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奋力创建“五好”园区——强省会,我们这么干

位于湘江新区的湖南金融中心,致力打造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 长沙高新区供图

长沙高新区:

强产业,打造硬核实力。强产业是“强省会”的有力支撑,长沙高新区将把产业发展作为践行“强省会”战略的重要前提,聚力打造五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1个首位产业;围绕工程机械,打造1个优势产业;围绕生物医药、先进储能及新能源汽车、北斗(航空航天),打造3个特色产业。

强创新,培育发展动能。心系“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加速集聚高端要素,以创新驱动发展。通过完善创新生态,培育创新载体和打造人才高地来构筑创新生态,扛起长沙打造“强省会”的使命担当。

强城市,推进产城融合。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精美长沙”“四精五有”要求,加速优化园区城市功能布局,全方位提升园区城市规划建设品质,打造“一轴”“两区”“三带”。(王 茜)

长沙经开区鸟瞰图。章帝 摄

长沙经开区:

发挥“两区”叠加独特的比较优势。充分激活自贸试验区最大区块功能,瞄准全球,发力高端,加快打造装备制造业高地,为园区二次创业、勇攀新高蓄势赋能,主动融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

聚焦科技创新赋能转型升级。瞄准前端、高端和尖端,全力打造产业综合体,发挥“一城两港三中心”等创新载体作用,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全面提升制造业科技含量,加速推动园区由“制造”向“智造”转变。

以原地倍增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存量、拓增量、提质量,加快三一无人电动化、上汽大众新能源、山河工业城(三期)等重大项目建设,以项目大建设推动产业大发展。聚焦“三生融合、三态协同”,发力“腾笼换鸟”,提升“亩均效益”,力争在空间、规模和能级等方面实现倍增式发展。(熊远帆)

坐落在沩水之畔的宁乡经开区。 宁乡经开区供图

宁乡经开区:

坚持项目为王,提升产业支撑力。全面深入开展“产业项目竞赛年”活动,2021年铺排重点产业项目68个,总投资527.4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77.3亿元。

坚持平台为先,提升产业聚集力。进一步推进产城、产教、产金融合,持续放大平台优势,加速产业集群发展,致力打造千亿主导产业。

坚持招商为重,提升产业竞争力。坚守“两主一特”产业定位,精准聚焦“三类”500强、上市公司、行业龙头和专精特新企业。截至目前,已签约引进产业链优质项目42个,合同引资超230亿元。

坚持要素为基,提升产业驱动力。围绕企业痛点、产业难点、园区堵点精准施策、攻坚克难,持续提升承载力和成熟度。打好征地拆迁攻坚战,坚持依法、阳光、精准征拆,开展“拔钉清零”行动,破解用地瓶颈,储备成熟用地。(李曼斯)

浏阳经开区鸟瞰图。 浏阳经开区供图

浏阳经开区:

聚焦招大引强。全力聚焦主特产业,强化产业链思维,2021年力争实现合同引资超230亿元,主导产业、产业链项目占2021年引进项目90%以上,项目综合亩均税收不低于30万元/亩。

提升发展质效。推动蓝思科技、惠科光电等头部企业打造“灯塔工厂”,培育一批行业“单打冠军”“配套专家”,全力支持企业上市,加快闲置土地和低效企业处置,重点突破园区主导产业前瞻技术及产品领域的研究。

创新发展模式。深入推进国企市场化转型,提高国企经营收益和融资能力。将园区开发建设基于片区平衡来谋划,注重用地平衡、项目平衡、资金平衡,精密测算,算好投入与产出的精细账、平衡账,科学、高效打造功能区块。

力推新城建设。抢抓强省会战略机遇,以金阳新城纳入长沙市十大重点片区建设为契机,狠抓“四个十大”项目落地落实,打造省会副中心地标性区域。(唐璐)

位于望城经开区的利亚德长沙光电智造产业园于2021年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全面建成后将具备50亿显示器件的月产能。望城经开区供图

望城经开区:

抬高坐标,瞄准一流争做一流,在实施“强省会”战略中放大格局。以“突破两千亿、挺进五十强”为目标,加快构建“大而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将智能终端产业打造为全国领先的国际级产业集群,将食品加工、原辅料药产业打造为全省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园区综合实力迈入全省五强,成为全市产业发展“第三极”。

