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轮动了”“开始移动了”……近日,似乎全世界的目光都被苏伊士运河吸引着。这也难怪,从23日开始的苏伊士运河的“世纪大堵船”,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而由长沙天仪研究院与中国电科38所联合研制的中国“海丝一号”商业卫星,也在太空中见证了这一状况,并发回大幅清晰照片,“蹭”了一回世纪热点。
“大堵船”开始,吸引太空中飞行的不少卫星聚焦于此。
美国MAXAR技术公司的WorldView-2卫星、欧洲航天局的哥白尼哨兵1号(Sentinel-1)卫星、美国行星实验室公司(Planet Labs)的卫星、美国卡佩拉太空公司(Capella)的卫星、空中客车公司的Pleiades卫星……似乎全世界的知名卫星都来了,它们通过网络及时发送巨轮的每一步救援进展。
25日凌晨5时,中国“海丝一号”商业SAR卫星,捕捉到还卡在苏伊士运河的“长赐”号。通过新拍摄的雷达卫星影像,可清楚看到该集装箱船是船头东岸搁浅,有数百艘船只在红海和地中海海面上,等待运河疏通恢复通航。
“海丝一号”由天仪研究院与中国电科38所联合研制,2020年12月22日12时37分,搭载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这颗卫星重量仅为 185kg,可实现 SAR 图像直接在星上进行处理,业务寿命可达5年。
海丝,“HI,SEA”的音译,翻译成中文就是“你好,大海”。
“海丝一号”也是位于长沙高新区的天仪研究院成功送入太空的第21颗卫星。
说起这次拍“大堵船”,天仪研究院创始人兼CEO杨峰讲得挺轻松:“开始没在意,后来从网上看到挖机在挖那么大的船,想知道挖得怎么样了。忽然想起:我们的卫星不是可以及时了解吗?于是赶紧通知同事抓拍,就真的拍到了,而且拍了很长一段。”“海丝一号”发回的照片上显示,苏伊士运河被堵船只排成了长龙。
“以前这种场景,船只会用三角符号代替。因为以前的是光学卫星,拍摄效果受云雾影响大;现在‘海丝一号’这类雷达卫星不受此影响。”杨峰介绍,“海丝一号”是一颗近海与海岸带遥感卫星,其雷达特性可以穿透云层,不受夜晚和恶劣观测条件限制,获取全天时、全天候的二维高分辨地球表面雷达图像,可为全球变化背景下海洋动力环境参数的遥感反演、海洋灾害监测、洪水监测和地表形变分析等提供有力支持。
“以后地球发生自然灾害,我们的卫星可以指哪拍哪,帮助人们实施救援。“杨峰说,对天仪研究院在卫星发射数量和服务能力上继续领跑中国民营航天充满信心。
其实,在长沙,除了天仪,涉及航空航天的企业已“成群”,并且主要聚居在长沙高新区:天仪研究院、斯北图、航升卫星、揽月机电、迈克森伟电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航升卫星自主研发的高智能、高集成卫星“航升一号”即将出征太空。
长沙高新区航空航天企业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神舟”、“天宫”、北斗卫星导航、卫星制造、大型客机和无人机等各个领域。其中,在北斗卫星导航领域,形成了从“芯片、模块、终端产品制造”到“北斗检测设备与服务”、到“北斗+行业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在大飞机领域,博云新材为国内首架大飞机C919提供刹车机轮系统,技术水平世界领先。长沙的航空航天(含北斗)产业链,已形成百亿规模的产业集群。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周 斌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