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家门口脱贫致富 不再背井离乡

  长沙晚报记者 李广军

  幸福人物

  宁乡县黄材镇黄材村千手爱心大屋居民 王爱平

  幸福故事

  到王爱平家时已近正午,王家人正在准备午饭,房屋里弥漫着一股饭香,夹杂着强烈的辣味,还有一堆醒目的辣椒堆放在墙角。

  这里是宁乡县黄材镇黄材村的千手爱心大屋,居住着113户易地扶贫搬迁户,王爱平是其中的一家。

  这是一栋2层楼的小洋房,3室1厅1厨1卫。明亮整洁的大客厅里,有漆着红漆的木沙发茶几,墙上安放着液晶电视;厨房里液化气灶、橱柜等厨具样样都有;二楼的卧室里,有衣柜、高低床,统一的格子床单、被子、被罩,干干净净漂漂亮亮。

  “去年11月份,我们只带了结婚时候买的电冰箱就住进来了,其他家具和电器都是政府提供的。”王爱平说。

  原来,对于易地扶贫搬迁户,宁乡县委、县政府出台了精准配套政策,不仅连片推进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配套完善,还推动了路、水、电、气、基本家具和菜地“六到农家”,让贫困户好出行、好生活,有更多归属感。

  时光退回到一年前,去年的这个时候,王爱平一家还住在离集镇20余公里的烟溪村,是村上有名的贫困户。

  诉说自己当年生活的时候,王爱平的眼里有几分忧伤。她的家坐落在大山脚下,几间土砖屋,“下雨天大落大漏,小落小漏,一片乌黑。骑行三四公里的山路送女儿上学,碰上下雨天,女儿和自己一身都是水!”丈夫颜庙中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做不了重活,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在休养。目前在韶关的钨矿打工,一年也就挣个2万多元。自己上有老下有小,只能在家种点菜,家里入不敷出。

  “做梦都想哪天能拥有一套宽敞明亮的新房,可就靠丈夫那点微薄的工资,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王爱平说,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关心,让她圆了多年的住房梦,从深山搬进了千手爱心大屋。

  自从搬进新家,当地政府不但多次送来了慰问物资,而且还为王家提供了一个创业的舞台。

  记者了解到,长沙野鸭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千手爱心大屋旁边流转了300亩土地,作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王家被纳入产业帮扶对象,公司给他们免费提供土地,免费进行土地整理,同时垫资统一采购种苗、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贫困户自己栽培、管理,产品收入全部归贫困户所得。

  “今年我种植了20亩辣椒,种子、肥料,就连土地流转的费用也全部由扶贫单位出了。至于销路更不用担心,扶贫单位全部回收。”王爱平告诉记者,因为7月的洪灾和随后的干旱,辣椒的收成不是很好——暂时只销售了2000公斤,地里还有将近万公斤等待采摘,“今年可以收入5万元左右吧……镇上和村上的领导也帮我们销了不少!”

  记者采访时,颜庙中也从韶关赶回家来帮忙采摘辣椒。“大女儿今年12岁,上初一,就在家门口附近的中学读书;小女儿3岁了,也打算送到旁边的幼儿园去。”颜庙中说,现在黄材镇上的宋河炭河古城越来越红火了,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游客来到这里,“在家门口就能工作。我打算今年跟钨矿的合同到期后,就回家来,不管是做保安还是做保洁,又或者是打点零工,肯定不会比在矿上赚得少!”

  好消息还有很多。千手爱心大屋的搬迁户们已经成立了“宁乡千手互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家计划一起进行中药材产业种植和加工项目,同时围绕旅游做文章:村上打算以“农户+公司”的方式积极引导居民开展旅游经营,让千手爱心大屋走“民宿+度假”的发展新路——113户易地安置搬迁户,每户提供一间住房做客房,公司按每间客房每个月1000元租下,床单布置由公司负责,农户不再投入资金,这样每户居民每年一间房就能收入12000元。

  幸福感言

  除了激动和开心,最重要的是感恩,感恩党和人民的关爱。我告诉我的孩子,教她们学会感恩,将来回报社会,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李广军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