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们小区的厨余垃圾收集量还不到半桶,现在每天都稳定在三四桶。”近日,一场市民垃圾分类故事分享会在天心区狮子山社区举行,垃圾分类桶边指导员郭大为用亲身经历,为大家讲述了小区实施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以来的变化。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分出的不仅是美好的生活环境,更是绿色文明新风尚。
作为住建部确定的46个生活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之一,近年来长沙加快推动生活垃圾分类。记者从市城管执法局、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截至11月底,今年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达283万吨,回收利用率达到40.85%,在住建部三季度对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考核中,长沙在同类城市中排名前列。
各回各家: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基本建成
每天清晨,天还未大亮,东二环上总能看到垃圾分类转运车一路向北行驶。车身上印着的“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等字样,彰显了它们不同的“身份”。
它们的目的地是长沙第一垃圾中转处理场。在那里,各类垃圾将进入专门的处理体系。
近年来,长沙已经形成了“市级高位统筹、区县政府负责,市区联动、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在重大设施建设、政策实施引导、法律规范出台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长沙特色”。
垃圾分类后,有地方去吗?面对一些市民的担忧,长沙已经给出了答案:“十三五”期间,长沙已初步构建了“4+X”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四类生活垃圾以及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园林绿化垃圾等“各得其所”,实现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今年9月,长沙污泥与生活垃圾协同焚烧处置二期项目投产运行,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1万吨/日,率先全国省会城市具备生活垃圾全量焚烧能力,生活垃圾可实现“零填埋”。
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对于破解“垃圾围城”、推动绿色发展、形成文明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去年10月1日,《长沙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长沙垃圾分类正式迈入“法治时代”。
今年,全市累计进行《条例》宣传培训7000余次,开展垃圾分类执法检查3万余家(次),通过“执法+管理”结合的模式,全面推动全社会垃圾分类习惯养成。
撤桶并点:垃圾进厢房,环境更美好
“真是颠覆了我对垃圾屋的想象!”近日,长沙市雅礼实验中学学子们来到开福区清水塘社区开展垃圾分类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在市一中宿舍区垃圾分类收集站,LED显示屏、监控摄像头、排风扇、除臭设备、空调、灭火器、洗手池等设备一应俱全,立即吸引了学子们的注意。
今年,长沙生活垃圾分类步入了“撤桶并点”和“定时定点投放”新阶段。据悉,长沙计划连续三年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厢房建设工作,目前部分街道社区已经开展试点工作。
刷卡开门、自动称重、换取积分……一大早,岳麓区湘腾琴岛小区的生活垃圾厢房前,不少居民熟练地将各类垃圾投放至对应的垃圾桶内。
“小区环境好多了,居民关系也更融洽了!”小区垃圾分类志愿者林映日告诉记者,刚开始实施撤桶并点时,有些居民还不适应。但随着街道社区与居民志愿者耐心上门劝导,大家开始接受这一新理念,并主动参与到了定时定点投放中来。
据介绍,全市年内将建设完成生活垃圾分类厢房800余个,把垃圾关进“厢房”,改善小区居住环境,从源头提升分类成效。
全民行动:垃圾分类进社区入家庭
“垃圾如果不分类,它的危害真不小……”5日,在天心区暮云街道华月湖社区,朗朗上口的群体快板书《垃圾分类话环保》拉开了“垃圾投放智能化 源头分类我先行”宣传活动序幕。
垃圾分类知识讲解、快板、有奖问答……现场活动精彩纷呈,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向居民一一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社区垃圾分类示范家庭代表登台接受表彰,居民在家门口上了一堂生动的环保课。
垃圾分类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垃圾分类作为社会治理、城市治理以及生态治理“三位一体”的试验田,“共建共享”是其题中应有之义。通过社区引导、文明劝导、志愿服务等形式,长沙组织发动“百个社区、万户家庭”积极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中。
下一步,长沙将继续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通过开展“党建+垃圾分类”“教育+垃圾分类”等活动推动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助推城市文明水平提升,真正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唐朝昭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