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改扩建项目效果图。资料图片
原声回放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病有所医,是老百姓基本的健康需求。长沙医疗资源丰富,但随着城市不断扩容和人口快速发展,医疗资源分布和发展不均衡的现象逐渐突显。如何缓解大医院“一床难求”的局面,让市民看病就医更方便更舒心?近年,长沙市卫生健康系统多措并举出实招,从新建、周转、分流、延伸等多维度发力,破解“床位”难题。
特别是今年以来,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长沙市卫生健康系统聚焦“床位”问题探索新方法,走出新路子,加快推进健康长沙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新建 未来五年将新增8500张床位
“月亮岛片区的房子还在价格洼地,三甲医院已经建到了家门口,在长沙安家确实幸福感满满!”沿金星北路向北穿过普瑞大道前行约500米,长沙市第四人民医院滨水新城院区就在眼前,住院楼、门急诊医技楼、科研教学办公楼等主体工程已经完工,精装修和园林绿化工作正在进行。张栩皓夫妇研究生毕业后选择留在长沙,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配套的优质医疗资源是买房置业的重点参考因素。经过实地考察,他们决定把小家安在月亮岛。
长沙市第四医院院长宋桂林介绍,新院区的建设被列入2021年长沙十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一期基本医疗部分床位900张,今年可投入使用;一、二期共编制床位1500张。
新冠肺炎疫情让长沙公共卫生体系经受了百年不遇的严峻考验。为进一步提升卫生应急能力,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改扩建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共规划一期项目建设传染楼和应急发热门诊楼,规划床位600张,预计2023年中下旬竣工验收;二期项目建设综合医疗楼,规划床位400张,预计2025年完工。同时北侧预留30亩空地为方舱医院用地,战时可迅速扩展床位800张。
随着二孩、三孩政策的先后落地,对妇幼保健机构的需求进一步增加,长沙市妇幼保健院确定了“东拓西进”的发展思路。今年3月29日,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河西新院)在梅溪湖片区开工建设,拉开了医院的“西进”序幕。按照规划,新院定位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三级甲等妇幼保健专科医院,编制床位数1300张,预计将于2024年投入使用。“东拓”则是通过老院区周边拆迁,增加2万平方米的医疗区,增设400张床位。
长沙市口腔医院利用五一大道院区门诊大楼修缮改造、星沙门诊部改扩建工程之机,进一步改善就医环境,新增加牙科椅位100余张;长沙市第一医院新住院楼、长沙市中心医院医疗综合楼也即将投入使用。
长沙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0年年底,长沙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4687个,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病床8.28张,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在新城区新建优质医疗机构,在老城区改造公立医疗机构,未来5年,全市还将陆续新增床位8500张。
周转 多管齐下提高床位使用率
大医院一床难求是大都市看病就医的普遍问题。长沙作为千万人口的新一线城市,除了医院新建和改扩建的中长期规划,有什么办法在短期内缓解大医院的床位难题?各大医院纷纷在盘活存量上下功夫。
长沙市第一医院目前开放床位1683张,床位使用率107%。随着住院患者逐年增多,部分科室常常出现“一床难求”的局面。医院创新尝试,今年6月开始对床位实施动态管理。就是打破科室之间的壁垒,全院床位统一调配。自推行“去病房化”“一张床”的动态管理模式后,医院大大提高了床位使用率,缩短了患者候床入院的时间。
55岁的刘先生患上下肢静脉曲张,最近症状加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于是来到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就诊。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在外周血管介入科医生给他安排了日间手术,当天就接受了微创手术治疗,第二天穿上弹力袜就出院上班了。
106岁高龄的李奶奶,因股骨骨折在长沙市第三医院接受了髋关节置换术,不仅刷新了该院骨外科治疗患者的最高年龄纪录,而且在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地走路。患者之所以能这么快康复,得益于加速康复的理念和多学科会诊的模式。
……
长沙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如今长沙市各级医疗机构普遍开展“一站式住院服务”,从优化入院流程、明确床位配置、制定绩效考核方案等方面,探索床位运营管理办法,对床位进行精细化管理。同时推广日间手术、临床路径、单病种、快速康复管理、多学科会诊等多种举措,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提高病床周转率和危重疑难患者收治能力。
