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谭忠欣 长沙报道
《论语·述而》记载:“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中国传统工匠将传统哲学与自身职业修为相结合,“道”正则术生。
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国家做强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道技合一”的大国工匠。
大汉国际工匠院鸟瞰图。
大汉国际工匠院位于湖南湘江新区核心地带的长沙高铁西城附近,正不遗余力地培养“道技合一”的大国工匠,为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奠定坚实基础。
走进湖南大汉技工学校,记者见到了如同企业或工厂一样的场景:在“轰轰轰”的机器声中,身着蓝色工作服的青年男女站在一排排机械前,有条不紊地贴片、焊接、组装。专业建在产业链上,课堂放在生产线上。这个学校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总结出一套产教融合联培的成功经验。
“匠心”育人
“让农民工的儿子不再是农民工,而是成为新时代的大国工匠”这是大汉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大汉国际工匠院创始人傅胜龙这些年一直做的一个梦。
大汉国际工匠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
不唯“成绩”只为“成长”。
傅胜龙认为,育“工匠”必先立“匠心”,湖南大汉技工学校的育人目标就是“品德好、身体好、习惯好、技能好”。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并在活动中体验成长。
这里5000多名学生,大部分中职生来自农村或偏远山区,学生家庭背景较为复杂,父母平时忙于工作缺少对孩子的关爱等等,多种问题导致了部分中职生心理发生了变化,产生了自卑心理,缺少了学习与生活的自信心。傅胜龙说,“这些孩子没有机会上高中,学生和家长都有一种挫败感,自信心受到打击”。
如何让中职学生重新建立信心,将来拥有更多人生出彩机会,是傅胜龙首先思考的问题,“我始终觉得,中职学生入学的第一课应该是心理健康,学生在这时最需要老师的引导”。
“立心为先”,从激发兴趣出发,抱着“总有一项你能行”的信念,利用学生的心理本能,搭建产生动能的活动平台,通过全纳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充分参与并在活动中体验成长,改变“我不行”的心理状态,培养其自信心。
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锻炼技能。
用爱心感化学生。
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湖南大汉技工学校联合红妈妈基金开展“棉衣棉被棉鞋冬季送温暖”“公益义卖”等温暖活动60余场、一对一帮扶困境学生50余对、助学家庭困境学生4000余人,累计帮扶资金超过1000万元。
让学生对自我有信心、对学校有兴趣,只是其成长的第一步。湖南大汉技工学校“立人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学生追求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而要“立人”必须找好切入点,可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其核心素养:晨跑、晨读、理论课、实操课、思政学习、研讨交流、每日总结……大汉技工学校的课程,重点涵养学生们的思想、精神、心理和技能。
“匠术”铸才
大国工匠之“技”,当具备使国家强大的技术技艺和精益求精的执着品质,成为技术技能佼佼者或行业领军人物。
“书本上种庄稼,黑板上开机器”,一些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的情况,一直为社会所诟病。
这既是教室,也是实训场。
怎样才能破解这一难题?
湖南大汉技工学校校长向前根认为,中职学校理论与实践教学“两张皮”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办学定位、专业布局没有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是迎合家长、学生的盲目愿望;课程体系、教学手段设置没有围绕企业岗位技能需要,而是教师会什么就教什么。
“立心为先”,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
“职业教育是职业生成教育,不是职业准备教育,本质是教育,核心是职业。”向前根告诉记者。
为此,湖南大汉技工学校全力探索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的对接机制,构建任务化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场所、实战化教学岗位。把实训室变成教室、把车间变成教师办公室,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理论、锻炼技能、感受职场氛围。
理论实训一体,实习就业联动。
湖南大汉技工学校依托大汉集团的产业链,对应开辟了建筑装饰、电子技术、通讯终端、酒店管理、电子商务、工业机器人应用等专业。
理论实训一体,实习就业联动。湖南大汉技工学校定期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学习实践,就是为了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车间就能上手。推动了理论与应用无缝衔接,也真正实现了校企协同攻关技术难题。
这里正成为工匠精神传播高地。
企业需求在哪儿,职教就办到哪儿。
湖南大汉技工学院将“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服务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思路,紧紧围绕长沙22条“产业链”,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打造集群化服务基地,增强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同时,与行业企业共建各类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形成了包括技术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技术应用推广的一体化发展模式,为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经过实战历练出的湖南大汉技工学校的学生,成为了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湖南本地企业纷纷来校商谈合作项目。
“匠魂”筑梦
国当有大国工匠,城当有大城工匠。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工匠精神都是我们坚挺的脊梁。
匠人心中的信仰,一生只为一个信念,为器物点亮心中明灯,为企业铸造一座匠魂。傅胜龙认为,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迫切呼唤匠人精神回归,像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那样,专注一件事、干好一件事,在平和淡定、张弛有度中将挚爱的事业做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体会传承中所展现出的人性光辉、丰富情感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大汉国际工匠研学营地让传统技艺传承。
大汉国际工匠院,正成为工匠精神传播高地,汇聚各行业工匠大师、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广泛宣传“工匠精神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主张,大力扶持匠心产业。目前,大汉国际工匠院已经建立了陶瓷学院、雕刻学院、沙画与书画学院、湘绣与服饰学院、文创学院、茶学院及研学酒店。这种传统技艺传承和设计创新领域的开拓,不仅达到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效果,而且让即将消亡的传统技艺以全新的姿态在现代生活中实现薪火相传。
大汉国际工匠院的核心“心坛”,现已完成主体结构建设。
大汉国际工匠研学营地成功入选2021年度湖南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大汉国际工匠院的核心“心坛”,现已完成主体结构建设,今年将全部投入运营使用。心坛一共有五层,建筑面积达1.8万㎡,投资约两亿,是集品牌推广、作品展览、会议活动、艺术表演于一体的运营服务中心,立志于打造工匠精神高地。
一辆辆大巴稳稳驶来,把可爱的小朋友们送来了大汉国际工匠研学营地,10万㎡的营地,到处都充斥着光与热。
时空变幻,精神永恒。
精神在,灵魂就在,生机就在,力量就在。如果湖南能成为众多能工巧匠向往的乐土和梦想之城,如果工匠精神在三湘大地能渗入每个人的骨髓,那么,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近在咫尺!
传承匠魂,大汉集团不懈的坚守、拼搏和创新,他们的精神,内化为星城的心跳和脉动,必将成就湖南制造的骄傲。
来源:红网
作者:谭忠欣
编辑:胡红叶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