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播撒发展的种子。虎年伊始,湖南省委、长沙市委“新春第一课”接连开讲,“关键少数”共同开启“蓄能”模式。
这样“重量级”的安排,旨在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行深入研讨,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激励动员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勇毅前行,把湖南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实干方能出实绩,发展才是硬道理。作为国家级新区,更应快人一招响应号召,精准打出稳经济“组合拳”,千方百计挖潜能、添动能、补短板、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推进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月18日,湖南湘江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如约而至,拿出真金白银强服务、助企业,划定时间表、路线图引项目、兴产业,聚焦“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锚定“强省会”战略目标,以实干实绩奋力擘画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最美画卷。
政策驱动 企业领航
新年新气象,湖南湘江新区全域“一盘棋”,1200平方公里土地蓬勃发展、活力四射。
1月下旬,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湖南三安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捷报频传,其优质产品海内外订单不断。该企业投资160亿元建设的百亿级三安长沙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园项目,仅历时一年就完成了一期建设并顺利点亮投产,在短短半年间接连取得重大突破,质量管理和产品良率均获得市场认可,为新材料产业“湘军”崛起添柴储能。
2月8日,刚刚在第24届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为圣火点燃贡献一“臂”之力的湖南星邦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又迎来一个高光时刻。600多台、价值约2亿元的高空作业机械设备从湖南湘江新区宁乡高新区“奔赴”全球。作为我省工程机械行业“新秀”,该公司近年已发展成为国内高空作业机械细分领域龙头企业。随着二期数字工厂建成投产,其已形成年产10000台智能高空作业平台、产值超30亿元的大型智能装备生产基地。
企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三安半导体和星邦智能“开门红”是湖南湘江新区以政策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湖南金融中心。)
自湖南湘江新区获批成立以来,一项项扶持政策、一个个真招实招接连出台,从支持双创平台建设到加速湖南金融中心发展,从智能网联汽车“火炬”“头羊”计划到大手笔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科技创新,政策杠杆不断“加码”,推动企业加速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2021年,湖南湘江新区企业喜报连连:中伟新能源、邦普新能源、长远锂科、楚天科技等企业产值倍增;全域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60家,产值过100亿元、50亿元、10亿元企业分别达6家、15家、80家,A股上市企业达39家,分别占全市50%、全省30%。
在此次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湖南三安半导体、长沙比亚迪电子、长沙蓝月谷冰洗项目等企业作为“投资百强项目”代表登台受奖。除此之外,“工业产值百强企业”“服务业百强企业”“研发投入百强单位”“纳税百强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30强”也纷纷获得湖南湘江新区“真金白银”的奖励。
放眼湖南湘江新区1200平方公里土地,高质量发展的企业项目星罗棋布,处处焕发着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产业集群 区域腾飞
如果说企业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筋骨”,那么产业集群就是撑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走马湖南湘江新区,产业发展不断提质、科技创新不断提效、城市品质不断提标、改革开放不断突破,一幅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从多个维度迅速铺展开来。
步入崭新的2022年,长沙“智能网联汽车”这张名片愈加耀眼夺目。2月7日,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总投资超千亿元的“巨无霸”——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破土动工,致力为湖南抢占全球智能网联高地。
(中联重科。)
自2016年起,长沙以湖南湘江新区为核心,布局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不到4年时间,百度、华为、腾讯、中国移动、中国汽研、舍弗勒等30多家国内外巨头企业纷至沓来,中车新能源汽车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院、吉林大学·长沙汽车创新研究院、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等12家知名科研院所相继落子,先后牵手三一重工、中联重科赋能工程机械,聚集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近400家,长沙成为全国唯一获得四块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国家级牌照的城市。
与此同时,以智能网联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新基建也从湖南湘江新区出发,向长沙、湖南乃至更远的地区覆盖,为“强省会”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链上合纵连横,产业生态欣欣向荣。湖南湘江新区乘势而上,以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着力构筑更具特色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这厢智能网联汽车、北斗应用、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来势喜人,那厢传统优势产业也同步加速壮大。
如今,湖南湘江新区聚焦“三智一芯”,“一业引领(工程机械)、两大主导(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优势(食品加工、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业已成型,工程机械、新材料两大产业集群产值突破千亿元,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规上工业产值增速分别达50%、25%,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创造效益不断攀升。
