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王杨 通讯员 廖巧 长沙报道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走进长沙县黄兴会展经济区车马村,道路整洁,空气清新,绿树环绕,白墙彩绘,宛如一幅隽永优美、恬静淡雅的田园画卷。但这画面并不静止,不远处,湖光粼粼中鱼儿欢快地嘻戏,碧空白云下猪仔自由地觅食,花红柳绿旁走地鸡悠闲地散步……
近年来,黄兴会展经济区坚持党建引领,突出城乡融合,发展美学经济,做强乡村产业,全面打造乡村振兴标杆区,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开新局、走前列,在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彰显黄兴会展经济区担当、贡献黄兴会展经济区力量。“今年,我们将充分利用乡村的自然环境、乡土文化、地域特点,将保持原有村居风貌和引入现代元素结合起来,集中在石弓湾社区、斗塘新村、车马村,打造5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宜居村庄创建点。”黄兴会展经济区相关负责人说。
以优良生态环境为前提 创优美丽屋场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供了契机,两者相互促进。推进乡村振兴,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是主抓手,这是党对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积极回应。
车马村得名于清朝,取“行人络绎,车水马龙”之意。2020年,车马村组建领导小组,为美丽屋场建设构建好顶层设计,先后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大会、户主大会,群言群策,形成整体规划。充分调动片区村民积极参与创建的高涨热情,全部村民自发签订创建承诺书。
除此之外,黄兴会展经济区坚持“政府主导、企业支持、村民参与”模式,创建美丽宜居村庄。政府集中项目资金对道路水渠等公共区域进行提质改造,企业主动出资对重要节点和区域进行打造,村民群众根据设计效果筹资筹劳对各家庭院进行修缮,让广大老百姓成为了美丽村庄建设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受益者。
“这些年村子变化不小,村里的围栏统一了,看起来整齐不少,小溪旁还多了水车的装饰,孩子们爱去那里玩。家门口种上了红绿相间的林木,家里面生活区和养殖区也分开了,整体干净卫生了很多,在外打工的亲戚回家看到这一切,都说温馨了许多。”村民周喜说。
以多功能产业为支撑 创新发展模式
时光更替,虽然车马村发生了华丽蝶变,但也有不变的地方,那就是车马村的支柱性产业——生猪养殖。
自上世纪80年代起,车马村的村民就一直以养猪为生,散养模式下的猪仔抗病能力低,破坏生态环境,可养猪已是村民不能割舍的财路,如何解决好养猪和生态平衡的问题?车马村一步步摸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发展规模化养殖—引入规范企业—以种定养平衡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2006年,车马村成功引入畜牧业知名企业佳和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既为村里的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又能为他们的销售解决后顾之忧。种养平衡的生态养殖模式和“集团公司+生态农场+生态小农庄”的发展模式得到央视《生财有道》节目专题推介。
“我家里有小型猪舍,经常有专门的技术人员上门指导,不能建猪舍的地方就种植些花花草草,这样猪舍里的猪粪、沼液水就能当肥料浇灌。除了养猪我还在附近的生态小农庄打工,负责做菜什么的,农庄里环境好,食材新鲜,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就有很多客人来采摘、钓鱼的、野炊什么的,村子里可热闹了。”村民罗四海说。
以乡村文化为依托 创办精神阵地
“住在美丽的乡村,过着幸福的生活。”这是车马村村民龚启运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20年,车马村创建了长沙市五星级美丽屋场示范村。不仅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村里还成立了舞蹈队、舞龙队、腰鼓队、五老红志愿服务队,每逢节假日,村民便自编自演举办文艺汇演,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幸福感不断攀升。
7月1日,“献礼百年辉煌 唱响乡村振兴”——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晚会在村里上演,全村党员、干部、村民群众以诵读红色经典、传唱红色歌曲的形式,用艺术献礼党的生日、助力乡村振兴。
除此之外,村里还经常举办“夜话亭”“田间课堂”等宣讲活动,将党的声音传递进家家户户。
说起村子的发展变化,车马村党总支书记罗科明说:“政府积极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基础好、规划合理、引进项目建设是几个关键。今年我们将乘势而上,创建省级美丽屋场,打造两个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片,让父老乡亲切身体会到乡村振兴带来的优美生活环境以及不断增长的经济效益。”
来源:红网
作者:王杨 廖巧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