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高新区:建设五千亿级园区 迈入“全国十强”

  “十四五”期间,长沙高新区将着力做强优势产业,打造五千亿级园区,迈入“全国十强”。资料图片

“十四五”期间,长沙高新区将着力做强优势产业,打造五千亿级园区,迈入“全国十强”。资料图片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首次旗帜鲜明地提出实施强省会战略,强调长沙要当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龙头,为长沙发展赋予了新的使命、注入了强大动能。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

长沙高新区作为长株潭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湖南湘江新区和长株潭衡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区“四区叠加”的核心区,该如何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的“高新”篇章?

“长沙高新区作为长沙乃至湖南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主力军、主阵地、主战场,未来发展航向、路径和重点进一步得到明确。”近日,长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庆年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长沙高新区将积极抢抓强省会战略机遇,抓好贯彻落实,把工作举措体现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上,聚力在打造“三个高地”上攀高峰,在推进产城融合上促升级,在实施强省会战略上争进位。

担主梁

建成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中联重科、盈峰环境、力合科技……制造业是兴国之本、强国之基,制造强国,园区先行。近年来,长沙高新区积极发挥主力军、主阵地、主战场作用,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集了一批制造业标杆企业、标志项目,一批“国之重器”“麓谷制造”先后诞生。

“长沙高新区作为省市打造‘三个高地’的主阵地,一定要在全市新的战略布局中主动对标、抬高坐标、拔得头筹,以高新担当彰显长沙之谋、长沙之治、长沙之美。而这个坐标就是: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五千亿级园区!”在周庆年看来,长沙高新区想要率先建成五千亿级园区,必须夯实先进制造业这个“压舱石”。

日前,历经一年时间打磨,长沙高新区“十四五”规划重磅出炉,规划明确提出,要以“113”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形成先进制造业集群梯次推进的发展格局。

何为“113”现代产业体系?

长沙高新区将着力发展1个首位产业,即以先进计算为导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高端化”,力争到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1个优势产业,即工程机械,迈向“集群化”,力争到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1100亿元;3个特色产业,即生物医药、先进储能及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促进“规模化”,力争到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达到600亿元、300亿元、50亿元。

“长沙高新区未来将围绕强省会战略,着力做强优势产业,助力工程机械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动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先进储能材料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周庆年满怀信心地表示。

同时,长沙高新区将着力做优新兴产业,大力培育集成电路、软件、人工智能、航空(大飞机)配套等新兴产业,打造产业新赛道;着力做大未来产业,重点培育“北斗+”“+北斗”新业态;继续深耕智能制造,持续抓好“三智一芯”,推动中联智慧产业城、三安光电、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长远锂科、北斗产业园5个全市“十个重大引领性产业项目”落地见效。

当今世界,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长沙高新区将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依托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长沙),壮大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网络安全等数字产业。推进产业数字化,推出一批智能产业、智能装备、智能产品,打造一批无人工厂、智慧车间;加速先进计算赋能数字经济,加快推进世界计算·长沙智谷建设,加速实现千亿营收、万亿生态的发展目标,打造成为“产城融合、智慧低碳、生态友好、宜居宜业、青年向往”的标志性项目。

长沙高新区还将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坚持招大引强与培新育小并重,吸引更多“三类500强”企业、头部企业、高精尖项目、产业链关键项目落户园区,培育一大批“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深入实施“四项计划”,推动龙头企业“领跑”、优势企业倍增、落后产能转型升级、软件业再出发,有效筑牢园区高质量发展底盘。

扛重任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客观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大局大势,科学提出了建设现代化新长沙的奋斗目标,清晰指明了推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我们必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率先垂范谋发展,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推动会议精神在长沙高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周庆年铿锵有力地说。

据了解,长沙高新区将大力实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引进、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关键硬科技技术攻关、科研技术成果转化、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五大工程”,聚力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上争先进、扛重任,站稳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为创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强劲支撑。

同时,培育科技创新载体,聚焦园区最有基础、最有优势和最需突破领域,加速打造一批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着力推进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湖南分院、湖南先进技术研究院、新一代超算中心等一批高端平台落地运营;协同打造河西科技创新走廊,加快实施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2个全市“十个重大科技创新标志性项目”。

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要素,创新是第一动力。长沙高新区将广聚创新创业人才,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切实做到精准引人、科学育才、用心留才;深入推进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国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打造工作安心、生活舒心、办事顺心的人才成长生态,吸引更多“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汇聚麓谷。

当先锋

构建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2020年5月份,长沙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正式获批;2021年,长沙高新区在以色列、德国、瑞典成立长沙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海外工作站,充分利用长沙高新区国际科技商务平台的资源优势,建立其海内外沟通桥梁……

这只是长沙高新区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一个缩影。

“要构建开放新格局。发挥好长沙高新区国际科技商务平台、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中非经贸论坛等平台作用,规划建设中非经贸大厦,深入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步伐,加速融入‘双循环’新格局。”在谈及长沙高新区如何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时,周庆年这样说。

阿里巴巴新外贸本地化服务中心、Kilimall非洲跨境电商平台、数魔跨境电商等优质电商企业的引进,推动高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与巴基斯坦、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等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增加了往来和合作。

此外,长沙高新区将充分发挥处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突出优势,坚持改革和开放双轮驱动,着力抓好管理体制创新、内部机制创新、要素保障创新、对外合作创新、区域融合创新“五大创新”,推动改革新突破。结合“五好”园区建设,推动园区管理体制创新,探索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园区发展模式;加大内部运行机制创新,优化园区内部管理架构,继续推行大部制运作模式,提升管理效率;着力深化国资国企、科技金融、绩效考核、人事制度改革,最大程度增强动力、激发活力。

“我们将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学习教育、长沙高新区实际来学,通过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助推长沙高新区迅速迈入‘全国十强’行列。”周庆年表示。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李广军 李立婷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