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项目为王

  位于雨花区的长步道机器视觉光电产业基地今年竣工投产,其产品将有效填补国内机器视觉领域核心配套的空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位于雨花区的长步道机器视觉光电产业基地今年竣工投产,其产品将有效填补国内机器视觉领域核心配套的空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湘江奔涌,岳麓巍然。

吊车长臂当舞,挖机奋力掘进,长沙惠科第8.6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建设现场,8000余名建设者奋战的身影,加码“制造之城”的分量;

白天机械雷鸣,夜晚“挑灯夜战”,施工按下快进键的中联智慧产业城投产在即,平均6分钟一台的生产节拍,将添“智造之城”又一新名片;

4月开始主体施工,12月企业签约入驻,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湘江科创基地项目跑出了“湘江速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呼之欲出……

打造“三个高地”,担当“四新”使命,落实五项重点任务。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习近平总书记来湘考察的殷殷嘱托,为长沙锚定了新坐标、明确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

滚滚江水向北去,而今两岸换新颜。

“十三五”硕果累累,“十四五”开启新征程,长沙审慎识变局、长远谋全局、当下开好局,在“变与不变”之中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

变局之中育新机

长沙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2020年,一场疫情席卷全球,经济发展下行压力陡然增大。

“日子难过”是全球的难题,但“坐等复苏”不是长沙的姿态。

作为最早一批吹响复工复产集结号的城市,长沙各大项目重擂战鼓,建设现场旌旗猎猎。

总投资约70亿元的长远锂科车用锂电池正极材料扩产项目,瞄准世界一流的楚天科技百亿产能暨四期工程,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的比亚迪IGBT项目……4月28日、29日,长沙市80个项目集中开工,预计总投资388亿元,年度投资143亿元。

6个月后,战鼓再催征,号角重争鸣。又一轮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拉开帷幕,17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逾千亿元。

这其中,既有以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项目为主导的产业项目,也有聚焦“两新一重”(新基建、新型城镇化、交通能源水利重大工程)的基础设施项目,还有包括老旧小区改造、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城乡污水垃圾治理等为主,聚焦解决群众各项“急难愁盼”突出问题的社会民生、生态环保项目。

难走的路是上坡路,难开的船是顶风船。

今年上半年,经历了抗疫情、保经济的双重大考后,长沙以2.2%的经济增速领跑全国,靠的就是项目!

数据显示,2020年,长沙共铺排重大项目1320个,总投资16245亿元。1—11月,累计完成投资405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2.9%,超序时进度21.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快3.3个百分点。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长沙于变局之中开新局,于危机之中育新机。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金秋九月,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重托犹在耳畔。

纵览长沙项目“新局”,“变”证思维贯穿始终:以不变应万变,重大产业项目坚持围绕制造业布局;以变应万变,基础设施提速筑牢发展底座;万变不离其宗,持续优化软环境,锻造项目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

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长沙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南的战略定位实施中当好主力军,彰显省会担当、贡献长沙力量。

以不变应万变

坚守制造业不动摇

不为浮利所惑,不为热钱所扰。

这是近年来长沙坚持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内心写照。

今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对人员往来和货物流通造成了严重限制,给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恢复带来挑战。

以制造业立市的长沙,感受尤为明显。

“制造业能恢复那么快么?”“该刺激房地产了吧?”“金融监管适度松一松?”关于长沙经济如何才能快速走出低谷,一时之间,各种声音鹊起。

诚然,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等领域“来钱快”,但追求恢复速度而放弃发展质量,无疑是饮鸩止渴。

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亦巍然不动。

“把制造业复工复产、达产达效摆在突出位置!”2月召开的全市经济运行调度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瞄准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长沙布下一盘产业新局。

这盘新局,长沙着力做好存量文章,拉长长板。

在诸多产业之中,长沙的长板在于制造业,如何发挥好存量优势?

6月,长沙首次提出了17个制造业标志性重点项目,并在年底扩充到了20个(按子项目计22个)制造业标志性重点项目,预估总投资1507.1亿元,其中不少单个“身价”超百亿。

它们之中,有产业带动的“标志”——三一智能装备制造项目,年产能达30万台重卡、30万套驾驶室、60万套柴油发动机,预计辐射产值突破6000亿元。

它们之中,有补链强链的“标志”——惠科第8.6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将填补湖南显示屏制造领域空白。

它们之中,有营造生态的“标志”——鲲鹏生态软硬件建设项目,吸引芯片、存储、硬盘等全产业链聚集长沙。

它们之中,有专精特新的“标志”——湖南长步道光学科技有限公司的标准镜头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全球第二,其投资的长步道机器视觉广电产业生产基地,将实现年产工业镜头、工业相机、工业光源、光学软件和成套精密设备等150万套以上。

层次高、能量大、带动力强是它们的共性;助推当下,引领未来是它们的使命。

截至11月30日,这批制造业标志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68.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28.2%。

