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五大国家科技创新中心,长沙可期!

图片

这些年,位于中部的长沙,比起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纵使没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依然还是成功逆袭了。

娱乐之都、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网红城市、新一线城市、万亿GDP城市……签收的城市名片,一张张堆起来厚厚一摞。

如果你以为,长沙会躺在城市发展的“功劳簿”睡大觉了,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距离2022年不到一个月,在国内其他城市在精心准备“期末考”时,长沙的一件大事让国内诸多城市神经一紧——

12月,长沙正式启动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到2035年,战略科技力量实力进入国家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增长极和策源地。

图片

▲来源: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劭劼

搞科技创新?

在每一个来长沙游玩的游客眼中,湖南广电、文和友、茶颜悦色、“宇宙中心”万家丽可比长沙科技创新实力的知名度高多了,确定不是玩票?

在仔细看了看长沙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方案后,发现有目标、有重点、有措施、有保障,方才明白,长沙是认真的。

图片

敢饮中部地区头啖汤

从全国范围来看,长沙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要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

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自然是“带头大哥”。早在2016年,国务院就印发了《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

五年来,国家接连部署了四大科创中心,分别是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从国家创新版图看,“四大中心”于东西南北各据一极,唯独中部塌陷。

2018年,郑州有意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科技创新中心,想在中部这场追逐赛中拔得头筹。

去年,武汉市“十四五”规划也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加上长沙,中部地区已呈现出群雄逐鹿的盛况。

实际上,这并不是长沙首次提出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2017年7月,长沙就印发了《关于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

几年过去,“第五大中心”花落谁家,迟迟没有确切消息,充满悬念。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经过上一轮创新潮,长沙创新实力和创新体系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长沙再次提出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这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深层次的含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高度对湖南发展锚定坐标、明确定位、赋予使命,对长沙在国家创新战略中担任更重要的角色寄予厚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长沙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是展现政治担当、践行城市使命,属于自我加压。

图片

▲来源:山河智能

今年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也提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使湖南成为原始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诞生地、重大创新平台的重要集聚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承接地、一流创新人才的重要汇集地。

今年,湖南更是首次提出,实施“强省会”战略,要做大做强长沙,带动辐射整个湖南发展。

此前,成都、武汉、西安、南宁、福州、贵阳等城市都先后实施“强省会”战略,城市首位度逐年攀高。

作为湖南省会,长沙不仅属于新一线城市,而且已跻身特大城市行列,去年GDP突破 1.2 万亿,人口总量突破千万。

图片

▲来源:第一财经

从上述城市发展经验来看,强省会,不仅要强功能、强产业、强品质、强平台,更要强创新,创新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发展高度。

长沙是整个湖南经济发展的领头雁,排头兵,不管是填补中部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空白,还是坚定实施“强省会”战略,引领湖南创新发展,都理应饮头啖汤。

长沙过去在申报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强敌环伺,历经坎坷,在新一轮国家中心城市抢夺战中,也需要国家科技创新中心这一重磅砝码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005年,北京、上海、天津、广州4个大城市确定为首批国家中心城市,之后又有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陆续加入国家中心城市行列。

尽管国家对国家中心城市的名额开始收紧,但一些城市依然虎视眈眈。据粗略统计,除长沙外,国内已有南京、杭州、宁波、济南、合肥、沈阳都曾明确提出,要争创国家中心城市,也获得所在省域的支持。

2021年,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和长沙市第十四次党代会,都提及“国家中心城市”,并明确表示,要“跻身国家中心城市行列”,以此来提高城市地位,提升城市发展空间。

未来几年,长沙要与其他城市去争夺所剩不多的国家中心城市指标,自然要了解国家在统筹规划时,一个国家中心城市要满足的基本条件。

在国家中心城市必须具有的五大特征中,第三条就是,申报的城市需是国家科教、文化、创新中心。

而这一点,长沙目前显然还不达标。

当前,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城市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摆脱投资依赖,以消费和创新驱动成为城市转型和跃升的主要方向和动力。

增加投资不一定带来高质量的发展,但科技创新可以。普遍来说,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越强,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

此前,深圳、无锡、苏州等城市充分利用创新资源,经济发展水平超出具有同等经济规模的其他城市。

反观长沙,在跻身万亿GDP俱乐部,经济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之后,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就是:经济中的含“新”量不高,工程机械等传统产业亟需转型升级。

图片

▲来源:21世纪数据新闻实验室

长沙创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正是为此而来。

可以说,长沙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肩负着国家期望、城市夙愿和转型使命。

图片

科技实力逐渐领跑中部

在国家科技创新中心这条赛道上,与长沙势均力敌者——武汉、郑州都已是国家中心城市。要在竞争激烈的中部板块脱颖而出,长沙任重而道远,但也不是没有比较优势。

长沙的科技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这些年来,在科技创新领域,长沙能拿得出手的“金字招牌”一个比一个闪亮,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首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

2020年12月,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前15位的城市依次为:深圳、广州、杭州、南京、武汉、西安、苏州、长沙、成都、青岛、厦门、无锡、合肥、济南和宁波。

