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伍家岭发现100多座古墓葬 时间横跨战国晚期至明清

  本报6月11日讯 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考古志愿者来到长沙城北伍家岭一处正在考古发掘中的考古现场参观。这是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今年发现的一个墓葬群,发掘了100多座时间涵盖战国晚期至明清时期的墓葬。

  伍家岭为何有那么多墓葬

  今年2月起,为配合城市基本建设,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开福区伍家岭某工地建设区域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调查中发现一批古代墓葬和水井。经过抢救发掘,截至目前,已发现战国晚期至明清时期墓葬150余座,少量古代水井和一处建筑基址。已发掘墓葬100余座,出土大量包括陶器、铜器在内的珍贵文物。

  城北伍家岭地区目前来看是城北中心地带,为何会出土那么多墓葬?长沙考古研究所考古科科长何佳解释说:“长沙是我国在同一地址坐标建城延续历史最长的城市之一。两千余年以来,从春秋战国时期早期城邑的雏形,到南宋元明清时期城址格局的定型,城市中心历来未曾变迁,只是城市的范围从小到大不断发展。战国晚期,紧邻湘江的伍家岭地区相对于当时的城市已是郊区,而且是地势较高的丘陵地区,自然成为了城市的墓葬区。”

  战国至西汉墓多达60余座

  在已经发掘完毕的100余座墓葬中,时代为战国晚期、西汉、东汉、南朝、隋唐及明清时期。其中,战国晚期至西汉时期的墓葬,有60余座,均为中小型的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室为直壁、平底,随葬器物以仿铜陶礼器为主,鼎、盒、壶组合最为常见,个别墓葬随葬有铜剑、铜镜、琉璃璧以及泥“郢称”等。

  此外,明清时期墓葬有20余座,均为小型的长条形土坑竖穴墓,南北向并列分布,个别墓葬底部残存少量棺板,随葬品较少。

  值得注意的是,在考古现场发现了组合葬墓,均为长方形土坑坚穴墓,两座一组,墓地葬形制、大小相近,并列分布,考古人员推测可能为夫妻异穴合葬墓,随葬品多放置于墓室底部一侧,个别墓葬随葬品放置于头龛内。

  ■记者 吴岱霞

  链接新闻

  志愿者深入考古现场 零距离接触文物

  中方县是我国最年轻的县城,但早在两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了一座古城在这繁衍生息,现今已发现战国至西汉墓葬191座。6月9日,在文化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的“走进考古,认识中方”,带我们一起了解这座城市文化的起源,认识文化遗产的美。

  据了解,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多年来不断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主题活动,带领志愿者在湖南三湘四水深层次接触文物。

  ■实习生 毛曦蔚 记者 吴岱霞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吴岱霞 毛曦蔚

编辑:唐飞飞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