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史现场学② | 何叔衡同志故居:追寻革命足迹 重温红色历史

微信图片_20210320124003_副本.jpg

3月20日上午,宁乡市委、宁乡经开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以“学史明理”为主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次专题学习。在第二站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同志故居,宁乡市委、宁乡经开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参观何叔衡生平业绩陈列室及故居,听取相关主题讲解。

何叔衡同志故居位于宁乡市沙田乡长冲村的杓子冲,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故居正门匾额“何叔衡同志故居”由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于1988年亲笔题写,现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沙市党员教育基地。

何叔衡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为国共第一次合作和中华苏维埃革命政权的建立作出了杰出贡献。何叔衡同志故居是研究何叔衡同志生平业绩及清代民居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载体,是毛泽东、谢觉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何叔衡革命友谊的历史见证,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基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及红色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何叔衡同志故居在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16年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何叔衡同志故居坐东朝西,土木结构,有正房、左右厢房计23间,小青瓦屋面,土砖泥筑院墙,占地约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呈倒“凹” 字形状。23间房屋中16间房为故居部分,7间房分别为机房、茶水间、休息室、杂物间等。故居还配备了停车场、公共卫生间等设施。

何叔衡同志故居免费对外开放。依照“修旧如旧”原则,2013年开始,文物部门分别对故居开展了维修、安防、消防等工程,共投入600万元。宁乡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通过第三方机构从2013年开始,聘用何叔衡第五代后裔何胜(男,28岁),为何叔衡同志故居管理人员,具体从事故居的日常安全工作。

▲何叔衡。

37岁离家求学

小山冲走出最年长“一大”代表

何叔衡故居是一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的普通农舍,平面呈方形,坐东朝西,土木结构,有正房、左右厢房计23间,小青瓦屋面,土砖泥筑院墙,占地约2600平方米。故居前有小池,后有青山,近观绿树掩映,远眺田野青翠,颇有开阔气象。

如今,故居左前方安放何叔衡半身铜像,乃2006年纪念何叔衡诞辰130周年所立。大门上方,悬挂胡耀邦所题“何叔衡同志故居”门匾。里面大大小小23间房屋,皆按当年所用进行了复原陈列。

故居内,堂屋,卧室,书房,客房,依次排列,室内摆放的家具物件虽是复制品,但在这老宅之中、黄土之上,毫无违和感,置身其间,仿佛还能捕捉到主人曾经生活的细碎情形,感受到斑驳光影中弥漫的种种气息。穿过故居堂屋,便到了右厢房。这里是何叔衡出生的地方,也是他生前接待过客人的地方。1876年5月27日(清光绪二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正是端午节,何叔衡就在这里呱呱落地,父亲依家谱给儿子取名启瑞,字玉衡,号琥璜,学名瞻岵。1902年,26岁的何叔衡遵从父命参加科举考试,中了秀才。县衙让他去管钱粮,他却愤于旧衙门黑暗腐朽,拒不上任,甘愿回家种田、教私塾。刚正不阿之品格,在乡里一时传为美谈。

1913年,何叔衡毅然离开家乡杓子冲,弃绝“旧学”,走向革命。当他考入湖南省第四师范求学时,校方人士看着这个中年汉子颇感惊讶:“37岁已是上有老下有小、养家糊口的年龄了,你怎么还舍得花时间来读书呀?”他回答得十分诚恳:“我长期深居穷乡僻壤,风气不开,外事不知,实是耽误了青春。现在我是急盼探求新知识、新学问,好为国为民出力哩!”

时年37岁的何叔衡,成为学校中年龄最大的学生。尽管年龄大,却阻挡不了何叔衡一颗炽热的求学之心,除了用功学习之外,何叔衡还广泛交友,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结识了毛泽东,两人很快就成为忘年交,毛泽东叫他“何胡子”“叔翁”,何叔衡则叫他“润之老弟”。

1917年7月,毛泽东和萧子昇游学湖南,考察农村时路过沙田,在何叔衡家住过三日。白天,混砖土筑的院墙里,何叔衡召集附近几十名贫困农民与毛泽东进行座谈。晚上,3人在屋里点起油灯促膝长谈,探讨中国的出路。“何叔衡盛情款待了游学考察的毛泽东和萧子昇。毛泽东在这口池塘里游泳锻炼身体。”何叔衡故居解说员指着故居门前碧波荡漾的一口池塘告诉记者。

