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正值年终岁尾,如一阙恢弘壮丽的乐章,还剩最后几个尾音。
回望2017年,农业领域政策频出、热词不断。这一年,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大力扶持“三农”的政策背景下,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大量涌入,促进农业现代化驶入快车道。农业品牌、畜禽粪污治理、“一带一路”倡议、农村“双创”……这些关键词正诠释着中国农业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机会。
回首这一年,长沙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步伐铿锵,收获满满,更蕴含着涌动的成长力量,以待来年。有哪些农业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又有哪些变化会影响到你我的生活。红网长沙站【2017 惊艳的时光】系列报道,今日携手长沙市农委推出农村改革篇。
红网时刻记者 刘露 通讯员 刘帅 长沙报道
2017年12月,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的14707户村民领到了土地“身份证”,拥有了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使用权、收入和处分权等多种权利,土地首次成为了“活资产”。
“大家都种花卉苗木,市场饱和。我准备搞水产养殖,土地经营权证到手就可以贷款,扩大经营规模。”跳马镇跳马村村民龚德明家里有6.4亩地,他说,拿到土地经营权证后可以抵押贷款,自己搞多种经营扩大规模就有了底气。
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激发集体产权活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如何唤醒农村沉睡的资产,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从中央到地方,各地区和各部门都在深入思考和积极实践。这项工作在长沙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可以说是每天都看得到的变化,是华丽丽的蜕变,产业的变奏曲声声激昂长沙农村改革篇章。
改革诉说着长沙农村探索创新的故事
从茶亭到桥驿,一批批标准化、示范性试验基地落子开花;从乔口到乌山,一个个特色种养、加工流通项目加速聚集;苏蓼垸内,村民集中居住的“静慎家园”拔地而起;湘江两岸,养了一辈子家鱼的农民,在“稻田+”、微流水循环等新技术、新业态里迎来新的丰收……
雷锋故里望城自2014年长沙在此设立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望城人大刀阔斧开展农业农村改革,推动现代农业加速发展。
生产方式换挡升级,多元产业快步融合,“望城一条鱼”等特色品牌锋芒初现,试验区先后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
画面转化到宁乡大成桥镇鹊山村。
在鹊山村的陈列室里,摆放着几本厚厚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地全是关于土地合作经营的会议记录。这是全国十大改革案例、湖南省十大管理创新奖土地合作经营“鹊山模式”的“成长历程”。
把村里的零散田块整合起来,组建土地合作社,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统一将耕地对外租赁。采取“基本分红+二次分红”的收益分配方式,基本分红按人口分配。
从湖南农大兽医专业毕业返乡的谢强,是鹊山村现有17名返乡大学生代表之一。通过土地竞标,从村里土地合作社拿到50亩土地,借款20万元,谢强成为鹊山村首吃“水稻+”种养模式“螃蟹”的人。
通过“水稻+”种养方式,一亩地平均可获利3000-5000元。去年一年,仅小龙虾垂钓一项,他就获利十几万元,谢强去年轻松就收回了20万元的前期投入成本。
“全村4500多亩土地全部实现‘双种双收’,抛荒现象基本杜绝。”在该村采访时,当地居民告诉记者。如今,鹊山村村民变身“三金农民”,既可以拿租金,还能享受土地合作社的二次分红,如果愿意种地,还能再有一笔劳动工资,收入比往年翻番。
改革记录着长沙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
省级贫困村长沙县果园镇浔龙河村,近年来开始实施系列土地改革试点。通过土地确权颁证,开展土地流转、宅基地置换新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上市交易,以及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融资等改革试点,以农村资源为纽带,与城市资本有效对接,让农民充分参与到农村资源增值链条中来。
2015年,浔龙河引进上市公司棕榈集团,通过股市增发筹资14亿元,投入浔龙河生态小镇建设。一个省级贫困村,蝶变为省级示范村,村民收入也随着城市资本大量进入而“水涨船高”。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
走进长沙县金井镇湘丰村湘丰茶业总部。湘丰茶业在当地流转土地2.6万亩,用工人数5000人,人员工资支出1.2亿元左右,年度总产值达5.8亿元。
湘丰村党支部书记林金良说,国家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茶园面积增加,产品提质,产业链走向融合,围绕茶的旅游业也越来越兴旺。老百姓流转土地收入增加了,家门口就业机会多了,餐饮、住宿的客流也增加了。5年前村里人均年收入不到8000元,2017年可以达到2万元。
改革化解了长沙农村发展前行的障碍
开展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在浏阳市全面推广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启动土地征收制度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建立城乡一体化基准地价体系,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价值。
在浏阳市永安镇西湖潭村,一个现代化的家具制造产业集中区即将在这里崛起。根据规划,未来这里将打造一个在湘赣边地区首屈一指的新型、高档家具研发制造产业中心,当地农民也将因此获益。趁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东风,集中区所在地的西湖潭村和五个村民小组统一委托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合作社作为入市主体,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入股该项目,农民因此每年可获得土地股份分红受益,惠及当地村民3000余人。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受益的还有大瑶镇南山村芙蓉小区的村民,因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推进,以前19户村民的“无证”农房通过有偿使用收费后办理了不动产权证书,从此拥有了“合法身份”。
改革构建着长沙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局面
2017年,长沙将土地合作经营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写入了市委“一号文件”,纳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改革事项,并先后出台了《长沙市土地合作经营“一村一社”实施方案》《长沙市土地合作经营工作指南》等政策文件,建立了一整套系统的制度体系、模式体系和工作体系。全市已建立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387家,入社农户达21.3万户,入股耕地达65.8万亩。
目前,长沙市70%以上的农业企业已建立网上销售渠道,蜜蜂哥哥、蛋哥哥、湘康农业等企业销售额均突破千万元;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超过100家,搜农坊、松桂坊等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交易额突破4000万元。
近期,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文浩主持召开长沙市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委员会会议,决定设立现代农业创新发展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达10亿元,将为破解农业农村发展投融资问题提供重要途径。
“通过农村改革创新,破除城乡二元的体制机制,统筹各方力量支持农村建设,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普适途径。”长沙市农业委主任吴石平介绍,长沙通过盘活农村资源、创新投融资机制和整合建设力量,从投入、建设、管理等方面,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政府的方式,形成了各级、各界共同参与的农村建设新理念、新方式、新局面。
来源:红网
作者:刘露 刘帅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