牢记嘱托,聚焦“三个高地”建设,在实施“强省会”战略中展现作为。一是打造产业崛起新标杆。围绕“两主一特”,着力做大产业规模、做高产业能级、做强产业竞争力。新兴产业要抢滩占先,传统产业要高位嫁接,未来产业要前瞻布局。二是构筑科创引领新高地。加强平台建设,建设一批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突出主体作用,推进企业研发投入、发明专利、研发平台“破零倍增”。加速要素汇聚,搭建企业、院校、资本等要素高效对接平台,形成“政产学研金介用”协同体系。三是争当改革开放先行区。全面融入高铁西站建设,拓展对外开放新通道。放大发展格局,持续加大引进来力度,为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扬鞭奋进,奏响创新实干最强音,在实施“强省会”战略中彰显担当。打造最优发展环境,坚持“用户思维”,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实行全要素保障、全周期服务、全天候响应,打造全市服务最优园区。扎实抓好“五好”园区建设,全面提升园区综合指数。(金 慧)

位于隆平高科技园的岳麓山种业创业中心,攻关种源“卡脖子”技术。隆平高科技园管委会供图

隆平高科技园

从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开始,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推进种业创新发展,种业的热度正在快速升温。隆平高科园将围绕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种业科技创新高地,服务好创建岳麓山实验室,持续做好“创新”“融合”“存量”“品牌”四篇文章。在党建引领、体制机制、营商环境、关键技术上持续创新,在园区与隆平片区、自贸区块、驻园单位发展上不断融合,在转型升级、项目达产、楼宇去化、土地开发、资源整合上做优存量,在大型活动、知名企业、标志性项目上强化品牌,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勇攀种业高峰,以园区之精彩为全市添彩。(王 文)

位于天心经开区的湖南大数据交易所于2022年1月11日试运营。长沙市天心经开区供图

天心经开区:

高标准建设天心数谷。对标沿海发达城市和武汉、成都、广州等大城市的产业园区,科学利用绿心地区工业退出后的3000亩土地,高标准打造长沙数字产业集聚区、长沙笫五谷——“天心数谷”。

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湖南大数据交易所已投入试运营,新开工的中国电信天翼云中南数字产业园是数据算力的中央仓库、数据交换的枢纽,未来,园区要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地理信息、软件等方面继续努力,建设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大数据产业园区,到2025年,园区数字经济产业规模争取达到500亿元左右。

高水平谋划新兴产业。抢抓国家区域医学中心建设机遇,大力发展智能生物医疗产业;充分利用绿心中央公园、奥体中心、省图书馆等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谋划好数字文旅、体育、健康等产业发展。争取在未来5年,上述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左右。(张福芳)

岳麓山下的大科城。 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管委会供图

岳麓山大学科技城:

致力打造硬核科研平台。探索建设新型研发机构路径和模式,重点推进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建设。积极推动战略性稀有金属矿产高效开发与精深加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先进运载装备与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半导体技术与应用研究院等标志性项目建设。

致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围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中小航空发动机和新材料等产业的“卡链处”“断链点”,充分发挥高校院所学科优势,制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实施“揭榜挂帅”,构建完善的政企校“三位一体”联合攻关机制,力求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

致力培育一流科创企业。继续实施“红枫计划”,培育早期优质科创企业。大力实施“领头雁”计划,发挥龙头科技企业领头牵拉作用,加大培育省、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强化要素保障,通过精准化全方位的服务,实现科技成果、科研人才、科创企业无缝对接。

致力构建最优科创生态。构建以种子、天使、VC、风险补偿、担保为支撑的科创基金体系。引导银行设立科技专业银行,实施科技项目专项贷款。推动资本与项目深度融合,实现社会资本集聚。补位出台大科城成果转化、人才服务、科技金融等专项政策,赋能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邢 骁)

蓝天白云下的岳麓高新区。 岳麓高新区管委会供图

岳麓高新区:

在强产业上勇攀高峰。坚守“一主一特”产业定位,瞄准“三类500强”、总部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招大引强,重点聚焦检验检测产业链上游精密仪器制造领域,发力抢滩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制造产业,不断延伸聚合产业链条,壮大产业生态,建设千亿产业园区。

在强功能上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园区在地区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上的主体功能,深度融入湖南湘江新区长株潭经济走廊,加快推进“五好”园区建设,不断朝着“国家级园区”挺进。

在强品质上取长补短。利用好园区地域特殊、交通便利和要素集聚等优势,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及生活配套,提升园区整体形象品质。

在强平台上统筹联动。持续赋能检验检测“集聚区”“示范区”“创新基地”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先导区”“国检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吸引资金、技术、人才集聚园区。加强与高校、岳麓山大科城之间产学研联动,助推新技术新成果孵化落地到园区。

