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民日报 | 湖南长沙:推进“六水同治” 绘就水美乡村

水美村靓,水兴业旺。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通过推进“六水同治”,水品质、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安全、水供给全面提升,绘就一幅绿色生态画卷,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打造美丽河湖,提高乡村水品质。长沙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制责任体系,设立市级河湖长10名,县、乡、村级河湖长2082名,民间河长1826名。2018年以来,全市四级河湖长巡河湖40.92万人次,全市各级共投入200余亿元用于市管河湖综合整治,完成综合治理任务1110项,精心打造30条美丽幸福河、396条样板河段,浏阳河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河湖。长沙市河湖长制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国务院或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

呵护小微水体,改善乡村水环境。沟渠塘坝等小微水体是江河湖库的“毛细血管”,散布在广大乡村。在治理大江大河的同时,长沙市打出小微水体整治“组合拳”。通过全面开展小微水体调查,登记小微水体16.02万余处,在此基础上进行划片分区管理,明确片区河长3941名,实现每个水体都有“监护人”。按照“市级补贴+县级配套+社会参与”的模式,每年投入8000万元用于小微水体补助,共打造90个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区,以点带面促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通过大小同治,全市国控、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平均水质优良率已连续三年达100%,湘江、浏阳河、捞刀河稳定达到Ⅲ类水质以上,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水质最好的水平。

秉持绿色治理,提升乡村水生态。长沙市全面推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向乡村发展,秉承绿色治理工作思路,采取清障疏浚、生态护岸、人工湿地等措施,有效改善河道水质和人居环境。实施山塘水库增容、河道渠系增蓄、小微水体增量工程,推进库塘相通、河道畅通、水系连通等工程,逐步恢复各类水体的自然连通,让水流起来、动起来、活起来。2018年以来,新建扩建乡镇污水厂29座、新建小型污水处理设施87个,累计改造无害化厕所87.5万座,实现全市建制镇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建设美丽岸线,扮靓乡村水景观。在岸线整治上,采用雷诺护垫等生态工艺,增强河岸、水土的自然交融,生态修复砂场、河滩20万亩,建设护岸100余公里,生态岸线率达80%以上,并通过开展“一江六河”水系绿化行动,完成造绿、提质面积4695亩,进一步巩固江河湖库的绿色屏障。打造了望城区乌山街道团山湖村、浏阳市达浒镇书香村全省“水美湘村”建设试点。水清岸绿的河湖景观带动乡村观光度假、休闲农业、民俗体验等绿色产业蓬勃发展,美了村庄,强了经济,富了百姓。

加强水利建设,保障乡村水安全。近年来,长沙实施农村地区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山洪灾害防御示范村”建设,对山区病险水库进行全面除险加固,完成农村地区重点河流治理项目89处,治理河段总长850公里,形成集水库、堤防、水闸于一体的较为完善的防洪抗旱减灾工程体系。全面完善农村地区防汛责任体系,对全市防汛重点对象逐一明确“三个责任人”,组建防汛抢险队伍482支,共计2.2万人。今年夏季,全市水库、山塘保障抗旱供水7.04亿立方米,全市各地因地制宜增加水源,有力保障农业生产灌溉和城乡居民用水。

着眼城乡一体,强化乡村水供给。长沙市大力推进城市供水管网延伸、区域供水互联互通,开展放心满意规范化农村水厂建设,提高农村水厂供水标准和规模,新建2处5万吨级水厂,提质改造18处万吨级水厂,全市近千处农村供水工程合并为215处,完成61处单村供水工程提质改造项目。按照“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理念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设施与现代化改造,改善灌溉面积200万亩,年供水量达11亿立方米,为保障长沙市粮食生产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灌溉供水保障。

数据来源:长沙市水利局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王娉娉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