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一地一域之精彩为全局全域添彩

示范引领,推广典型。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中,长沙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劳动力市场监管、跨境贸易、获得电力、保护中小投资者、执行合同、办理建筑许可等7个指标的创新经验入选示范引领最佳实践典型案例向全国推介,这是长沙继上年获评全国包容普惠创新标杆城市后再次上榜国家营商环境报告。

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张庆伟强调,长沙市要坚决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长沙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营商就是赢未来”。在11月29日召开的长沙市传达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一次全会精神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强调,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突出抓好市场主体增量,深入推进惠企暖企行动,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在该报告发布之际,本报受权对7个典型案例进行发布,以树立优化提升标杆,激发比学赶超氛围,进一步推动长沙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提升,助力长沙加速向“中部标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迈进。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激发创新活力

一、挖掘知识产权价值

(一)培育高质量专利组合

加强项目保障,将高价值培育项目纳入市政府对园区的绩效考核,推动园区进行政策和资金配套。

加强业务指导,编制《长沙市高价值专利培育指引》,推动企业建立标准化与规范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指导培育单位制定方案,组织企业、高校(科研组织)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建立合作运行机制,开展现场走访,面对面为企业答疑解惑,提供具体工作指导。

加强宣传培训,举办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实务培训班、企业家知识产权高级研修班、工作座谈会、推进会等,提升企业知识产权服务和项目管理能力。

加强督促落实,开展中期评估、验收评价,提出项目培育建议,督促企业重视、规范培育工作。

(二)推动高校知识产权转化

深入实施《长沙市促进驻长高校知识产权在长转化若干措施》等支持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对突出贡献高校、创新团队和优秀转化服务机构进行表彰,培育高校高价值专利组合项目,支持驻长高校设立知识产权转化专门机构,建立高校知识产权中心,促进高校创新成果向企业转化。

(三)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完善落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政策,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构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完善银政合作机制,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合作协议签约银行范围及质押融资授信总规模,提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受惠面。

二、严格知识产权保护

(一)推进知识产权“大保护”

建立由市委书记统筹的高规格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制定《长沙市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机制》《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协作保护的意见(试行)》,建立联席会议、案件协调和信息互通共享三项工作机制,开展重大案件会商、加快案件移送等,强化部门联合执法机制。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签订《长株潭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合作协议》,建立联席会议联络员、专题工作小组制度和区域协同保护机制,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成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诉前调解对接机制,开展诉前、诉中委托调解工作,拓宽知识产权纠纷非诉解决渠道,有效化解知识产权纠纷。

(二)推进知识产权“快保护”

中国(长沙)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强人才配备和培养,优化预审服务,提升预审效能,扎实推进维权援助,适时开展远程审理、巡回审理,助力提升授权、确权、维权速度。

(三)推进知识产权“严保护”

开展“护航”“铁拳”等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知识产权犯罪,建立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审执配合机制,开展涉知识产权案件专项执法行动。

建立专利非正常申请与恶意抢注商标等行为的严重失信主体联合惩戒机制,对代理机构和专利代理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引导代理机构开展行业自律与信用承诺。

三、提升知识产权服务

(一)完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按照区域、功能、特色,科学布局知识产权运营平台,新增湖南湘江新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运营主体,实现线上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工具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查询、投融资项目信息发布、交易信息发布及结算等一系列服务,线下提供专利布局与导航、知识产权申请、贯标、项目投融资对接等专业化服务产品,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

(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力度,发布《长沙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开展政策入企宣讲会、培训讲座、沙龙论坛、评比竞赛、成果展以及知识产权进园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充分展示长沙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进程,大力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培育和提升公众知识产权意识和创新精神。

持续优化劳动力市场监管

精准高效服务市场主体

一、提高信息化水平

(一)完善人社服务在线功能

拓展完善12333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上线“劳动用工守法和社会保险参保登记信息在线验证报告”功能,实现“电子印章+二维码”双验证,可在线查验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守法和社会保险登记情况,实现企业“零跑腿”。

(二)跨系统、跨部门数据共享

推动84项人社业务入驻“一网通办”平台,完成开发、联测、验证工作,对外提供7个跨系统、跨部门业务接口。社保卡即时制作,实现申领人当场采集信息、当场领取社保卡。

(三)推广移动办、自助办

发挥人社自助服务一体机服务效能,宣传推广“长沙人才”APP和长沙市一体化人才服务PC客户端。全市投入1800台人社自助服务一体机,覆盖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人社经办网点。

二、夯实创业就业服务工作

(一)拓展创业培训模式

深入推进SIYB创业培训项目,引进推广网络创业培训和创业模拟实训项目。举办系列线上创业公益课程,开展“创客星城校园行”系列活动、创业培训师资等级考评和创业培训师资授课能力评定活动。

