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贺文兵
一轮弯月挂在天边,月光洒在浏城桥上,桥下是穿洞而过的铁路,一列蒸汽机火车正从桥洞驶出……昨日,由长沙知名油画家杨克起设计制作的浏城桥模型,在芙蓉区韭菜园大麓古玩城3楼杨克起的工作室里向公众展出,不少市民前来探访浏城桥的前世今生。他将制作百个模型,讲述浏城桥不同年代的故事。
根据儿时记忆和老照片还原“浏城桥”
今年73岁的杨克起是一名“老长沙”,12岁进入长沙市花鼓戏剧院,学习画布景、做戏剧模型、拍剧照,先后师从李立、史穆等大师学习油画。
“萌发做浏城桥这个模型的想法,源于看了《长沙晚报》上的一个报道。”杨克起所说的报道是去年11月2日《长沙晚报》4版的一篇稿件,其中写到“长沙将规划建设国内首条历史步道,总长22公里,串起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历史资源点等‘长沙记忆’,促进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统一、交相辉映”。“我生在长沙,长在长沙,住在浏城桥附近70多年了,我觉得自己有义务将长沙、特别是浏城桥的历史故事用模型来讲述、还原。”杨老说。
想到做到。去年底,杨克起动手设计制作浏城桥的模型。他说:“在我心里,浏城桥最熟悉不过了,最主要的是有我年轻时拍摄的浏城桥老照片作参考,20天时间就将浏城桥的模型做好了。”
浏城桥上是细伢子看火车的最佳地点
对于现在长沙的年轻人来说,“浏城桥”只是一个地名而己。但在杨克起看来,显然不是这样简单。
“浏城桥曾是长沙历史上的东大门。”面对前来观看浏城桥模型的年轻人,杨克起娓娓道来,“浏城桥实为铁路跨线桥,桥洞子下面是擦城而过的粤汉铁路,即后来的京广铁路。当年我还是小孩时,最大的快乐就是和小伙伴一起跑到桥上看火车。”
“浏城桥的地理位置,按说是一半在城里一半在城外,这里很是热闹,尽管有些杂乱。”在杨克起的记忆里,浏城桥的桥身用青砖砌成,历经风雨侵蚀,青得发暗发黑,桥洞子上凿刻着“浏城桥”三个大字,桥下横亘着通达南北的铁轨,锃亮锃亮的。
“尤其是列车缓缓驶入桥洞,车头扑哧扑哧地排放着蒸汽,蒸汽机车有节奏的铿锵声、汽笛声、弥漫在桥上的煤烟雾气,构成浏城桥独有的景致风情。”杨克起说,那时铁路两旁全是密密麻麻的棚户区,酷暑盛夏时节,住户都把桌椅竹床从屋里搬出来,放在沿铁路线两旁的自家屋前,在火车的隆隆声中吃饭纳凉。
用模型把浏城桥的历史故事留下来
昨日,记者在杨克起的工作室看到,浏城桥的模型长120厘米、宽90厘米。只见“浏城桥”横跨在铁路线上,一列蒸汽机火车正从桥洞驶过。桥的两侧,是青瓦白墙的老民居。
“我把这一模型取名为‘浏城桥的历史故事’。”杨克起告诉记者,“浏城桥”只是这个历史故事里的一幕,因为浏城桥有太多的故事可讲,在浏城桥及其周边的故事更是长沙古城变革、发展的一个缩影,自己将以浏城桥为基点,用100个模型来讲述浏城桥的故事。
“曾经的浏城桥长不过20米,但算上东、西两头的连接路段也有100多米,在这100多米的路上,日杂店、照相馆、肉店、粮店、副食品店、油货铺等店铺云集。”杨克起回忆说,上个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穿城而过的京广铁路后期外迁拆除和芙蓉路的规划修建,早已成为交通瓶颈的浏城桥在爆破声中轰然倒下,取而代之的是芙蓉路和一座高架桥——解放中路高架桥。
“虽然浏城桥已经消失了20多年,如今各个年龄段的长沙人,仍然习惯地把这里称为浏城桥。”杨克起说,见证了城市巨变的自己已从少年走到老年,虽然还将继续老去,但往事仍会在一次次忆旧叙旧里闪回。“正因为此,我要用模型把浏城桥的历史故事留下来。”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贺文兵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