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郑建新:正确处理三个关系 科学推进城市更新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的重大工程项目,也是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长沙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城市更新的部署要求,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指导支持下,坚持把城市更新作为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创新、统筹推进,着力解决好大城市发展中改与建、拆与留、新与旧等方面的突出矛盾,推动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正确处理“改与建”的关系,以问题导向引领空间布局优化

在城市更新中,精准把握“改与建”的逻辑关系和实践路径,才能更好地体现城市肌理。我们坚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坚持调优增量与提质存量并重,统筹推进老城区改造与城市新片区建设,有力有序推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优化,着力治理“城市病”。

一是全面体检、找准问题。把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坚持“无体检不项目、无体检不更新”,立足长沙实际,建立了城市体检评估信息系统和103项体检指标体系,完善了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全方位、多途径采集城市综合指标数据,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精准查找“城市病”,精准开出治理“处方”,为城市更新改造提供精准指导。连续3年,长沙市入选全国城市体检样本城市。

二是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根据城市体检发现的城市空间布局、生态宜居、健康舒适等方面的问题短板,合理确定城市更新的重点片区、重点板块,科学编制“一规”(长沙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一图”(长沙城市更新地图)、“一库”(长沙城市更新数据库),明确了主城区“一线多区数点”的城市更新空间总体结构。同时,出台了《长沙市全面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实施意见》和规划、土地、财税、金融、征收等配套政策,构建了城市更新“1+N+X”制度体系。

三是优化机制、强力推动。市级层面建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全国率先成立城市人居环境局,组建城市人居环境创新研究院,加强全市统筹,促进协同联动。每个重点更新片区明确1名市领导挂帅、1个区政府作为工作主体、1家市或区属国有企业参与,建立了“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讲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城市更新各项工作有力落实。

二、正确处理“拆与留”的关系,以绣花功夫改善人居环境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在城市更新实践中,我们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摒弃大拆大建,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坚持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加强修缮改造,补齐城市短板,适应市民新需求,持续优化城市人居环境。

一是分类施策补短板。以补足城市功能短板为重点,聚焦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确定了“全面改造、综合整治、功能完善、历史文化保护”4种城市更新的模式: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产业结构、改善城市面貌有较大影响的项目,坚持以“改”为主,采取全面改造的方式推进更新;对棚户区、城中村、危旧房改造以及违法建设较多的街区微改造等项目,坚持以“拆”为主,采取“留、改、拆、补”等综合整治的方式推进更新;对城镇老旧小区,坚持以“补”为主,采取完善功能的方式推进更新,重点补齐养老、公共卫生、体育、通信、物流等公共服务短板;对历史遗存丰富的棚户区以及历史遗迹保护修缮等项目,坚持以“留”为主,做到整体修旧如旧、局部修新如旧、细节修旧如新。

二是健全标准提品质。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居住社区建设要求,制定出台了《长沙市城镇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实施技术导则》《长沙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规定》《关于规范住宅开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意见》等一系列城市更新技术导则、宜居标准要求,以精细精致精美的更新标准推动城市更新品质持续升级。近三年来,全市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09个,建成“15分钟生活圈”438个,新改扩建农贸市场134个、生鲜门店107个,新增公共停车位10.4万个,人行道781公里,自行车道914公里,健身步道133.8公里。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彻底告别“设施老化、功能不全、环境较差”的状况,市民步行15分钟即可享受到养老、托幼、教育、医疗等14类公共服务,老百姓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三是创新方法增实效。在工作方法上,探索形成了具有长沙特色的城市更新“六步工作法”(即开展城市体检、完善机制体系、提出项目计划、推动项目实施、评估治理效果、发布宜居指数),实现城市更新全周期、全过程闭环管理。在实践中,持续强化城市更新评估问效,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手段,搭建了“智慧人居”信息平台,对城市体检、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房屋征收等工作实行集成化动态监测,实现城市人居环境“诊断、治疗、复查、监测、预警”智能化管理,并建立宜居指数评价制度,发布了《长沙城市人居环境指数蓝皮书》。“六步工作法”得到了联合国人居署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推介。在融资创新上,积极引进央企、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拓宽多元化筹资渠道,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高标准打造了圭塘河等一批城市更新示范项目。近五年来,长沙先后投入资金1101亿元,完成棚户区改造面积1376.61万平方米,10.38万户、近40万棚户区居民住上了新居。棚户区改造连续三年获国家表扬激励。

三、正确处理“新与旧”的关系,以传承创新彰显城市文化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要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城市更新中,我们注重打捞城市记忆,传承城市基因,塑造城市个性,充分彰显“老长沙”的底蕴和“新长沙”的气质。

一是注重保护历史遗存。长沙是唯一历经三千年而城名城址不变的历史名城。我们在不改变城市肌体肌理、街巷格局、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先后对14个历史街巷3840亩历史街区实施有机更新,建设历史文化步道约70公里,保护修缮了程潜公馆、时务学堂、金九故居、九如里等80多处历史文物和历史建筑,设立长沙非遗展示馆,为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修缮改造后的太平老街、坡子街等历史街区成为备受欢迎的网红打卡点。

二是注重传承地域文化。长沙作为湖湘文明的发源地,湘绣、花鼓戏等传统艺术和工艺品带有鲜明的湘楚文化特色。我们将这些传统的湖湘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通过现代设计手法与材料选用,结合城市“双修”和街角公园建设植入城市雕塑、文化墙、文字碑等文化元素,以全新的方式和手段呈现历史文化之精髓,让历史文化遗存更好地“活”在当下、焕发生机。

三是注重赓续城市精神。一直以来,长沙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闻名于外。我们加大岳麓书院、贾谊故居、杜甫江阁、天心古阁等名胜古迹的保护力度,强化建筑景观风貌规划管控,精心打造橘子洲头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等一批展现城市精神的人文景观,不断彰显长沙城市精神。同时,我们持之以恒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建设工作,连续五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长沙以既古典又时尚、既清新又温婉的城市形象成为广大游客近悦远来的网红城市、长红城市。

(作者系中共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

来源:中国建设报

编辑:余惠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