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王斌
新型城镇化是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记者12月7日从市住建局获悉,长沙市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正式印发《长沙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长沙将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推动“精美长沙”建设,到2025年实现常住人口突破1200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2%以上。
目标: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2%以上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近年来,长沙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动“农民”变“市民”,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长沙将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积极引导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到2025年,实现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2%以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高质量教育体系、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优质化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全龄友好型城市基本建成。
同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融合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坚持“东拓、西提、南融、北进、中优”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常住人口突破1200万,建成“四精五有”的品质长沙。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持续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不低于84.4%,地表水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实现“天蓝、地绿、水清、景美、人和”的最美长沙。
举措:全面推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
让农村人口能“进城”,让城市人口能“出城”。近年来,长沙稳步推进城镇化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让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进得来、留得下、住得稳,让城市人口在农村看到美景、感受乡愁、释放内需。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长沙将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城镇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教育方面,长沙将基本实现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年扩大高中规模。“十四五”期间,全市新、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25所,新改扩建普通高中15所,新改扩建公办园150所,基本实现每个乡镇至少办好2所公办幼儿园;继续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深入实施名校长卓越教师培育工程,培育80名市级名校长,培育好1000名以上市级卓越教师。
在医疗卫生方面,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快乡镇改厕,乡镇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85%。每个乡镇(街道)办好1所标准化建设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行政村办好1个村卫生室,打造30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
在社会服务方面,进一步完善低保办法,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继续实施高龄津贴、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提升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水平;全面推进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
在住房保障方面,建立由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构成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城镇危旧房屋改造。
布局:打造现代化大长沙都市圈
“人”“地”“产”“城”是城镇核心要素。“十四五”期间,长沙将强化政策引导和机制创新,释放新型城镇化创新发展的内在动能。
根据规划,长沙将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打造现代化大长沙都市圈,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突出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担当的核心职能。
构建以长沙为极核的都市圈。以长沙中心城区为极核,长株潭都市区为主体,周边区县(市)1小时通勤圈为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区域性城市空间聚集的大长沙都市圈。优化大长沙都市圈空间布局,形成“一核一轴三带多点”的都市圈发展框架。
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立足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主战场和领头雁,强化一盘棋思维、一体化理念、核心区意识、高质量要求,共建“半小时交通圈”的新型城乡体系,引领构建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推动长株潭与周边区域高效联动发展,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推进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根据城镇资源禀赋,做强做特小城镇,形成一批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综合发展型、融城提升型、生态涵养型乡镇群。聚焦专业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文化旅游等领域,以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体制新而活为导向,培育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小镇。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陈焕明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