(二)强化就业形势分析

牵头建立跨职能部门、覆盖园区的就业形势监测分析会商制度,坚持“一季度一分析”,加强对就业形势的监测、分析、会商,为全市稳就业决策提供支撑。

(三)全力稳岗位促用工

持续做好劳务协作,建立“一对一”的重点企业公共就业服务联系制度,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制定疫情防控期间招工奖励政策,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主题活动。建立全市保障企业用工联席会议制度,专人对接192家省市重点联系企业,开展赴外援企招工行动,组建61支援企招工小分队赴全省51个贫困县开展劳务协作。

三、精准服务就业重点群体

(一)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季系列活动

市直机关单位、区(县、市)政府、国家级园区、企业等联动协作,统筹开发就业岗位2.8万个,相关就业信息在各人社局官网、微信公众号、长沙人才网及各高校官网等平台同步发布。

(二)保障农民工返岗复工

市人社局联合市交通运输局、市卫健委成立农民工返岗复工服务工作专班,建立“三个清单”制度,即以农民工返乡回流情况和返岗就业需求为主要内容的“农民工集中出行需求清单”、“农村劳动力资源供给清单”、以有关企业用工信息为基础的“企业用工需求清单”。

(三)抓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

开展“就业援助月”“金秋招聘月”“311”援助服务等专项服务活动,强化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规范“零就业”家庭就业帮扶工作。2019年以来,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7.05万人,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3.13万人。

提高通关便利度

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一、降低口岸进出口环节成本

(一)降低服务收费

给予港口补贴,对因疫情影响导致大宗货物不能及时疏运的,免费堆存期延长30天。引导机场降低国际货运操作、提货及自主组板拆板等收费标准。

(二)免除查验没有问题费用

对港口、铁路免除经海关查验没有问题的外贸企业吊装、移位、仓储费用。

二、精简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

(一)减少进出口环节验核证件

取消备案资料库申报、海关加工贸易、食品领域等证明,企业办理业务单证由132种缩减至44种。进出口环节免于提交合同、装箱单等单证。

(二)推行单证电子化

全面推行原产地证书、出入检验检疫证明等电子化,企业可自助查询和打印相关证书信息;上线手机扫码缴纳行邮税功能;推行企业注销无纸化办理;实现海运集装箱提货单、作业申请单和作业预约凭证电子化流转。

三、优化通关流程和作业方式

(一)实施“邮快跨”集约化通关模式

实现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9610+邮路”包裹同场作业、集中申报、统一查验放行。依托中国(长沙)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保障7×24小时“一站式”通关。

(二)建立通关快速通道

在武汉封城的情况下,长沙积极支持武汉,对进口捐赠防疫物资实行免费“客带货”和“零延时、零等待”绿色通关,设置防疫物资通关专门窗口,防疫物资从申报入库到货物放行仅8分钟,第一时间通过“航空+快递”方式免费转运至武汉一线,构筑了疫情防控的生命通道。采用视频监管方式,完成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通关放行程序。

(三)深入推进通关一体化

将检验检疫作业全部融入全国通关一体化整体框架和流程,完善随机抽查和风险分析布控机制,深化现场关检综合业务融合作业、“多查合一”、“查检合一”改革,55项业务实现“多查合一”,积极引导企业利用一体化模式办理通关业务。

四、拓展稳定国际物流通道

(一)疫情防控期间中欧班列实现“天班”开行

疫情防控期间,开通中欧班列通关“绿色通道”,实施“随报、随检、随放”和“货主免到场”查验模式,中欧班列率先全国实现“天班”,开行制造业专列25列,实现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保障湖南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二)货运航线完成对三大重要贸易体的空中布局

新开长沙至莫斯科、列日、香港等国际(地区)货运航线8条,全面完成对我国对外贸易排名前三的欧盟、东盟、美国三大经济体的空中布局。

(三)实现滚装码头常态化运营

建成长沙港霞凝港区滚装码头,开通12个汽车品牌湘江滚装航线业务。

优化电力服务

提供强劲电力保障

一、压减业扩报装环节时间

(一)低压业扩报装2个环节

推行线上报装、预领计量资产、移动作业终端现场查勘、现场答复供电方案并装表接电等做法,将低压业扩报装精简为“申请受理—装表接电”2个环节。

(二)高压业扩报装3个环节

取消普通用户的图纸审查和中间检查环节,提前告知审查验收标准,实行设计单位资质、施工单位图纸与竣工资料合并报验,将竣工验收、供用电合同签订、业务收费及装表接电环节“串改并”,将高压业扩办电精简为“申请受理—供电方案答复—装表接电”3个环节。

