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英雄烈士谱】一代“骄杨”杨开慧:誓死不与毛泽东脱离关系

  编者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4月5日清明节,红网、时刻新闻从这一天起,推出“为了民族的复兴·英雄烈士谱”大型系列报道,纪念为了民族复兴事业而奋斗、牺牲的英烈,弘扬传承英烈精神和社会正气,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毛泽东和杨开慧。

杨开慧墓,毛泽东写给杨开慧的千古绝唱《蝶恋花·答李淑一》。

杨开慧纪念馆,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生活场景。

带着孩子坐牢,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是多么大的折磨。

杨开慧故居。

  红网时刻记者 胡芳 通讯员 曹焕 长沙报道

  杨开慧,号霞,字云锦,1901年11月6日生于长沙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家庭。1920年,她与毛泽东结婚,1921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毛泽东的助手,也积极参与妇女运动和农民运动。1930年11月14日,她于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年仅29岁。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1957年,毛泽东深情怀念自己的妻子杨开慧时,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蝶恋花·答李淑一》。毛泽东称颂杨开慧为“骄杨”,并向友人解释“骄杨”时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

  “我好像已经看到了死神——它那冷酷的面孔!说到死,本来我不惧怕,而且可以说是我欢喜的事……”4月24日,杨开慧纪念馆负责人向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讲述了一代“骄杨”杨开慧的革命人生。

  革命:劝母亲拿出家中养命钱,助毛泽东办书社

  杨开慧出身诗书世家,父亲杨昌济曾留学日本、英国、德国,是知名学者和教育家。他痛恨封建制度,向往社会改良,追求民主自由,崇尚众庶平等。

  1913年春,杨开慧随父迁居长沙。这里,她结识了经常来家中求教的毛泽东。1918年,随父迁往北京的杨开慧,与拟赴法勤工俭学而来北京的毛泽东再次相遇,两人也逐渐建立了恋爱关系。

  1920年冬,杨开慧和毛泽东结婚。大教授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当新媳妇,不坐花轿不拜堂、不戴凤冠不披纱,婚礼简朴,在长沙城一时传为佳话。

  1921年,杨开慧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当年湖南支部发展的第一批党员。从此,湘江、黄浦江、珠江、长江之畔,到处都留下了杨开慧和毛泽东并肩战斗的足迹。

  同时,杨开慧也是全国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之一。杨开慧和毛泽东一同创办文化书社,一同上街参加革命活动,一同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信仰,共同的志向。

  1921年,为了向湖南青年传播新文化、新思想,毛泽东发起创办了“文化书社”,最主要的困难在于缺乏资金。杨开慧想起父亲去世时的奠仪费,这笔奠仪费可是一家老小的养命钱,肩负家庭重担的母亲怎敢轻易答应把钱拿出来。杨开慧耐心地和母亲讲革命道理,“为让天下的穷人都有饭吃有衣穿,自己就应该少吃一口饭,少穿一件衣。”就这样,母亲被杨开慧的恳切打动了。

  托孤:是革命者更是母亲,有恐惧有抉择更有大义

  “我好像已经看到了死神——唉!它那冷酷的面孔!说到死,本来我不惧怕,而且可以说是我欢喜的事,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呵……我决定把他们——小孩们——托付你们……”

  这是杨开慧1929年3月写给她堂弟杨开明的托孤信。文字情真意切,如泣如诉,充满无尽的思念和忧伤。写这封信时,她已经有一年多没有丈夫的音讯了。

  1927年8月底,毛泽东告别妻儿,离开长沙去安源部署秋收起义,杨开慧则带着3个孩子到板仓老家开展地下斗争。别后的日子,夫妻二人各自处于生死险境,彼此惦念牵挂,却难以取得联系。

  1929年以后,杨开慧在板仓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她看到朱德妻子萧奎联(伍若兰的化名)被杀后被挂头示众的消息,既震惊又愤怒。她对自己的前景很是忧虑,总觉得死亡如影随形。“我蜷伏着在世界的一个角落里,我颤慄而寂寞。”于是,她向能联系上的亲人一弟写了托孤信。

  此时岸英7岁,岸青6岁,最小的岸龙才2岁,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查,已改为杨姓。杨开慧无法想象,3个这么小的孩子找不到父亲又失去母亲将是多么孤苦无依。

  她为弱小孩子的命运揪着心,她在托孤信中语言万分恳切:“我总觉得我的颈项上,好像自死神那里飞起来一根毒蛇样的绳索,把我缠着,所以不能不早作预备!”

  就义:“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杨开慧预料中的不幸在1930年10月24日降临。这天凌晨,杨开慧在家中被捕,敌人连保姆和孩子也不放过,把杨开慧、毛岸英和保姆陈玉英一起押到长沙警备司令部。

  带着孩子坐牢,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是多么大的折磨。

  毛岸英小小年纪看到妈妈受苦伤心痛哭,杨开慧对儿子说:“学会坚强,永生永世跟党革命。妈妈永远爱你的爸爸,长大后你要听爸爸的话,要心疼他,孝顺他。你是哥哥,要照顾好弟弟们……”

  当时,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兼“清乡”司令部司令何键听了叛徒任卓宣(曾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的建议“杨开慧如能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表示只要杨开慧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自由。但杨开慧坚贞不屈,杨开慧勇敢而坚决地拒绝了这个可以给她带来生路的选择,她毅然回答道:“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从容走向刑场,英勇就义于浏阳门外识字岭,年仅29岁。毛泽东听闻噩耗后极度悲伤,强抑内心悲痛,挥笔致函杨老夫人及杨开慧的亲属,沉痛地表示:“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来源:红网

作者:胡芳 曹焕

编辑:唐飞飞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content/4/2018/0426/55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