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沙河镇合兴村荷花基地,负责人陈认清开心地采摘莲蓬。
楚江水日夜东流,白色的砂粒展示着她的灵秀;罘罳峰屏障东北,耸立的苍翠彰显着她的雄奇;柳林八都,同文古镇,记录着她的前世今生……流沙河镇南临湘乡、涟源,北通安化、桃江,这个沩宁古邑的边陲小镇,如今正以崭新的姿态绘就出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流沙河镇将紧紧围绕建设‘繁荣、精致、尚文、幸福的花猪产业小镇’总体目标,做好‘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民生实事、自身建设’五篇文章,牢牢把握时代脉搏,不畏艰难、坚定信心、埋头苦干,持续推动全镇经济稳步上升和高质量发展。”展望未来五年,流沙河镇党委书记陈鑫信心满满。
据介绍,流沙河镇将通过优势资源整合,形成“一轮明月(楚江示范片)、满天星斗(产业遍布)”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具体包括:沿楚江河流域,稳步推进两岸风光带、高标准农田改造、河坝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7个美丽宜居村庄;连线连片打造风景优美、产业聚集、功能优化的乡村振兴楚江示范片,布局合兴草业、鸿富蔬菜、荷林渔业、罘罳峰青饲料等产业;瞄准花猪产业小镇这一定位,做优做强花猪产业链,构建花猪全产业链八大板块;各村(社区)依托乡村振兴联点后盾单位,推进“一村一品”发展。
品质+颜值 精细打造特色宜居小镇
金秋九月,流沙河镇开展“学先进、查不足、明方向”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观摩活动,该镇全体党政领导,各村(社区)驻村第一书记、队员及党总支书记等组成的观摩团,对全镇14个正在建设的美丽宜居村庄进行了观摩学习。
观摩活动中,各村(社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美丽宜居景象尽收眼底。合兴村“荷鱼草果”生态种养产业串珠成链;花林村山水隽秀,休闲民宿成为发展方向;流沙河社区、罘罳峰村依托当地名企,扩展花猪生态种养平衡基地;荷林社区以新建的宁乡市人民医院流沙河分院为核心,发展医养结合的康养产业;瓦子坪村激活闲置宅院,建设花猪文化体验中心……各示范点优美的环境让大家连连称赞,显著效果和经验也给了大家很大启示。
“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一定要精致打造、精打细算,由粗雕向细琢转变,有品质才有颜值。”陈鑫表示,乡村振兴是历史新机遇,推进工作一定要有攻坚克难的态度。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玮则感叹说,党支部的战斗力体现在屋场建设工作当中,支部书记的群众基础体现在拆违治乱工作当中。
在各观摩点,分别由村(社区)党总支书记担任讲解员,汇报项目进度,阐述建设方向,并为大家介绍本村的先进经验。活动结束后,该镇趁热打铁召开总结点评会,各村(社区)总支书记纷纷表示,通过本次观摩学习受益匪浅,学到先进经验,查清自身不足,明确未来方向。
党建引领 率先开办乡镇基层党校
近年来,农村党员尤其是流动党员的管理是一个难点,并且越来越多的农村党员在产业调整、职业技能、实用技术等方面有着强烈的需求和愿望。为此,流沙河镇大胆创新和探索,率先开设乡镇基层党校(乡村振兴学院),试图破解这一难题。开学之后,迎来的首批学员是300余名农村党员、花猪养殖户,开展了为期7天的集中学习培训。
据介绍,乡镇基层党校(乡村振兴学院)具备“六有”,即有组织机构,有培训场地,有师资队伍,有课程资源,有管理制度,有经费保障,俨然一个缩小版的“高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里的师资力量有保障,既有从长沙市委党校、长沙市委组织部、宁乡市委组织部和监委及相关教育机构等外聘的专家,也有本地常聘教师和专职业务教师,更有一大批本市各个领域里的专家、能手作为兼职教师进行授课。