(三)加快配套电网工程建设

提高业扩配套物资供应效率,推广典型设计和标准物料,推行框架招标,完善物资实物储备和调配机制,实行区域内、跨区域物资动态调配,有效提升物资供应效率,确保配套电网工程早于用户受电工程竣工,实现“电等用户”。

二、深化政企协同联动

(一)优化电网工程建设审批

简化电网项目核准、规划、选址、施工许可等审批流程,推行“企业承诺、以函代证”办理方式,对于占掘路长度在200米以内的低压电力接入工程,免除所有行政审批手续。

(二)设置综合受理窗口

在综合性政务大厅设置水电气报装综合服务窗,由综合受理窗口统一受理水电气报装业务和外线工程行政审批,实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并联审批”。

(三)在线联办审批事项

运用“多规合一”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在线联办项目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

(四)深化一网通办

融合“网上国网”APP与“我的长沙”APP,将公共服务接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报装联动办理、同步验收、同步接入。贯通政企数据平台,推行不动产转移登记与水电气联动过户,实现房产过户“最多跑一次”。

三、提升供电保障能力

(一)加大电网建设投入

扎实开展电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630攻坚”行动,全面推进主干网架提质、骨干网架补强和城乡配网升级,将电网建设至用户红线,形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灵活可靠、经济高效的网架结构。

(二)强化不停电服务管控

按业务特点,参照历史数据逐月将年度指标下达各基层站所,按照周计划“先算后报、先算后停”,故障停电“即停即算”。电力公司设立停电管理专岗,将停电时户数指标分解至服务单位,实行预算式月停电计划管理,大力推行不停电作业,在各区县公司成立带电作业班,实行“能转必转、能带不停”。

(三)提供智慧抢修服务

用户可通过“国网湖南电力”微信公众号进行故障报修,电力公司提供抢修轨迹可视化、故障停电自动研判、抢修工单自动接派、全渠道工单集中处理、业扩报装统一预约等智慧抢修服务。

(四)设立专业运营分析监督班

由营销、运检、调控等多专业工作人员组成运营分析监督班,围绕用户用电、服务全环节,将影响用户体验的供电质量、故障抢修、配电设备工况、停送电管理、业扩报装、窗口服务、抄核收服务质量纳入同一平台实时监测、统计分析,实现供电服务超前预警、过程管控、督办整改的闭环管理。

四、优化办电服务

(一)加强政策宣讲

加强营业厅相关政策文件宣传,结合日常运维工作采取上门、微信、短信等方式“点对点”送达相关政策,各级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及时、准确、完整答复用户政策咨询,协助解决有关问题。

(二)加强服务监督

设立用户诉求调度专岗,开展用户办电业务全过程调度、督办,确保服务时效、质量满足用户诉求。

(三)提供多渠道电费查询服务

向用户提供包括“网上国网”APP、电E宝、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生活号在内的多种电费余额查询渠道,助力用户简便、快捷、随时随地获取电费信息。

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维护公平市场秩序

一、积极发挥调解作用

(一)加强证券期货调解组织建设

湖南省证监局与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共同确认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湖南调解工作站为长沙法院有管辖权的证券期货纠纷的特邀调解组织,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及对证券期货案件的诉前调解工作。

(二)引导当事人调解解纷

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涉及中小企业的案件,在受理和审理过程中,充分行使释明权,经双方当事人同意,采取立案前委派、立案后委托、诉中邀请等方式,引导当事人通过调解组织调解纠纷。

二、加强司法保护

(一)实行繁简分流制度

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在立案阶段,对所有案件进行繁简分流,明确在办案系统标准简案或繁案,对简案积极通过多元解纷方式处理,无法通过多元解纷方式解决的,由各业务庭审速裁团队尽快作出判决。

(二)成立速裁庭及速裁团队

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所有业务部门组建速裁团队,由部门根据案件情况确定团队人员,制定具体方案,并明确简案比例、办案周期等,推动加快审理进度。

(三)落实示范判决机制

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严格落实示范判决机制,对立案的案件进行委派调解或诉前、诉中调解,调解不成的按照示范判决确定的事实和法律适用标准进行判决,节约司法资源。

(四)建立律师调查令制度

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严格落实湖南省高院《关于在民事审判和执行程序中实行律师调查令的工作规程(试行)》要求,对符合条件的案件开具律师调查令,充分发挥律师在民事诉讼中依法调查收集证据的作用。

(五)建立代表人诉讼制度

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严格落实最高院《关于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若干问题的规定》,对人数众多的证券类案件,通过代表人诉讼制度便利投资者提起和参加诉讼,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

