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的小贝壳清晰可见
青釉盘口执壶
红网时刻长沙5月14日讯(见习记者 田甜)“小贝壳”跟着长沙窑盘口壶回“娘家”来了,曾千年沉寂,又漂泊异乡,现在终于在长沙安了家。5月14日,新建成的长沙铜官窑博物馆开馆,“黑石号”162件文物在馆中展出。其中,有一件特别的文物,让专家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惊喜不已,一只小海贝在盘口壶中长大了,身后贝壳永远留在了壶中。
“黑石号”与所有那个时期的阿拉伯商船一样,满载着价廉而精美的长沙彩瓷,从湘江入长江,经扬州、宁波、广州口岸,却不想意外消失在了大洋深处,沉寂千年。
“黑石号”出水后,文物绝大部分收藏在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67000件宝贝,如今已经永久归属新加坡。多年来,多少人渴望一睹这批一级文物真容,却终不得见。
沉船打捞公司的老板提尔曼•沃特法保留了少部分精品,为让文物重归故里,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与他进行了多次洽谈,最终在2017年9月顺利征集回这批文物。11月10日,162件“黑石号”沉船文物全部抵达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今年5月14日,长沙铜官窑博物馆开馆,这批文物将与公众正式见面。
见到这批文物时,你或许会发现一个特别的“客人”——盘口壶里的小贝壳。小贝壳或因好奇,或被惊动,进入了一个长沙窑盘口壶中,从此这个“壶”成了它的栖身之所,它也成为了“壶”的一部分。
“如今仍可从壶口清晰地看到贝壳,它见证了一段神奇的历史。”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文物管理科翟伟全程参与了“黑石号”162件文物回归过程,他告诉记者,小贝壳静静地与盘口壶一同沉寂海底,1998年打捞出水后,又不远万里陪着盘口壶去了新西兰,去年来到长沙铜官窑的它,即将陪着盘口壶在长沙铜官窑博物馆与家乡的亲人见面。
来源:红网
作者:田甜
编辑:谭忠欣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