分流 基层诊疗人次5年增长77%
长期以来,“大医院一床难求,小医院门可罗雀”是医疗业的突出问题。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优质医疗资源的相对不足与分布不均。近年,长沙以医联体建设为抓手,大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引导患者合理就医,让这样的状况得到明显改观。
“转到大医院手术,转回家门口的卫生院康复,这样看病既方便又省钱。”近日,70岁的蒋爷爷在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骨伤科成功接受手术治疗后,转回了长沙县安沙镇卫生院。便捷的双向转诊医疗模式,缘于医联体的建立。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骨伤科主治医师兰昌正在安沙镇卫生院驻点时认识了蒋爷爷。蒋爷爷被膝关节疼痛困扰多年,生活起居都需要家人照顾。兰昌仔细检查,认为老人患的是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内翻畸形,建议到上级医院骨伤科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经过医联体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蒋爷爷直接转入了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骨伤科一病区,由科主任魏利成开展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第二天,老人就能下地走路,术后第五天,伤口情况良好,又转回安沙镇卫生院进一步康复治疗。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党委书记邓雄飞表示,医院以分级诊疗为核心,加强医联体紧密协作,定期派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驻点坐诊、帮扶,提升基层能力,同时通过双向转诊,引导患者“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治疗在医院,康复回社区”。这样的分级诊疗模式,有效破解了大医院“人等床”、小医院“床等人”的难题。对于患者来说,基层的医疗费更便宜,医保报销比例更好,既方便又实惠。
长沙自2016年全面启动医联体建设,通过5年努力,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0年诊疗人次1107余万,占全市诊疗人次的22.36%,较2015年增长77.55%,基本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有效缓解了三甲医院“一床难求”的局面。“十四五”期间,长沙将全面完成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和专科联盟建设,加强医联体之间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培训等项目建设,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延伸 足不出户网上就能看名医
“大热天不用赶去医院,在家就能请医生问诊开药、预约检查、送药上门,真是挺方便!”今年7月15日,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互联网医院上线,家住长沙县的李先生在上线第一天就体验了这一便捷的就医方式。
李先生因肩颈疼痛,通过医院的微信公众号挂了针灸康复科的号,主治医师张衡才为李先生在线问诊,经过视频沟通,了解他的职业习惯,有无头晕、呕吐等表现,在互联网医院平台开具了颈椎照片检查,李先生线上缴费后,预约了自己方便的时间到医院检查。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的互联网医院为市民提供问诊、处方、支付及药物配送等一站式服务。通过功能的不断完善,将让更多市民足不出户享受中医药特色的优质医疗服务。
手机下单,护士上门。如今,越来越多市民体验网约护士的便捷服务。以长沙市第一医院为例,目前该院有近40名高年资护士在互联网医院注册,已开展深静脉置管护理、胃管护理、压疮护理、母婴护理等16项上门护理服务。
长沙智慧医疗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为解决看病难问题插上了技术的翅膀。如今,全市2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实现线上挂号、预约;市第一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第八医院)完成智慧门诊建设,实现互联网医院上线运营;市级健康医疗云平台搭建完成,已汇聚140余万份电子病历、840余万份电子健康档案、5大类卫生资源数据。
作为“十大实事”项目之一,一个安全、共享、开放的长沙市智慧医疗体系将于年内基本建成,并将逐步实现实时医疗检验检查结果推送、诊间支付结算、健康科普教育,打通市直医院、县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多个层级信息采集和数据联通壁垒,实现“全区域信息共享、全周期健康管理”的就医环境。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彭放 尹新发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