三、强化上市公司监管

(一)加强年度报告监管

强化对上市公司年报监管,明确重点、分类审核,督促上市公司抓好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整改。通过约谈、下发检查结果告知书等方式督促相关中介机构开展整改,并对执业质量存在较为严重问题的机构和相关责任人采取下发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二)加大培训力度

加强上市公司董事、监事、管理层人员培训,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证券保荐代表人、会计师进行专题培训,实现上市公司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全覆盖。

优化诉讼服务

以信息化助力智慧司法

一、全面建设智慧法院

(一)网上立案

开通湖南网上法院、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网上立案功能,开通全国范围内跨域立案功能。推进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庭审语音识别、文书智能纠错等系统深度应用。

(二)网上交费

开通第三方支付平台、手机银行网上交费功能,在线生成交费通知书,并通过电子送达方式发送,当事人可在线查看、打印交费通知书并即时交费。法官可即时查询当事人交费情况。

(三)智能庭审

设置25个科技法庭,配备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功能,可实现语音识别、无人庭审记录。开通“云上法庭”“云间法庭”等,升级网络,建成大数据信息中心,保证远程在线庭审画质和音质效果。

(四)智能化诉讼服务中心

配备虚拟真人导诉系统、3D电子寻路导航系统、文书拷贝与查询系统、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自助查询立案系统、“云柜”设备,公众足不出户便可了解法院动态、跟进案件流程。

二、持续优化诉讼服务

(一)电子送达

创设“闪信+”电子送达方式,在线送达除裁判文书之外的诉讼活动通知书等。法院录入手机号码即能弹屏“秒送达”,方便当事人快速阅读送达内容并同步生成送达回证,结案周期大幅缩短。

(二)“云柜”收转资料

“云柜”交接诉讼材料,可实现材料全程电子跟踪、全程留痕、安全可查。专人接收材料扫描后放入“云柜”,法官凭取件码在“云柜”自行收取材料。通过对已结案件有效送达地址确认、关联信息分析及推送,汇集全市法院涉诉当事人有效送达地址。

(三)设置自助法院

设置24小时自助法院,配备自助立案一体机、材料递交一体机、自助查询一体机、自助打印复印机等自助服务设施。当事人用身份证即可查询案件办理情况、打印法律文书等。

(四)开通诉讼服务热线

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以智能语音机器人和人工服务方式,为当事人提供联系法官、查询案件、咨询法律、预约立案等服务。

流程再造

让项目审批便捷高效

一、强化制度保障

陆续出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建设项目区域评估评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工作指南(试行)》等60余份文件,对区域评估、告知承诺、竣工验收、中介选取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构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体系。

二、精简审批事项

按照“减、放、并、转、调”的五字原则,审批事项由71项精简至41项,减少或合并事项占总数的42%。取消社会投资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批,将消防、人防技术审查并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推行施工许可证和质量安全监督注册手续合并办理,取消资金到位证明、施工监理合同备案、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等,推行工伤保险承诺制。

三、分类优化流程

将工程建设项目细分为社会投资类、工业投资类、政府投资房建类、政府投资市政类、带方案出让用地等5类,将办理全过程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4个阶段,分类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社会投资建设的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52~56个工作日,工业投资建设的房屋建筑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36~38个工作日,实行区域评估带方案出让用地的社会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30~32个工作日。

四、实行多审合一

推行区域评估,将地质矿产压覆评估、水资源论证评估、水土保持评估、节能审查等12项评估评审事项纳入区域评估评审工作实施范围。推行多图联审,将消防、人防等并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实现“一套标准、一家机构、一次审查、一个结果、多方互认、全程留痕、实时监管”联合审图。推行多测合一,将竣工验收阶段涉及的8个测绘事项整合为规划条件核实和土地核验测量、地籍测绘、房产实测绘3个测绘事项。推行多验合一,统一验收事项、部门、办事流程和验收时限,实行自然资源规划、消防、人防、档案等事项限时联合验收。

五、推进多规合一

建立“多规合一”平台,融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划定三区三线(“三区”为城镇空间、生态空间、农业空间,“三线”为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构建涉及全市31个空间管控部门、140个空间管控要素、400余个空间管控图层的“空间治理”数据成果体系,形成全市统一的空间管控秩序和规则。

六、加强中介管理

在长沙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增设“投资建设项目审批网上中介服务超市”,为项目单位、中介机构、政府部门提供资质登记、信息公开、人员管理、咨询查询、信誉推介、申请入驻、竞争选取、结果反馈、合同管理等服务,公开中介机构名称、法人、资质、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信息。全市94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网上中介超市。首批入驻的工程建设类中介机构共有281家,其中省内243家、省外38家。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吴鑫矾 整理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