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凌晴
2016年,长沙启动社区全面提质提档工作,计划用三年,对全市500多个社区从社区党建、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和谐稳定四大方面进行全面提质提档。
这项工作的进度条即将完成2/3,基层“掌门人”一路闯了哪些关、趟了哪些河?老街坊们对结果满不满意?“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媒体采访团在老社区楼前屋后寻访中感受到,社区领头人们各自交出了“一社区一特色”的养眼答卷,党建引领、文化植根、绿色环保等理念已渗透到每一个“重生”的老社区。
把文化乡愁留下来
“提质提档是否等于破旧立新?”
启动社区改造前,雨花区井湾子街道井巷社区党总支书记岳林不止一次就此展开思考。此后他所做的,的确不止于改建、改造,更是传承、创新。
井巷社区所在地是原中国有色金属二十三冶第三工程公司的生活区,居民以国企改制下岗职工为主,一半以上是老年人。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井巷社区的“前半生”违章建筑七零八落,垃圾堆积如山,刮风下雨时污水横流。
在去年10月启动的这场改造中,岳林带领下的井巷社区并未简单粗暴地将“前半生”的记忆一键删除,而是小心翼翼地将居民们根植于心的工业文化情结保留了下来。
随着改造的推进,井巷社区的特色愈发鲜明:21栋居民楼刷上工业风的黄色外墙、灰色护窗;社区运动场旁矗立着一个扳手形状的小雕塑,象征着工匠精神闪烁……改造后的社区,处处保留了老居民珍贵的“工业记忆”。
“这里曾是我们以前的工地。现在,这堵墙上贴着这么多老照片,感觉好亲切。”61岁的居民熊雪英站在由老照片、矿石科普等板块组成的“工业文化”走廊上,回忆浸润心尖。
把绿色理念种下来
“城市社区改造工程如何与树木、文物和谐共处?”这个问题,天心区文源街道办事处主任黄振国给出了漂亮的答案。
天心区文源街道梅岭社区内,有一棵三百年古樟树,树干已经中空;还有一处陕西忠义官弁兵夫合墓,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有明确的保护“红线”。良好的自然生态和宝贵的历史财富,也为社区提质提档工作出了个难题。
梅岭社区的解题思路清晰:
对于古樟区域的改造,他们邀请了园林专家现场指导。古樟树被社区着重打造为休闲角,古树穿上了圆形“护腰”,并加装木质凳子供居民们歇歇脚、乘乘凉。
古墓区域的提质改造,同样获得了市文物局专家给出的意见。同时,为扩展古墓文化内涵,社区专门聘请文史专家考察,并对四块雕刻的画面和文字把关,确保了古墓改造的严谨、准确。
8月启动,11月底完工,梅岭社区的改造以固有特色景观为支点,以“明清风”为总体风格,打造出特色鲜明的“文化梅岭”。
记者在采访中偶遇的居民张良华是一名美术老师,她刚用了约一个月时间,对小区的井盖进行了环保主题的艺术包装。“生活在面貌一新的小区,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想为她做点什么。”是时,张良华坐在古樟树的绿荫下作着画,井盖上清新的兰花与头顶的树冠相映成趣。
把红色党徽亮出来
“如何捂热居民的建设家园之心?”岳麓区龙王港社区党总支书记沈材政在没有业委会、物业公司中途退场、部分居民心灰意冷的情况下,抓党组织引领作用,讲规划、做宣传、听民意、促施工、保品质,实现了社区面貌大变样。
12月5日,刚参加完党小组“三会一课”,龙王港社区居民谢浩彝决定再在阅读室看看报纸、练练书法,晚上围着社区中心花园散个步……今年76岁的他,最近生活过得很是充实满足。
这份惬意来之不易。谢浩彝说,他所居住的麓山名园建于2002年,是长沙较早的经济适用房,因管理不善,设施破旧,人心不齐。如何重提大家的信心,打起精神投入社区提质工作?龙王港社区党总支探索出的是一条“楼栋一家亲,服务在客厅”的路子,创新了社区基层治理模式。
党支部在居民楼栋中建起了党建“惠客厅”,每个楼栋以1~2名党员骨干作为党员中心户,带动党员和热心居民组建“党群自治小组”,促使楼栋居民逐渐进入自治管理的良性循环。在广大党员的带动下,大伙儿纷纷参与社区提质改造和后期维护。有工程经验的居民把设计施工技术关;“高人气”居民负责沟通多方意见,达成改造共识……最终,社区顺利完成下水道管网改造9600余米、屋顶漏水治理2000多平方米,新增停车位700余个。
更让谢浩彝乐呵的是,社区通过提质提档,精心规划打造了党建主题公园,设有誓词墙、学习之路等景观。“生活在这里,红色党徽时时处处暖着我们的心。”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凌晴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