这盘新局,长沙着力做好增量文章,布局未来。

“出门能跑多远”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指标。从400公里到一口气跑600公里,能够带来这一突破的,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这款基于磷酸铁锂电池打造的全新电池组合工艺,一经推出就引爆了市场,让国产新能源汽车有底气与特斯拉掰掰手腕。

而这款业界明星产品,正在从长沙走向全球。该项目一期投资已于2020年12月5日正式投产,全工序每6秒生产一块刀片电池,一天产量1.2万块,年产值达100亿元,带动新能源上游产业链产值约30亿元。

业界认为,刀片电池所提升的不仅是汽车的续航力,还有长沙整个汽车产业的竞争力。毕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趋势,已成行业共识。

刀片电池厂的建设如火如荼,总投资10亿元的比亚迪IGBT项目,今年也在长沙动工了。

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构成中,动力电池排第一,排第二的正是IGBT。

形象点解释,IGBT是一个控制电能的高级开关,决定整车的能源效率;简单点理解,它就是电力电子行业里的“CPU”。

如此关键的技术,却长期被海外公司所掌握。长沙的比亚迪IGBT项目正是致力于解决这一新能源汽车电子核心功率器件的“卡脖子”问题。

在关键核心技术大步流星实现国产化的同时,近年来以碳化硅、氮化镓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崛起为材料新热点。

看准这一趋势,长沙早早布下一子。

今年7月,投资160亿元的长沙三安第三代半导体项目在长沙高新区开工。该项目主要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衬底(碳化硅)、外延、芯片及封装产业生产基地。建成达产后将形成超百亿元的产业规模,并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产值预计逾千亿元。

除了电池和电子,在电控领域,长沙招进了德国大陆集团,助推新能源汽车的电控本地化生产;软件方面,围绕人工智能处理器,引入了地平线,围绕云控平台,引入了启迪云控等。

围绕智能汽车的“三电(电池、电子、电控)一软”,长沙的产业布局思路清晰,步履坚实。

除了智能汽车和功率芯片,长沙“三智一芯”的另外“两智”——智能装备和智能终端领域的项目也是频繁落子:智能装备领域有三一智联重卡及道依茨发动机项目、中联智慧产业城等,智能终端领域有比亚迪电子、TDK新视电子等。

朝着价值链中高端奔跑,长沙制造业找准了增量突破口。

这盘新局,长沙找准关键变量,布局未来。

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

激活“关键变量”,长沙还是靠项目!

12月24日,在“科技赋能,智汇湘江”湘江科创基地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酷陆科技、创瑾科技等18家企业(项目)与湘江集团大科城公司现场进行签约,正式入驻湘江科创基地。这标志着集创新孵化、产城融合、产教融合等功能于一体的湘江科创基地正式启航,岳麓山下崛起一个科创产业新高地。

“我们落户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一年时间,成功完成了A轮融资,并进入湖南省互联网企业前三十强,这次顺利签下湘江科创基地1号栋作为我们的总部大楼,接下来打算在这里大展拳脚。”酷陆科技创始人罗舟路告诉记者,入驻湘江科创基地,主要是看中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周边高校云集带来的招揽人才的便利。

同在岳麓山下,湘江智谷·人工智能科技城项目完成了从无到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作为湘江新区“三智一高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疫情冲击、雨水天气不断等考验,项目一期示范区和智谷AI科技中心的工程建设同时实现了项目当年动工、当年开放的目标。目前已引进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德国舍弗勒、百度阿波罗、星云互联、中车时代等头部企业,签约企业达22家,达成入驻意向43家。

既有量的增长,又有质的提升,更有结构的持续优化,长沙的制造业在保持中高速奔跑的同时,“体格”更强健、“动能”更强劲、含金量更充足。

以变应万变

强基础设施筑牢发展底座

近年来,不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口数量,长沙都在朝着现代化大都市快步迈进。

与之相对应的是,这座城市在长大长高,道路在延伸,水电网、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完善。

面对城市“万变”,长沙以基础设施建设筑牢发展“底座”,助力长沙茁壮成长。

城市在生长,身处其中的市民感触最深。

6月28日,长沙地铁3、5号线同日开通载客运营。一日开通两条地铁线路,这在长沙还是首次。对于家住洋湖、在星沙上班的左先生来说,他每天都要往返于两地。以前开车,跑一趟需要1个半小时;如今坐地铁上下班,每天可以多睡半小时了,幸福感就是如此真切。

地铁如同大动脉,贯穿地上地下,从城乡接合部开到CBD,从城东开到城西,它串联起城市各个角落,活力四射。

时间拉回2009年9月28日,长沙地铁2号线破土动工,长沙人的“地铁梦”终于照进现实。今年,3、5号线同日开通,长沙轨道交通“米”字形骨架、双“十”字拓展线网格局基本形成。9月30日,长沙地铁线网客运量首次突破200万乘次,创下单日客流最高纪录。眼下,地铁6号线、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正在火热施工中。

