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博士村:文化振“心”后的产业振“新”

  秧田村是远近闻名的“博士村”,全村走出了700多名大学生,其中硕士176人、博士26人。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秧田村是远近闻名的“博士村”,全村走出了700多名大学生,其中硕士176人、博士26人。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3月22日中午,阳光正好,浏阳市沙市镇秧田村的“博士村大食堂”又迎来了六七桌客人,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邓加长帮着端菜送水,临时当起了“店小二”。

“周末和节假日人更多。”邓加长高兴地告诉记者,秧田村自启动博士村研学实践基地建设,并于去年10月底正式接待全省研学团队以来,短短几个月来参观、研学的游客已超过3万人次,创收100多万元。

秧田村是远近闻名的“博士村”,这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屋场历来崇尚“耕读传家”,尚学进取蔚然成风。迄今,全村1200多户家庭走出了700多名大学生,其中硕士176人、博士26人。

2015年,村干部为展示村里的“耕读文化”,并激励孩子读书,在村口设计了一面两层楼高的“博士墙”,挂上了当时近20名博士的照片和信息。

与此同时,秧田村将耕读文化创新融入美丽乡村和屋场建设,修复了有数百年历史的老龙井、罗氏老槽门等。

一座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耕读文化馆也建了起来,这是一栋江南古建筑风格的四合院,也是湖南省唯一的村级文化馆,里面共分为五个展区,通过2000多件实物、图片、雕塑等载体展示了当地的耕读文化与发展变迁。

“博士村”慢慢火出圈。前来参观游览的人也多了起来,但往往是走马观花般看看就走,有时候饭都不吃一顿。

如何将游客留下来?如何实现文化振心与产业振新同频共振,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

“打造博士村研学实践基地!”2019年,在浏阳市旅游部门的支持下,秧田村决定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以文促产,推动生态农业、休闲观光、研学旅行融合发展。

秧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随即成立,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的众筹共建模式,村集体入股10%,80多户村民众筹100多万元。公司约定,将基地10%的效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入股村民均享受分红。

当年11月,博士村研学实践基地入选长沙市第三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创建基地名单。

“孩子们可以在这里逛耕读文化馆、农家书屋,也可以体验插秧、打禾、种菜、抓鱼等农事活动……”秧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罗碧儒说,研学基地越来越红火,“最多的一天来了65台大巴,2400多人。”

研学游带来的红利显而易见。

脱贫户罗洪武因几年前务工时摔伤,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日子一下子过得紧巴巴。去年,村里动员他发展民宿,接待研学团队。

花了2万多元钱购买家具、电器,罗洪武夫妇一度有点担心。没想到,13张上下铺经常爆满。“两个月就回本了,今年赚个七八万元应该没问题。”罗洪武乐观地算起了账。

如今,秧田村有40多户人家开起了民宿,餐馆也有四五家,住宿接待能力超过1200人。

“秧田村的实践证明,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之魂,要通过文化振兴帮助老百姓发现身边之美、家园之美,使文化融入他们的生产生活中去。”沙市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李晓表示,传承乡村特色文化资源,与时俱进丰富文化内涵,才能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让乡村振兴“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颜开云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