在课程设置方面,乡镇基层党校(乡村振兴学院)更是门类齐全,有20多个大类、数十门课程,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同时,建立“线上+线下”两个课堂,以“学校+基地”的模式进行运作,将课堂搬到产业基地和田间地头,使得学员们听得懂、看得进、易上手。
“我们不仅找到了组织,组织还为我们搭建了学习平台,确保流动党员不流失、学习教育不掉队,我一定会安排时间认真学习。”在广州创业的流动党员何海兵如是说。流沙河镇通过乡镇基层党校(乡村振兴学院),建设“一校两平台八基地”,开设花猪、荷花、渔业等各类培训班,目前已培训两万余人次,在党员队伍中挖掘培训产业致富带头人,力争实现组织振兴支撑乡村振兴,人才振兴带动产业振兴。
产业兴旺 “荷鱼草果”串珠成链
当其他地方的荷花陆续凋零时,走进流沙河镇合兴村文化产业园,看到的却荷花竞相怒放、荷叶一望无垠。
“你尝尝新结的莲子,又嫩又甜!”今年55岁的陈认清是合兴村荷花基地的负责人。他介绍,种植荷花可谓一举多得,既能发展特色种植,带动集体经济,解决村民就业,又能改善土壤、美化环境,妥善利用结构调整田,“今年是试种的第一年,明年将迎来莲蓬、莲子的丰产期,届时亩产收入十分可观。”
前些年的合兴村,由于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村里留守多为老弱妇孺,老村支书文科初看在眼里、急上心头,不遗余力引进产业能手,通过合作社流转土地近1000亩,发展特色产业,目前“荷鱼草果”生态种养产业已经串珠成链。
2014年,回乡创业的陈胜全发动20名党员,以土地或资金入股的方式,成立了“景色春天生态草业园林专业合作社”,目前发展到500多亩的草业基地,不仅每年支付村民地租25万多元,还雇请60多名村民在基地做事,帮助10多户贫困户摘掉了“穷帽子”。
“我自己因为受伤体弱,妻子也是患病,如今能在家门口做事赚钱,真是让我没有想到!”脱贫户喻跃轩今年50多岁,受雇到莲子、草业基地做事,还负责部分管理和销售工作,一个月收入5000元左右。
在陆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鱼塘里,公司老板刘孟寅变身“打工人”,正光着膀子下水捞鱼,一尾尾活蹦乱跳的鱼苗被分类装袋出售。刘孟寅于2015年成立公司,通过流动活水繁殖鱼苗,如今养殖基地已经扩大到60余亩,年产值上百万元,解决当地10多人就业。
花猪小镇 有一帮养猪的“忠粉”
近年来,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内生猪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在宁乡土花猪的原产地、被誉为“花猪产业小镇”的流沙河镇,自然也牵动了广大养殖户的心弦。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在流沙河镇的村民群众当中,有着一帮视养猪为人生事业的“忠粉”,草冲村53岁的村民、花猪养殖大户贺桂春就是典型。
“不瞒你说,我23岁就开始养猪了,当年养了144头生猪,全部育肥出栏,当时的草冲乡政府还给我发了荣誉证书呢!”贺桂春快人快语,她告诉记者,这份珍贵的荣誉证书一直保留着,成为她干好养猪事业的激励和动力。
2011年,贺桂春成立了宁乡草冲土花猪养殖有限公司,养猪场就建在家乡草冲村的贺家湾组,以“公司+基地+成员”模式进行经营,最多时年出栏生猪超千头。今年,贺桂春的养猪场已经出栏300多头肥猪,还存栏大猪近400头、小猪300多头。
“宁乡土花猪有三大品种——阄鸡头、狮子头、福字头,我这都保有原种猪,为的就是留住土花猪的基因,留住鲜嫩的肉质,留住宁乡人舌尖上的回忆。”贺桂春自豪地说,她的花猪还是采用传统的熟食饲养,每天熬煮包括玉米、大米、红薯、萝卜、蕹菜在内的猪食1吨左右,喂养到90公斤左右出栏,确保土花猪的肥瘦适宜、肉质鲜嫩。
站在猪场周边,记者并没有闻到异味,贺桂春笑着解释,她的猪场建有四级化粪池,还有湿地生态保护,每年的环保检测都达标。据长沙市派驻草冲村的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卢为平介绍,目前草冲村有200多户村民散养花猪,群众基础好,正在探索利用花猪资源优势,发展农村经济的新模式。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胡利民 谢新辉 左美英 张禹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