生物、三诺生物、水羊集团、圣湘生物等一批上市龙头企业,天仪研究院、创星科技等一批估值过十亿、融资上千万的科技创新企业;这里高校多、园区多、企业多,科技光辉闪耀。
岳麓山下 科创星光璀璨
2017年,落子麓山脚下的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白天热气腾腾,晚上灯火通明,创新创业热潮涌动。近两年多来,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内市级及以上重点科技创新平台新增53个,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64.77亿元,新增技术合同登记4923件,转化科技成果1525件,17个院士(团队)项目相继落子,累计转化企业613家。
“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的人才落地政策优惠力度大,更关键的是支持体系完善、服务理念暖心!”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谢辉领衔的多个成果转化项目已在大科城签约落地。谢辉说,项目的成功,除了需要科研人员、科技团队的努力,还需要资本、政策的扶持,多方的协助。谢辉感受到的,正是科创产业所需的“雨林式”全要素、全周期、全流程服务生态体系。在这个生态圈中,阳光、雨露、空气、水分充沛,“花鸟鱼虫”蓬勃生长。
近年来,一座座连通高校、企业、园区的“鹊桥”正在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悄然搭建,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湘江树图区块链创新中心、特种玻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航天金刚石研究院、粤港澳科创产业园、香港城市大学(长沙)创新科技中心等一批好的科创平台纷纷落户大科城,为科研成果、优质人才、科创企业和产业联动发展夯实强劲基础。
比邻大科城的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同样科创实力不凡。这是一家依托“一园多校”模式,专业服务高校成果转化的国家级园区。
为了充分释放政策效能,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不断强化组织保障,搭建交互式平台,出台政策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高价值发明专利转化,扎实推进科技政策落地;为规范对接服务流程,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还创新推出了“足不出户”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打造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中心,为入孵企业提供运营管理过程中所需的各项专业服务。
就是在这样的创业环境下,在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积淀发展的20余年中,1550余家企业被引进孵化,5家主板上市企业、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5家规模企业及123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这里成长。
高位布局 科创动作频频
见微知著,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和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只是湘江新区科技创新发展的缩影。
从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出发”,到高水平建设湘江西岸科创走廊,再到举世瞩目的湘江科学城绘好蓝图、湖南首个揭牌的省级实验室——湘江实验室成立……湖南湘江新区在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中始终昂首阔步走在前列。
作为“强省会”战略的核心支撑和重要增长点,湘江实验室、岳麓山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均已挂牌成立。值得一提的是,湖南省首个揭牌的省级实验室——湘江实验室在北斗产业园成立揭牌之时,首批有19个院士专家团队入驻,并建成7个实力雄厚的国家级科研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实验室。
此后,湘江科学城的规划建设更是湖南湘江新区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关键一笔。
湘江科学城,一个自规划起就获得万众瞩目的新城。让各方频频关注的不只是它承载厚望的名字,还有它剑指打造成引领中部、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科学高峰”和“科技高地”的蓝图。作为湘江科学城的主要规划建设主体,湖南湘江新区正加速推进湘江科学城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融城一路、观音湖路、机场大道等道路工程项目上,工人正在紧张作业,现场机器轰鸣、施工车辆穿梭,项目计划于今年底建成通车。
以科技创新,助力新区高质量发展,一组强有力的数据,振奋人心。2022年,新区共实施科技创新与平台项目222个,完成投资772亿元,投资完成率高达129%;全省已有“四大实验室”布局湘江新区,长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10个高端平台高效运行,新区内国家、省级创新平台突破650家;截至目前湖南湘江新区累计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86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居国家级新区第2;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居国家级新区第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8.3%。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高位谋划、利好政策、企业汇聚的大势之下,湖南湘江新区必将让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汩汩涌动,奏响高质量发展奔流不息的湘江之歌。
来源:红网
作者:朱莉
编辑:王娉娉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