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融媒精品怎么出来的?中国新闻奖得主来解密

  8月30日下午,2022中国新媒体大会“构筑主流舆论新高地”内容创新论坛举行。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劭劼 摄

8月30日下午,2022中国新媒体大会“构筑主流舆论新高地”内容创新论坛举行。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劭劼 摄

中国声音,激荡了多少世界回响,你听见了吗?中国故事,凝聚了多少美好力量,你看见了吗?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广大媒体人心怀炽热,在守正创新中奏响奋进之音,构筑起主流舆论新高地。30日,“构筑主流舆论新高地”内容创新论坛在长沙举行,这是正在长沙举办的2022中国新媒体大会的一项重要活动。

论坛上,围绕融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如何出新出彩的话题,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有关主创分享创作经验,揭示创新路径,探寻创优规律,助推新媒体扩大高质量内容供给,构筑主流舆论新高地。

《光明追思》

服务知识界,传播正能量

“稻香泽被华夏,英雄本是老农。”“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其实他就是一粒种子,给大地留下了丰收的希望。”“哭了好久,袁爷爷一路走好!”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长沙辞世。消息传来,光明日报刊发多条悼念微博。

这些微博属于一个统一的栏目,名为《光明追思》。2018年10月,光明日报开设了这个新媒体专栏,2020年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一等奖。

光明日报突出贡献知识分子联络办公室主任吴娜是《光明追思》的主创之一。谈及专栏创设的缘由,她说:“我们希望在报纸版面之外,再经由微博、微信、客户端、网站等各个端口,及时报道我国突出贡献知识分子的逝世消息,追忆他们的精神品质和爱国情怀,回顾他们的卓越成绩和奋斗历程。”

自推出后,《光明追思》因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和浓浓的人文关怀,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肯定。栏目内容多次登上微博热搜前十,多篇稿件微博阅读量超1亿、微信阅读量超10万。

《光明追思》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认可,甚至被认为是“一眼望去,只有光明日报才能办的栏目”,这是光明日报多年深耕知识界的结果。吴娜介绍,光明日报以知识界读者为主要服务对象,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把脉知识分子的新期待,回应知识分子的新诉求,优化知识分子服务工作,不仅需要了解、把握、研判读者的心理动态,还要以好的形式、好的包装将好的内容呈现出来,二者缺一不可。

《无胆英雄张伯礼》

困难模式下的真情流露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医疗界“最美逆行者”奔赴武汉抗疫。《无胆英雄张伯礼》瞄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以奉命出征、承包方舱、病床问诊、摘除胆囊、关仓大吉等5张照片切入,体现了张伯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作为一位国之大医的仁心,2021年获得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短视频专题报道一等奖。

天津津云新媒体集团视频中心副主任闫征是《无胆英雄张伯礼》主创之一。她坦言,最初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彼时,张伯礼正率领湖南、天津等地医疗团队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就连家人都找不到他。

由于疫情原因,报道团队无法奔赴武汉,只能靠视频连线,不仅要采访张伯礼本人,也要采访他的身边人。很多采访对象都是一线医生,白天很难有时间,采访只能在凌晨两三点进行,因此报道团队一开始就进入了“采访人数多、采访时间晚”的困难模式。“就是靠着想离新闻现场近一点儿、再近一点儿的信念,报道团队很快就倒好了时差,一到采访时就兴奋。”闫征说。

获取真实感人的细节又是一道难关。“5张照片只是线索,要讲好故事,还必须强调细节描写。”闫征告诉记者,“我们必须争取在短时间里成为采访对象的知音。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才能说出鲜活生动、发自内心的想法。”

报道团队在采访环节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深夜采访持续了一个月。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接触的增多和采访的深入,采访对象越来越放松,就像好朋友谈心一样与记者交流。一群夜猫子就这样搜集了20多万字的音频素材,经过转译文字、反复推敲、删减精编后留下2万字,这才有了最后8分多钟的成片。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尹玮

编辑:彭佩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