(湘江科创基地。)
产业项目兴旺发达,科创热潮同样汹涌澎湃。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火力全开,龙头效应不断释放,已吸引6000余家科创型企业扎根落户;湘江科创基地等重大创新平台不断夯实,为科技转化开辟快车道贡献力量。一组亮眼数据诠释着科技创新的强劲动能:2021年,湖南湘江新区全域完成技术交易合同3408件,交易额超128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600家,新入库中小科技型企业2107家。
经济指标节节攀高,城市品质也加速提升。从大王山到梅溪湖,从洋湖到滨江,昔日荒凉杂乱的山体、湖泊、湿地、江岸,已摇身蝶变为热闹繁华的文旅胜地、生态新城、总部经济区、金融中心;高铁西城、人工智能科技城等加快推进,大泽湖、湘阴金龙先导区、九华兴隆湖等新片区全面启动建设……作别土地财政,湖南湘江新区围绕“产城融合、生态优先”高标准规划、高品质建设,正重塑山水洲城的幸福密码。
(湘江欢乐城。)
从粗放发展到精明增长,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已深刻融入湖南湘江新区“血脉”。岳麓区、望城区、宁乡市争先进位,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其中,宁乡市跃升至全国县域百强第15位;长沙高新区、宁乡经开区、望城经开区阔步前行,迈入国家级园区千亿级方阵,其中,长沙高新区跻身全国产业园区百强第9位。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1年,湖南湘江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9.1%,以全省5‰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省6%的经济总量。
蓝图绘就 乘势而上
(梅溪湖国际新城。)
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是退。
当前,湖南湘江新区正处于从“五年成规模”向“十年树标杆”迈进的关键时期,如何对标先进,奋力赶超,才能不负时代所托?
举旗定向,纲举目张,方能登“高”致远。
立足湖南,湖南湘江新区将紧紧围绕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在打造“三个高地”上展现大担当,在实施“强省会”战略中当好主力军、先锋队,大力实施“455”战略。放眼全国,湖南湘江新区提出奋进“十四五”、挺进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的发展目标,在推进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如何让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怎样使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更硬?湖南湘江新区按照加快打造高端产业新区、前沿创新新区、开放活力新区、一流品质新区的总体战略,拿出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出台“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从四个维度争先进位,全面提升区域综合实力。
——产业发展提档升级。全力实施“十大百亿产业项目”,加快构建“5000亿园区、千亿产业、百亿企业”产业格局,强力推动工程机械、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千亿级”产业集群优先发展,支持绿色食品精深加工、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4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推动企业“入规、升高、上市、扩面”,力争培养一批具有行业主导权的龙头企业,基本建成国内一流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创新能力担当引领。坚持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并重,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建设成效显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取得重大进展,推进政产学研金一体化,集聚一批前沿科学装置、知名研究机构、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高成长性创新企业,建成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升级版,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成为全国创新体系的重要战略支点。
——改革开放实现突破。对标自贸区,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开放经济、开放合作建设纵深推进,支持探索湘潭综合保税区建设“湖南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和对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管理运行机制、区域统筹机制、科创促进机制、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投资贸易便捷、政务服务高效、营商环境良好的更优改革开放格局。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按照“四精五有”总体要求,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品质,重点片区发展新增长点、新动能加快壮大,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建设彰显国际品质的宜居新区,构筑宜居乐业幸福的“长沙样本”,成为宜居宜业、令人向往的美好之城。
——综合实力争先进位。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奋力在全国争先进,在区域作示范,在省市当标杆,现代化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到2024年,湖南湘江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年均增长8.5%。
目标既定,蓝图绘就,路线清晰可循,新一轮的发展大幕业已拉开。
湘江北去,不舍昼夜,这片曾经千年文脉弦歌不绝的沃土,再度奏响高质量发展的交响曲。湖南湘江新区将始终坚持“产业强区”,优质高效做好涉企服务,重点发力十大百亿产业项目、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十大创新引领项目、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十大重点片区项目,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登“高”致远新征途,需要智者,更需勇者。从一个春天走向又一个春天,这是湖南湘江新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宏大叙事,亦是中部湖南前景辽阔、大有可为的新未来。
(本版图片均由湖南湘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提供)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晗 赵英杰
编辑:胡红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