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学生夫妇回乡创业 丝瓜丰收了销售成难题

看着自己的丝瓜销路已不成问题,王交飞夫妇的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长沙晚报记者 贺文兵 摄

长沙晚报记者 贺文兵 通讯员 刘飞平 张奇涛

宁乡市流沙河镇合兴村的王交飞大学毕业后和妻子一起回家种丝瓜,丝瓜丰收了,销售却遇瓶颈。驻村干部获悉此事后,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在网上卖丝瓜。几天下来,引来不少菜商和单位前来订货。目前,宁乡和长沙城区20多个企事业单位的食堂纷纷来买丝瓜,一天可销1000多公斤,基本解决了销路问题。

大学毕业后,回家承包农田种蔬菜

“大学毕业后,我觉得回乡做农业有奔头,就和妻子商量不留在城里找工作了,回家包农田种蔬菜。”近日,记者来到合兴村王交飞夫妇的蔬菜基地,王交飞向记者讲起了回乡创业的过程,“前几年,我们种过红薯、西红柿等。今年,我们将60多亩蔬菜基地全部种上了丝瓜。由于管理得好,加上天气好,今年丝瓜大丰收。”

记者放眼望去,数十亩大的丝瓜园十分壮观,藤上结满了丝瓜。

今年刚刚三十出头的王交飞,毕业于益阳的一所大学。妻子孙婉香来自河南郑州,和他是大学同一届的校友。大学毕业后,两人结婚,一起回到王交飞的老家流沙河合兴村,从村民手上承包了60多亩农田种菜。

丝瓜丰收了,销售却遭遇难题

“创业之初,找银行贷款20多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王交飞告诉记者,几年下来,不仅还清了贷款,还建了房买了车,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6月以来,眼看着60多亩丝瓜丰收了,王交飞夫妇心里却忐忑不安。“每天可采摘1000多公斤丝瓜,但没有几个人来订货,我只好自己开着农用车拉着丝瓜进城叫卖。”王交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种产量可以保持4个多月,每天要请10多个人做事,工人工资、生产成本、运输费用等全部算起来,没有1.6元一公斤的批发价,就要亏本。

“因为批发价过低,加之无人订货,鲜嫩的丝瓜只得让其烂在地里。”王交飞告诉记者。

驻村干部帮忙,通过新媒体找到销路

王交飞夫妇的遭遇,让宁乡市城乡规划建设局下派的驻村干部程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农产品销售渠道主要靠电商平台,王交飞虽然有自己的公众微信号,但影响小。”程唯告诉记者,大学生回乡创业不容易,自己心里想着一定要帮他们一把。

6月28日,程唯联系了宁乡本土几家影响较大的新媒体。随后,《流沙河大学生回家种丝瓜,丝瓜丰收了却只能烂在地里》《流沙河的丝瓜好吃又便宜,你想吃吗》等推文在多家新媒体上推出。

推文发出后,程唯和王交飞的电话被打爆。“有的是鼓励,有的是咨询采购事宜,更多的人则帮着转发朋友圈。”程唯告诉记者。

“还有很多单位和商家表示了采购意向,老粮仓石良村的罗爱青推荐介绍了长沙市4家公司的单位食堂。”正在采摘丝瓜的王交飞夫妇开心地告诉记者,目前,自己的丝瓜销路已不成问题了。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贺文兵 刘飞平 张奇涛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