1915年4月,何叔衡来到长沙,与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成立新民学会。何叔衡任执行委员长。1921年6月底,何叔衡和毛泽东悄悄坐船离开长沙,前往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代表平均年龄28岁,45岁的何叔衡是年纪最大的代表。

铁骨铮铮壮烈死

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1921年何叔衡参加完中共“一大”后回到长沙,以更大的热情投入革命:与毛泽东一起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创办全国最早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型学校——湖南省自修大学、湘江学校,为革命培养人才,推动工人运动发展,成为革命策源地。

1927年“四一二”大屠杀发生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考验。不久,长沙发生“马日事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处境危险的何叔衡按组织安排转移到上海工作。1928年6月,何叔衡从上海赴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并留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此时,已52岁高龄的何叔衡以牛的秉性克服语言关。为了记熟一个单词,他要读几百遍,甚至上千遍,被大家称为“学习上永不疲倦的人”。

上海的斗争环境日益恶劣。1931年11月,55岁的何叔衡按党中央安排,向江西中央苏区转移。几经辗转到达瑞金后,中央苏区一派热气腾腾的兴旺景象使何叔衡十分激动,他见到毛泽东后激动地告诉老友:“润之哪,这根据地搞得好啊!我虽然年纪大了点,能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就愿意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不久,何叔衡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被任命为中央政府临时法庭主席等职,他实际要做的工作非常多,从检察、民政到司法,从查处违法乱纪到惩治反革命犯罪……尽管公务繁忙,但年近花甲的他工作得颇起劲,精神十分饱满。然而,随着“左”倾错误路线逐渐在中央苏区占上风,生性耿直、不肯迎合的何叔衡日益受到排挤,处境越来越艰难。不久,何叔衡被撤销职务。“不当官也还可以干革命。”何叔衡没有计较个人得失,依然像头忠心耿耿的老牛,不辞辛劳地做着他认为对革命有益的一切事情。

1934年9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撤离中央苏区。1934年秋红军长征,未带何叔衡随队,留他在当地帮助乡政府做动员工作。何叔衡虽有些难过,仍每日扶一根拐棍,口无怨言地早出晚归为革命鞠躬尽瘁。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赣南的何叔衡年近六旬。

不久之后,何叔衡带领一支30余人的游击队悄悄向福建长汀方向转移。1935年2月24日清晨路过长汀小迳村时,他们遭敌人围追堵截,被逼到一个小山头。何叔衡因不愿拖累同志,纵身跳崖,壮烈牺牲,兑现了“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阳春三月,立于杓子冲冲头,放眼望去,目力所及皆是何叔衡故里的无边春意,而当年从杓子冲走出去的何叔衡,最终未回到他深爱的亲人身边。从1921年至1935年,有着一堆感情的何胡子在信仰与初心的支撑下,走过曲折悲壮的革命路程,细思之不禁让人潸然泪下,更让人真切感知信仰的巨大力量。

故里欣欣向荣

后辈自食其力传承优良家风

群峰连绵,松柏苍翠,百年过去,杓子冲所在的长冲村依然是山清水秀的所在。一拨又一拨的游客慕名走进坐落于此的何叔衡故居。人们说:“叔衡虽死,精神不灭。他的热血,铸就了永远的历史丰碑。”而长冲村这方土地,也正以新时代的繁荣与生机,告慰着何叔衡不朽的英灵。

▲何叔衡故居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为了让后人更好的学习和弘扬何叔衡伟大的英雄气概和坚定的革命精神,长冲村按照教育基地、文化阵地、乡村旅游的功能定位,持续完善当地基础设施条件,实现村组公路硬化全覆盖、组级公路亮化全覆盖。同时,投资578万元,新建了一栋现代化标准综合服务中心大楼。何叔衡故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0年接待参观人数约10万人次。(彭嘉蕙 周思慧 黄杏 小范婷 刘淑兰)

来源:智慧宁乡

作者:彭嘉蕙 周思慧 黄杏 小范婷 刘淑兰

编辑:余惠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