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春走基层|“风生水起”新竹田

“咚锵咚锵咚咚锵……”日前,宁乡市文旅广体局送戏下乡来到灰汤镇竹田村,村部前坪早就被村民们坐得满满当当,精彩的花鼓戏表演引得大伙连声叫好。闻讯赶来的商贩也开始热情推销,大红春联、旺旺礼包、各色小吃颇受村民欢迎,笑语盈盈之中年味渐浓。

家家通自来水,“干旱村”摘帽

“以前咱们竹田是典型的‘三冇村’,冇水、冇钱、冇人气,现在的变化简直不敢想,你看看好热闹咧!”40多岁的村嫂喻海霞开心地告诉记者,她家是早两年脱贫出列的,现在自己有了一份公益性岗位的工作,儿子正在读初中,生活一步步走向了小康。

脱贫户喻海霞那令人欣慰的笑脸,也是竹田村近年来美丽蝶变的一个缩影。

记者走进竹田村了解到,该村拥有村民1800多户、6400多人,由于偏居乌牛山下,交通闭塞、基础薄弱,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困难。尤其该村所处地质环境属于喀斯特溶岩地形,地上没有河流,池塘也蓄不住水,村民生活生产用水是一个大问题,这里也成了远近闻名的“长沙市干旱死角村”。

“在我的记忆里,竹田村一直缺水,一年当中有四五个月要挑水喝。”77岁的村民胡菊秋回忆说,以前每年到了农历六七月份,附近的池塘、水井就见了底,他要翻过对面的小山去找水,而挑着近百斤的水翻山越岭的辛苦可想而知。

“党员干部就是要带头攻坚克难,只要团结群众,和村民一条心,不管多大的困难都能够解决!”竹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余有良告诉记者,2019年以来,在镇村党委、后盾单位和村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开挖深水井16口,最终有5口井成功出水,确保了汾水坳组、杨家组等最缺水片区的800多户、2000多人的生活生产用水。

如今,村里打好了深水井,在山上建好了水塔,为胡菊秋家送来了自来水,他感激地说:“党员干部为老百姓办实事,我们全家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永远不会忘记挖井人!”

记者走访获悉,竹田村还向水务部门提出申请,通过利用丰水井建设小型水厂,以及从铁冲水库引水等方式,彻底摘掉“干旱死角村”的帽子,不仅保障了本村村民的生活、灌溉用水,还能惠及附近三个村的群众。

引入风力发电,村级集体经济“充电”

俗话说“好事成双”。令人欣喜的是,竹田村通过多方联系,让村民意想不到地引进了风力发电项目,也为村级集体经济引来了源头活水。

2021年8月,一台台大型风力发电机组被运上乌牛山,而竹田村群众积极配合基础建设,让出田土山地修建施工道路,全力为项目推进提供支持。通过土地租用、建设管理等方式,竹田村去年获得了51.6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较上年增长两倍多,未来几年的收入还有望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基建项目堆土处理方面,支村两委也颇有远见,选择了一处山坳作为堆土地点,并利用堆土变废为宝,修建了一口水面20多亩的山塘水库。此举相当于为村里节约40多万元费用,还可供附近300多亩良田灌溉之用,可谓一举两得。

与此同时,竹田村多方引进优质农业项目,发展绿色产业。华林公司租用500多亩土地种植水果,采摘期有50多名村民参与;四丰茶场在村里流转500多亩山地,种植茶叶用于制作黑茶,解决了10多个村民的就业,其中68岁的脱贫户黄爱中,每年采茶收入超过1.5万元……

“产业发展兴旺了,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也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筑牢了防止返贫致贫的防线。”来自后盾单位宁乡市文旅广体局的驻村第一书记杨新春介绍,竹田村原有的75户贫困户于2020年全部脱贫出列,目前有6户脱贫监测户,乡村振兴工作队于去年5月驻村以来,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帮扶机制,和支村两委携手确保了全村返贫和新致贫户零发生。

漫步在宁静美丽的村道上,只见远处乌牛山风光旖旎,家家户户鸡犬之声相闻,今年筹建的三个美丽屋场将进一步提质人居环境,“风生水起”的竹田村正在迈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幸福明天。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张禹 冯涛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