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十大改革创新实践案例发布

10月11日,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十大改革创新实践案例发布。

一年来,长沙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79.9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结出了以十大案例为代表的30余项改革硕果。未来,长沙将围绕“一基地、一中心、一先行、一增长极”的战略目标持续发力,让越来越多的首创性成果在长沙片区开花结果。

一、中非经贸“政研商”一体化推进体系

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是国家赋予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战略任务,中非经贸“政研商”一体化推进体系通过“地方政府引导、社会资本运营、中非研究会支持、市场主体孵化”模式,打造了“六位一体”的中非经贸创新创业生态平台,突破了中非经贸业务发展限制,顺利完成易货贸易首单。打通了非资源型产品产业链,推动非洲卢旺达干辣椒中国首批上市。全国对非合作资源正在向长沙片区聚集。

二、国际邮件、国际快件和跨境电商业务集约式发展新模式

长沙片区联合邮政、海关、口岸部门探索国际邮件、国际快件和跨境电商业务集约式发展新模式,同一运营主体在同一场地内实现了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三种业务24小时全天候、一站式通关,日均处理能力提升6倍。

三、鲜活海产品混合规格进口监管创新模式

探索实行鲜活海产品混合规格进口监管创新模式,鲜活海产品混合包装后直运长沙,在国内进行分拣分级,降低了人工成本,增加本地就业,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降低了病毒传播风险,鲜活海产品进口更为安全、高效、快捷。

四、知识产权“前置保护”新模式

通过区块链技术对企业尚未注册成为知识产权的数字化成果进行保护,探索构建知识产权全流程存证模式,提高电子数据效力,加强司法验证,解决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知识产权前置保护缺失的问题,建立了司法、行政、企业三位一体的证据留存认证体系。

五、打造标准化聚集区,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实验室+协会+院校+公司”建设模式,强化了标准化技术、人才、资金支撑。引进20余家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企业形成产业聚集区,率先制定工程机械、农业等领域标准10余项,构建“农产品(茶叶)出口标准体系”,为推动长沙片区先进制造业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六、创新会展配套服务,助推会展业国际化发展

发挥长沙国际会议中心、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处于湖南自贸试验区核心区战略平台优势,通过推进会展行政审批改革、会展安保服务、展品通关便利、展会政策支持等全链条创新,打造会展业长沙样板。

七、行业综合许可登记改革

通过实施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诺制,对药品、医疗器械、食品、小餐饮四个行业的经营许可办理事项合并现场核查、简化申请流程,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有效解决“准入不准营”的问题。

八、“一码集成”规范涉企检查

针对涉企检查频次过多、多主体重复检查等问题,长沙片区通过一个二维码实现“检查事项归总、检查过程规范、检查结果共享、检查信息追溯”,创新推出“一码集成”规范涉企检查,相关职能部门涉企检查同比下降40%,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实现了服务监管“无事不扰”。

九、打造高端人才精准服务新高地

选才机制靶向匹配、引才模式灵活多样、留才政策精准务实,长沙片区构建了从顶层设计到引进人才再到人才落户集聚发展的全链条闭环发展体系,全力打造高端人才精准服务新高地。目前,区内青年人才引进落户政策率先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自贸区人才引进落户25281人,人才集聚效应进一步彰显。

十、解决“四大难题”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方案

创新将“合同约定、模块示范、多方合作、客观标准”等方法集成运用到传统技改类项目中,解决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不敢转、不会转、资源少、管理难”的四大难题,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方案,推动工程机械企业转型升级。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刘捷萍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