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 通讯员 李正梅 长沙报道
他在发展变迁时引路,在全新家园里凝心,在群众困难时发热,一颗赤子之心向朝阳。
杨军,1971年10月出生在长沙市开福区朝阳村,200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进入朝阳社区工作,2014年2月任朝阳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开福之北,浏阳河畔,绿树成荫,高楼林立,“北有中关村,南有马栏山”,这里的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全国闻名,人才公寓、当代府高档小区拔地而起。这片幸福的热土,用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新月异的发展,讲述着杨军默默耕耘24载的动人故事。
一颗赤子心,在发展变迁时引路
1989年,18岁的杨军进入洪山国营综合农场朝阳分场工作,从奶牛技术服务站干到月湖纸箱厂,他与农民们建立了同甘共苦的“革命情”。1997年,26岁的他进入朝阳社区从事基层工作,这一干,就是24年。
2002年,综合农场迎来了首次拆迁。奶牛场的解叔叔向他说起工人们心中的苦闷:“军伢子,拆迁征收了,我们没田种没场子工作了,无法生活怎么办?”
看着眼前这个在奶牛场干了大半辈子的老工人,杨军特别理解他的感受。拆迁,对他们来说既陌生,又害怕。杨军一边跟他们讲“拆迁是什么”,一边慢慢讲解“拆迁有什么”:“我们这些农民,不能一辈子都在这里种田养鱼,现在国家发展速度快,拆迁政策好,有房住、有补偿,我们还可以找工作转身份!”他拍着胸脯向工人们保证,“我在朝阳绝不止这两年,大家有事随时来社区找我!”
“那就拆吧,我们信你!”
就这样,朝阳首次建起了分场上的两个楼盘小区——绿洲花园、卧琥城,城市化小区逐步推进。
2014年朝阳社区纳入了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开发区域,开始了城中村改造,这一年也正是他当选为朝阳社区书记的第一年。时间紧任务急,他走街串巷做思想工作,挨家挨户讲政策,首先要自己家人、亲戚带头拆。这一招很有效,大家对他的信任与日俱增,700户居民纷纷签下协议开始拆。
与拆迁指挥部、社区的同事们一起奋斗的400多个日夜,他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冬日寒风凛冽,他担心拆房安危,和同事们带着火炉在桥下彻夜值守。夏日炎炎,他经常忙得一口水都顾不上喝……
老朝阳现在已是全国闻名的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的一部分,从遍布的农田到林立的写字楼、从违建仓库到现代化演播厅、从四方鱼塘到长沙产投体育馆、从破旧河堤到精美风光带,今天的朝阳,让杨军这个土生土长的朝阳人、朝阳群众的“带头人”,心中充满了无以言喻的欣慰、自豪。“我终于做到了,对得起当年信我的工人们!”
一颗赤子心,在全新家园里凝心
2021年是杨军任职社区书记的第7个年头,本地的居民纷纷住进全新的安置房屋,城市社区的“烦恼”也随之而来。
在农村生活久了,大家的生活习惯还是依照着老规矩来:什么垃圾都是一股脑的丢弃,逮着一块空地就种菜务农……这让社区治理很难走上正轨。
“如今不同以往了,垃圾分类投放,文明环保都是大事,居民不配合、物业使不上力,我们该怎么搞?”在多方征求意见会上,大家把问题敞开谈,意见深入谈。最终,杨军拍了板:“以绿洲花园小区、长大卧琥城小区为重点对象,把党支部建起来,把服务队搞起来,家家门上走起来,我就不信大家不想要干净小区!”
支部建在小区里,先后成立绿洲花园小区、长大卧琥城小区党支部,随即带着老党员、老乡亲成立“近邻帮”志愿服务队。这支24名党员、35名志愿者的队伍,让杨军做事更有底气了。
针对垃圾分类问题,对绿洲花园小区楼层550个垃圾桶进行回收,并在楼栋单元门口及地下车库统一设置分类垃圾桶224个,“近邻帮”志愿服务队对垃圾运输等后续问题进行监督,给予居民情绪疏导,逐渐推动居民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
针对绿洲花园小区居民翻窗在2楼外阳台种菜问题,他带领志愿者上门入户,从安全、卫生、邻里影响等多方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这位居民自愿拆除菜棚。
在党建引领的强大力量下,小区环境逐步提升,居民逐渐适应了新环境,志愿服务队在小区成为一抹先锋红,大家对社区治理的认识和配合度都提高了不少。
一颗赤子心,在群众困难时发热
1998年洪灾,朝阳分场很多居民房子被冲垮,无处居住。杨军将自家房屋腾出来,邀请6居民一起暂住,虽然拥挤,但一群“落难”的人一起出主意、聊生活的温暖,反而冲淡了无家可归的空虚和畏惧。
2021年,社区党委把“献礼百年党业——精准帮扶看朝阳”扶贫帮困项目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怎样把帮扶落到实处?怎样把实事办到心里?杨军想起20多年前一家家老小共度时艰的情景。
“让困难家庭感受到温暖才是根本!”
2021年5月,辖区一位7岁女孩检查出身患骨肉瘤,医疗费用无处筹措。杨军十分痛心:“这些孩子,都是我们朝阳社区的‘朝阳’,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他在街道及区直部门间来回奔波,申请到长沙红十字会帮扶资金,以此为小家庭尽绵薄之力。
他频频走访慰问智力残疾老党员廖加良,过问他吃穿住好不好;辖区视力残疾居民陆蓉,被杨军聘用为社区残疾专干……
他们说:“社区的关爱,让我们继续寻求希望,可以自力更生,永远不被抛弃。”
努力奔跑,一直前进。杨军希望,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能够跟上朝阳的发展速度,和朝阳群众一起走向更好的未来。“在工作岗位上,我实现了自己年少时的许诺,也带动了身边人一起成就梦想,24年走过来,我没有遗憾,全是风景。朝阳的过去、今天和未来,永远在我心中。”
来源:红网
作者:李正梅
编辑:韩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