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蓝天卫士】杨喜平:我是环保局长,我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鼓与呼

  编者按:汇聚各方力量,合力保卫蓝天。长沙市环境治理取得初步成效,离不开默默奉献、向上向善的“蓝天卫士”,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却又共同奋斗在环保一线,守护着你我的家园。

“蓝天卫士”杨喜平。

  红网时刻见习记者 田甜 长沙报道

  近几年我国“重拳”治理之下,环境污染事件仍屡禁不绝,华北工业污水渗坑、腾格里沙漠腹地现巨型排污池、河南污水灌溉麦田等都清晰地敲打着我们的神经,环境污染的灾难性、潜在性、不确定性、难以预测性可见一斑。

  党的十九大和今年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三大攻坚战”,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视为底线,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重点和主攻方向。

  “治理难度大,治理周期长,治理效果差强人意”,来自体制内、企业、公众甚至媒体等各方面的压力,使得“环保局长”们常常要承受“夹板气”。当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较力”的时候,曾经有多少环保局长递交辞呈。但也有挑起重担的勇士,他们在转型期中国,展现了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有风雨兼程”,记者近日采访了长沙县环保局长杨喜平,一起来听听这位“蓝天卫士”的心声。

  环境治理“等不得、等不起”

  杨喜平自挑起环保这份沉甸甸的担子,就十分“拼命”,研究党中央以及上级政府关于环境治理的相关政策文件,关注国内外环境保护相关信息,实地调研环境状况,积极思考,勤于钻研,并付诸行动。据他所说,环境治理“等不得、等不起”。

  满足人民群众环境需要不能等。“我一直在思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一种什么样的需求,依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进入新时代,应该是超越经济条件的更高层次的需求。”老百姓需要蓝天、碧水、净土,杨喜平告诉记者,环保局长最大的职责就是维护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环境权益。

  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不能等。宪法修正案通过之后,“生态文明”成为了国家根本大法中的重要内容,今年“两会”明确了环境保护是“底线”。“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使我们的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再一次发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杨喜平告诉记者,所有人都尽力做到这“三个坚决”,才能上下一心,留住绿水青山。

  解决环境治理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不能等。“过去,我们总说等一等吧,先发展经济。然后我们牺牲几代人的利益,只是填饱了一代人的肚子。现在,我们及时止损,要放慢脚步,要治理环境了,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那就必须勇敢面对,不能再等了。”

  “污染防治攻坚战”需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环保人不怕流汗甚至流血,但是搞到最后流汗流血还流泪,这是最辛酸的。”为什么要流泪?杨喜平告诉记者,当前“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担之下,“小马拉大车”的基层环保部门,表现得显然有些吃力,上级政府要求达不到,企业发展审批限制严格,百姓不满意治理成效,很多时候会弄得四面八方“有意见”。虽然随着“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垂改”,中央环保督察等的持续推进,相比过去局面虽有所改变,但地方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依然比较明显。

  “理顺体制机制,环保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向监管者的角色转化。”杨喜平认为,基层环保部门要适应由单纯“督企”向“督企”“督政”并重转变,着重研究怎么“督政”。同时,勇敢承担起一个地方环境保护“综合协调,统一监管”的职责,把力量聚焦在项目审批、环境监测、监督执法工作上。要做到这个并不容易,这需要环保部门“有力量”,这个力量来自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更来自于企事业单位、公众等社会各界的支持。

  “现在环保一线的干部都是白加黑、五加二连轴转,精疲力竭是常态。”杨喜平认为,目前我国的脱贫攻坚战打得十分“漂亮”,“污染防治”攻坚战可以借鉴经验,在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上下功夫。让“最优秀的干部资源也能够向环保一线倾斜,最需要的人才资源向环保一线集结,让最善战的环保队伍在一线建功。”

  生态文明仰仗公民意识的觉醒

  接手环保工作两年多时间,身体一直很好的杨喜平去年底病倒了,手术后休养了一个多月,直到如今他依然不能“久坐”。尽管如此,他依然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就去宣讲,忍住疼痛、坐正身子,去学校、去乡镇,去任何需要他去的地方。

  “大家都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更是环境污染的治理者。”譬如河水污染严重谁之过?曾有网友邀环保局长游污河。杨喜平表示,不仅环保局长要去游,市长、县长、镇长也要去游,其实所有人都应该去游一游。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不仅仅是一个环保部门的职责,更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全党动员,全民参与。”杨喜平认为,“史上最严”新《环保法》最大的贡献就在第六条,“这一条明确了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小行动,大改变。“让我们少开一次车、少抽一包烟、少丢一次垃圾、少打一次农药化肥、少用一次塑料袋子,因为,70亿人,一个梦想,每一个人点滴的改变,可以让我们的星球更美丽、更宜居。”杨喜平的呼吁言辞简单却情真意切,他在各大场合,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大家:“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来源:红网

作者:田甜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content/4/2018/0510/11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