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色摇篮”孕育清水塘小学

  在清水塘小学,有一支小小红色讲解员队伍,他们利用空余时间前往长沙市党史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为参观者讲解红色故事。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舒文 摄

在清水塘小学,有一支小小红色讲解员队伍,他们利用空余时间前往长沙市党史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为参观者讲解红色故事。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舒文 摄

红色记忆

1936年学校建立

清水塘小学因“红色摇篮”清水塘而得名。

1920年秋天到1923年4月,以毛泽东为首的有志青年们,以清水塘22号为阵地,于1921年10月10日,秘密成立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省级支部——中共湖南支部,毛泽东任书记,委员有易礼容、李立三、郭亮、刘少奇等。在这里,毛泽东领导中共湘区委员会发起开展了泥木工人大罢工等一系列工人、学生和农民运动,使湖南成为当时全国革命最富朝气的省份之一。1936年,清水塘小学(原名炮队坪小学)建立。该校自建校以来,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清水气质、江海情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红色传承

红色故事在这口口相传

清水塘22号的红色故事,清水塘小学三年级学生封煜琪知道的可不少。每隔两周,在离学校不远的毛泽东杨开慧故居处,都会看见他的身影。在那,他成为小小红色讲解员,为一波波参观者义务讲解毛泽东、杨开慧、何叔衡、陈树湘等革命先烈的故事。

1923年冬,在中共三大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的毛泽东受党委派,离长沙赴沪转穗,去参加国民党一大。辞别夫人兼战友杨开慧时,他写下了《贺新郎·别友》。“因为要去得比较久,当时的毛爷爷对杨开慧奶奶非常不舍,但为了‘大家’他不得不离别杨奶奶和两个年幼的孩子,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小家大国情怀。”

与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家只有一岭之隔的陈树湘,常去那里挑水卖菜,深受毛泽东和杨开慧影响。在那,他结识了何叔衡、李维汉、夏明翰、毛泽覃等人,聆听他们在一起探索救民救国的真理,思想大有进步。

……

时光荏苒,红色血液在清水塘小学涓涓流淌。建校以来,该校走出了一条用“红色文化”育人的路子。

上世纪80年代,清水塘小学提出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重,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建校至今,该校坚持传承红色文化,将青年毛泽东酷爱阅读、知行合一、重视体育锻炼、关心穷苦人家、舍小家顾大家这些品质,作为学校红色文化教育的目标,并以环境、课程和活动为载体,与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相结合,开展了系列红色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爱党向善、崇先立志。

如今,走进学校,一不小心就会触摸到历史的脉搏。驻足毛泽东诗词文化墙、名人名言故事墙前细细品读,犹如与革命前辈进行了一次超越时空的对话。时不时,校园里会荡漾着红声,这是学校打造的“‘清’听红声”平台,每个孩子都可以为其他学生打开尘封的红色档案。

如果说“‘清’听红声”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红色故事的大门,那么,学校打造的“红领巾一条龙服务”“小小红色讲解员”“校长妈妈讲故事”“走近科学家”“红色研学之旅”“红色传承人实践”等“红色润育”德育品牌,更是让红色文化熠熠生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校长说

让红色文化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养分”

在清水塘小学校长周满意看来,“先入为主,早期接受的见解总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改变的。” 把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同时要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这样才能使红色文化潜移默化地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养分”,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红色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继续不断总结探索红色文化教育实施中的经验与不足,使红色文化育人更加有力、有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舒文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