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个月,帮扶工作队学会了洛塔土话

4月底,记者随采访团从长沙来到湘西自治州龙山县采访对口帮扶工作,在座谈会现场,长沙市天心区对口帮扶龙山县洛塔乡的队长付柯暾,队员王建一口地道的龙山洛塔土话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你们老家是龙山的吗?”记者问道。

“不是的,但是为了更好融入这里,我们一个月就学会了洛塔土话。”付柯暾说。

用一个月就把自己从长沙人变成了洛塔人,这样一份帮扶的决心和深情,让记者不禁对他们帮扶的洛塔乡有了兴趣。于是,记者决定前去洛塔乡探访。

一个月,帮扶工作队学会了洛塔土话

(付柯暾、王建深入洛塔乡田间地头了解情况。)

初遇洛塔,除了山还有“洛塔精神”

一个月,帮扶工作队学会了洛塔土话

(龙山县洛塔乡。)

山连着山,坡连着坡,上上下下,好像没有尽头。

车在一条盘山公路上行走,一边是不时掉下碎石的山坡,一边是吓人的悬崖峭壁,车外风光旖旎,可记者无暇欣赏,只紧紧抓住车上的把手,胆战心惊。

一个月,帮扶工作队学会了洛塔土话

(进入洛塔乡的公路,不断有碎石掉落。)

从龙山县城出发,几乎全程盘山公路,90分钟后,才抵达洛塔乡政府。

这里是真的很美,平均海拔1000米,全境都是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洛塔园区,地质遗迹十分丰富,境内有8类岩溶地貌,古植物、石林,以及喀斯特溶洞群,常年云雾缭绕,恰似仙境。

一个月,帮扶工作队学会了洛塔土话

(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洛塔园区天锅潭。)

这里曾经真的很穷,“有女莫嫁洛塔坡,洛塔坡上苦难多。白天洋芋当饭吃,晚上睡的是玉米窝。”这首童谣,是洛塔曾经的真实写照。

20世纪60年代初,洛塔乡80%为雷公田,三年两不收。于观光的人,溶洞群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于当地百姓而言,多一个溶洞,生活就多一分艰难。

地下阴河滚滚流,地上滴水贵如油。在湖南省扶贫办2014年公布的深度贫困村名单中,龙山县洛塔乡占了11个。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洛塔人民为改变贫穷落后的生产生活面貌,下天坑,堵阴河,凿山为渠,引水造田,创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洛塔精神。

如何将这种精神发扬,让洛塔人们生活好起来,富起来?

5年来,长沙市天心区先后派出3支队伍,从脱贫攻坚战场到乡村振兴帮扶,一棒接着一棒,让洛塔改了面貌,换了风采。

融入洛塔,把自己定位为洛塔人

一个月,帮扶工作队学会了洛塔土话

(付柯暾、王建到老百姓家走访。)

2021年8月28日,付柯暾、王建接过帮扶棒,风尘仆仆来到龙山县洛塔乡。

“一赶到洛塔,恰好遇到洛塔前些天发生洪涝灾害,乡政府的人都在各村核查情况,搞灾后重建。我们两个一放下行李,还没来得及看看自己住的地方,就跟着洛塔乡党委书记鲁波去了现场。”付柯暾说。

那场洪涝灾害对于洛塔乡来说,很罕见。救灾、灾后重建,付柯暾、王建与洛塔乡的干部一起奋战在一线。

随后,不到一周,付柯暾、王建在洛塔乡党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走遍了洛塔乡14个行政村中的9个村,在锥栗种植基地、油茶基地、中蜂养殖基地和苗圃等现场与产业带头人、种植大户、当地群众深入交流。一星期下来,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

“在与村民的交流中,我们发现他们都讲土话,对我们讲普通话的还是没那么亲近,我们两个就决定学洛塔话,把自己变成洛塔人。”付柯暾说。

从一字一句学,到会说一些简单的,两人也不怕刚开始学的“蹩脚”洛塔话惹别人笑话,只要有机会就说,经常向其他乡干部请教。看到他们两个这么认真,乡干部也愿意教他们,差不多一个月,付柯暾就能讲一口流利的洛塔土话了,王建也在不断熟悉中,如今也是一口流利的洛塔土话。

“他们两个非常务实,一来就参与到我们的工作中,不怕苦、不嫌累,与我们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两人也敢于担当,没多久,就因地制宜制定了对洛塔的对口帮扶5年规划,平时也都待在洛塔,一两个月才回家一趟,工作作风很扎实。”洛塔乡党委书记鲁波告诉记者。

一个月,帮扶工作队学会了洛塔土话

(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情况。)

“你们在这边工作、生活,遇到什么困难没有?”记者问。

“没有什么困难,大家都很配合我们工作。”付柯暾、王建说。

其实,怎么会没有困难,从繁华的大都市来到人口不到1万,群山环绕的洛塔乡,每天只吃两餐饭的饥饿、晚上停电的苦恼、想念家人孩子孤独的夜晚、下雪的山路、工作推进遇到的阻碍……这些都是困难,只是付柯暾和王建选择克服。

只能吃两餐,晚上饿了就以方便面充饥;想念家人了,就通过视频聊天;出行遇到大雾,一人手持电筒在前方开路,一人开车在后面跟着;工作推动遇到阻力,就一次次上门沟通;因为回家时间少,两人的两个孩子都不大与他们亲近了……可付柯暾、王建却始终以工作为重,脚踏实地在洛塔这片大山中播撒希望。

发展洛塔,种下乡村振兴的种子

一个月,帮扶工作队学会了洛塔土话

(在锥栗产业基地查看锥栗生长情况。)

“你看,这是我们种下的锥栗树,马上就要到丰产期了,届时,老百姓的收入也会提高很多。”在洛塔乡梭洛村,2017年种下的220亩锥栗正冒出新芽,翠绿翠绿的,朝气蓬勃,付柯暾满心欢喜地介绍道。

从2017年天心区第一批对口帮扶工作队进驻以来,连续三批工作队都把锥栗作为洛塔乡的主要产业来推动和发展。通过发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产学研”基地的科研优势,目前全乡建成面积200亩的示范园一个,总种植面积3250余亩,覆盖14个行政村。

“锥栗进入丰产期后,每亩可产800余斤,一亩地的收益有6000元以上,可一直采摘25年。”付柯暾告诉记者,三只松鼠对洛塔的锥栗也很感兴趣,寄了样品后很满意,有望推进合作。

今年,洛塔乡有500亩锥栗进入丰产期,到2023年,全乡锥栗进入丰产期,可实现产值500余万元。

“现在我们的加工厂也正在建设中,今年就可建成,届时可以通过锥栗产品的初加工来提高锥栗的附加值。”王建说,每年洛塔的锥栗都不愁销,小小锥栗已经成了洛塔乡乡村振兴的“希望之果”。

一个月,帮扶工作队学会了洛塔土话

(在辣椒基地帮农户干活。)

除了锥栗产业,帮扶工作队还按照“短中长”模式,短期以烟叶、蔬菜种植、禽类养殖为主,中长期以华南锥栗、中药材、油茶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目前全乡中药材种植达到了3000余亩,全乡实现了长短兼顾、种养结合的“短中长”产业全覆盖。

“我们这届工作队的任务就是让现有产业形成规模,通过2至3年时间,实现14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均突破10万元。同时,通过产业做大做强,吸引外出务工的农民返乡创业就业,从而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付柯暾话语中透着自信和憧憬。

来源:新湖南

作者:张福芳

编辑:胡红叶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