图片

▲来源:科技部

长沙在全国70多个创新型城市中,排名第8,稳居全国第一阵容,与武汉差距越来越小,远超中部其他城市。

长沙是一个具有强烈创新精神和饱满创新热忱的城市,无论是在制造业领域,还是在消费经济领域。

三一集团、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常年跻身“全球50强”,文和友、茶颜悦色、墨茉点心局、虎头局渣打饼行、三顿半等新潮消费IP层出不穷。

图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在数据上也能看出,长沙近年来在科技创新上的发力程度。2015—2020年,长沙研发经费投入从173亿元增至357亿元,占湖南的40%;研发投入强度从2.03%增至2.94%;技术合同成交额从30多亿元增至336亿元,占湖南45.8%;高新技术企业从904家增至4242家,占湖南4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占GDP比重为28.9%,今年有望突破30%以上,位居中部地区省会城市第一。

国家级创新平台为长沙科技创新提供强大“引擎”。长沙拥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耐盐碱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级中南大学科技园等各级研发平台和创新平台1547家,其中国家级69家,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20家,其中国家级47家。

长沙最引以为豪的创新“家底”,应该当属人才的大规模回流与增长。

改革开放以后,长沙长期面临南有广深,北有武汉的“人才虹吸”尴尬局面,但近10年间,长沙以年均新增30万人的速度,成为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抢人大战”中的“赢家”。

图片

▲来源:网络

截至2020年,在长两院院士(含柔性引进)59名,人才总量280万,在长外国人才696名,高层次人才2172名。其中,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稳居全国前三。

对比中部其他城市,武汉2020年人才总量为285万,郑州提出2025年将达到220万,合肥2019年仅为185万。在人才总量上,长沙与武汉已是不相上下,遥遥领先中部其他省会城市。

今年8月,在智联招聘与泽平宏观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1》,长沙人才吸引力指数排名从第18位跃至第10名,成为中部第一城。

图片

▲来源:智联招聘,泽平宏观

从长沙走出的一个个科技大IP,也为长沙积攒了不少国内和国际名声。如袁隆平院士发明的杂交水稻、国防科技大学的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位于岳麓山的国家超算中心,以及市场规模连续10年位居第一的工程机械。

在科学技术成果上,仅“十三五”期间,长沙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3项。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1280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40件,位居全国同类城市第7位。

图片

▲来源: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雨滴

长沙企业更是成为贡献技术成果的“王者”。在去年新浪财经科创属性研究中心发布了各行业上市公司有效发明专利排行榜中,纳入统计的机械设备行业共有354家公司。354家公司的有效发明专利总量为28205件,平均下来,每家公司拥有79.68件有效发明专利。

长沙工程机械企业的王牌之一——中联重科以2258件有效发明专利的拥有量占据榜首。也就是说,中联重科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是行业平均值的28倍。

图片

▲来源:网络

要实力有实力、要平台有平台、要人才有人才、要成果有成果,这样的长沙,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让人信服。

图片

“十大项目”发力“第五大中心”

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是什么样子?长沙要达到什么样的建设预期?

长沙12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分2025年和2035年目标去实现,其中到2025年,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框架体系基本成型,实现创新能力在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中再进位;到2035年,长沙要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增长极和创新策源地。

当一个个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呈现时,让许多人对长沙充满了期待。

长沙提出,202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经费)占GDP比重为3.5%。

这个研发投入强度意味着什么?大多数人并不清楚。

从全球视野来看,2019年,美国研发投入强度为3.1%,日本为3.2%,欧盟27国为2.1%,中国为2.2%。3.5%,意味着长沙研发投入强度将超过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图片

▲来源:OECD前瞻产业研究院

从全国范围来看,2020年国内已公开研发投入的城市中,只有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城市的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5%。

图片

▲来源:搜狐城市

对于其他彰显科技创新实力的指标,长沙也一一做了规划。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000家,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50%,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00亿元,各类人才总量突破350万,万人高质量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5件,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5%。

对比上述科技创新指标,以长沙现在基础和条件,有些指标并不是遥不可及,“跳起来摘桃子”是长沙的强项。

但目标定得再高,关键还是看行动。

为此,长沙接下来将重点在布局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发展计算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结合、营造开放合作创新生态等5个方面去发力突围。

与此同时,长沙当天还发布了“十大重大科技创新标志性项目”,按照“1-2-4-3”实施,以项目承载技术,以项目引领创新。

“1”即岳麓山实验室,到2025年,高标准完成科研和配套设施建设,科研条件和创新团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争取纳入国家实验室建设序列。

图片

▲来源:长沙市隆平高科技园

“2”即大飞机地面动力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极端环境电能变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到2025年,争取纳入国家大科学装置建设布局。

“4”即4个创新中心,到2025年,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建设成为中国工程院第一家实体性研发机构,形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技术创新综合体;战略性稀有金属矿产高效开发与精深加工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获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并带动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实现算力规模1000P,成为立足长沙辐射全省的算力与算法研发平台;先进运载装备与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争取获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初步形成相关领域的产业集群与高端产品。

“3”即与北京大学共建的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与吉林大学共建的汽车创新研究院和与湖南大学共建的半导体技术与应用创新研究院等3个新型研发机构。

现在的长沙,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引领有目标,实施有重点,建设有项目。

未来,长沙能否在国家创新版图中率先扛起中部脊梁,成为“第五大中心”,拭目以待。

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余惠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