在强人才上破旧立新。从政策端发力,理顺“招”与“引”的关系链,让人才引得进;从培养端,压紧“育”和“用”的关联度,让人才用得好;从服务端,发力抓住“留”和“走”的关键点,让人才留得住,持续壮大园区各类人才队伍,激发创新实干战斗力。(邢 骁)

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供图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将围绕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园目标,2022年预计实现企业营收580亿元、税收3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引进企业1000家、实施重点项目42个,年度投资95亿元。

一是加快创新驱动。深化与国家电网、华为、阿里云等企业合作,建强5G+云技术底座、IDC机房、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降低用能用云成本。密切跟进国防科大、湖南大学、湘潭大学等高校,合作建设文化产业数字技术重点实验室,强化算力算法支撑。以5G高新视频重点实验室、华为云音视频产业创新中心,构筑“元宇宙”产业新业态。二是壮大市场主体。大力培育数字文化产业领军企业,服务国有文化企业深化改革和媒体融合转型。大力引进和扶持数字文化装备、数字艺术创新等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通过“一企一策”孵化“独角兽”企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文化领军企业。三是建设人才“蓄水池”。充分利用湖南高校优势,鼓励理工优势学科与文化产业优势学科的跨学科、跨高校的合作,建好马栏山新媒体学院,扶持和打造校企合作的数字文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项目,重点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团队。 (张颐佳)

通江达海的金霞经济开发区。金霞经开区供图

金霞经开区:

在“三个高地”打造上当先锋。专注发展消费电子、现代物流、开放型经济等特色产业,力争2022年技工贸总收入突破千亿,在体量能级上实现新跨越;依托大飞机地面动力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海洋工程装备技术院士工作站等平台,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跨境电商第三城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助力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在“五区”建设上作表率。坚决扛起“为长沙再造一个新开福,为开福再造一个新金霞”的使命,按照“一核三圈双环一带八板块”的空间结构,“大美金霞、向往之城”的城市意象和“省会新客厅、产业新名片、开放新引擎、人才新高地”的功能定位全力推动金霞新城建设,打造人城产融合示范区、特色制造业集聚区、现代物流承载区。

在“五好”园区创建上争一流。强省会首在强产业,强产业必须强园区。金霞将始终对标“五好”园区要求,充分发挥园区主战场、主阵地、主力军作用,科学规划建设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三生融合”的产业功能区,全面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及发展质量。(张颐佳)

坐落于雨花区圭塘河畔的溪悦荟,是长沙首个城市公园综合体,打造网红长沙新地标。 雨花区委宣传部供图

雨花经开区:

坚持链式思维做大集群。聚焦打造“三个高地”,围绕“1+2+N”先进制造业集群目标,深耕龙头企业,打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产业集群、智能光学及装备产业集群、智能生物医疗(药)产业集群,“十四五”期间进军千亿园区、争创国家级园区、打造“五好”园区。

主动抬高坐标多作贡献。牢固树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迫感,抬高坐标,力争园区2022年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其中全力服务长沙比亚迪汽车力争产值突破550亿。

瞄准科技创新勇攀高峰。以“升高、扩面、入规、上市”为核心,设立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基地,争创一批省级、国家级科创平台。2022年力争新增入规不少于7家;培育1家园区企业上市;新培育30家左右高新技术企业,持续保持省级园区第一。(欧阳倩)

俯瞰宁乡高新区。 宁乡高新区供图

宁乡高新区:

宁乡高新区将抬高发展坐标,扛牢责任担当,紧紧围绕打造“千亿产业 百强园区”的目标,全力推进“五好”园区建设,以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服务长沙发展大局,在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伟大征程上彰显更大作为。

产业兴、企业强,园区发展迈向高质量。围绕世界级工程机械和国家级先进储能材料两大产业集群,按照“龙头+配套”来完善产业。以先进制造业作为倍增计划的主要着力点,强化要素保障和精准服务,推动园区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倍增。聚焦“1+1+2”产业体系,力争到2026年,园区百亿元产值企业达到6家,税收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新增上市企业5家。

创新足,服务优,园区发展提质增效。大力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全力支持湖南省大学科技产业园、恩吉创业园等双创平台争创国家级双创平台,强化创新创业动能。加快实施“5123计划”,着力提升园区创新能级。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园区功能配套,全力提升服务效能。按照省会副中心标准将金洲新城打造成产城融合典范,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李曼斯 罗 峰)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