长沙地铁建设的蝶变,见证的是长沙城市的腾飞,也是长沙迈向现代化大都市最铿锵的步履。

路网连民心,无言树丰碑。

近年来,长沙按照“完善城市路网,提升道路品质,实现互联互通,拓展城市框架”的思路和目标,大力实施道路建设和提质改造工程。

从万家丽路、湘府路快速化改造的相继完工,到芙蓉大道、洞株路、潭州大道“三干”项目的集中通车;从岳宁大道、星沙联络线、金阳大道等对外联络道路的拉通,到营盘路湘江隧道、南湖路湘江隧道带来的过江便利……这些年,长沙市民感受最深的就是出行越来越便利。

对内,长沙着力打通城市交通“痛点”,统筹开展城区“断头路”打通、瓶颈路改造工作。东二环杨家山立交、黄兴北路、木莲路、新开铺铁路桥……自2014年以来,长沙累计完成“断头路”打通、瓶颈路改造项目76个,市民出行环境持续改善。

对外,黄花机场跻身全球百强机场,京广、沪昆等高铁汇聚长沙,京港澳、长益等12条高速取道长沙,“人字形”长株潭城际铁路和正在施工的常益长铁路,让半小时通达全省各市州不再是梦。

6月28日,规划面积约12.52平方公里、总投资约413亿元的长沙高铁西站产业新城启动建设,有着“陆地航班”之称的高铁正式在长沙开演一城两站的“双城记”。

除了道路,长沙在水、电、网等项目建设方面也一直坚定笃行,持续发力,成绩斐然。

用电量变大,但供电更可靠了——2017年10月,长沙启动电网供电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开启“630攻坚”活动。短短3年,长沙电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累计投产电网项目136个,完成投资134亿元,已投产新改建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93座,新增变电容量1479.5万千伏安;

用水需求变大,但水质更优了——2019年9月30日,家住天心区暮云街道的杨林特别开心,因为他家通上了自来水,“终于可以告别家里的老水井了。”这一天,南托水厂正式通水,城南40万居民喝上放心自来水。目前,长沙城区共有9家供水厂,总设计能力260万吨/天,供水管线近6000公里;

5G时代加速到来,城区即将全覆盖——2019年长沙已开通3200多个5G基站,今年将增加至1.9万个,3年内这一数据将达到5万个,实现城区5G信号全覆盖;

……

地下,地铁线路、综合管廊、供水排水管线形成一条条地下“长龙”,蜿蜒曲折;地面,一条条主次干道纵横交错,成网成环;空中,一道最美的城市天际线绚烂壮观,活力十足。

11月13日,位于高铁会展新城的长沙国际会议中心迎来首秀。这栋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包括7800平方米主会场、3400平方米宴会厅、5100平方米会展厅、1800平方米圆桌会议厅、总面积7000平方米户外屋顶花园等,可同时满足万余人的会议需求,也成为中国中部最大的会议中心。长沙又添一座地标建筑,加快了晋升“国家会展名城”的脚步。

近年来,长沙一座座地标建筑拔地而起,成为城市的一张张闪亮名片。从452米的“第一高楼”长沙国金中心到“文化客厅”三馆一厅,从“艺术殿堂”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到“冰雪两重天”的湘江欢乐城,长沙越来越具有“国际范”。

如今,行进在长沙市区,一座座标志性建筑鳞次栉比,一条条宽阔道路四通八达,一处处商业地标拔地而起,一个个公园绿地花团锦簇……

目力所及,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骨架不断拓展、能级持续提升、活力竞相迸发,长沙日益成为生态宜居宜游城市。

10月,长沙正式出台《长沙市“精美长沙”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年)》,勾勒出未来长沙品质之城的新样子。

根据方案,长沙将全面对标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按照“精准规划、精美建设、精致管理、精明增长”“有颜值、有气质、有内涵、有格调、有品位”的“四精五有”要求,从细微之处着手,以“绣花功夫”全力推进“精美长沙”建设。

可以预见,一座大而强、精而美、宜居宜业的新长沙城正向我们款款走来!

万变不离其宗

软环境锻造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是神话里鲲鹏的速度;

一天完成工商注册,10天完成土地审批转让,120天完成厂房建设,20天完成产线安装实现首台产品下线,这是现实中“湘江鲲鹏”的速度!

更为可贵的是,这场与时间的赛跑,发生在疫情期间。

让我们把时针拨回到年初。

2月26日晚,夜幕下的湖南湘江新区学士路含浦段,人车稀少。然而在学士路南侧的岳麓高新区一个项目工地上却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巨大的两层高的钢结构内,钢花四溅。

“在当地政府和园区的统筹和协助下,项目迅速转入疫情防控和复工建设两手抓的阶段。”项目负责人立下豪言壮语:“我们有信心按原计划完成建设!”

2个月后,豪言壮语成为现实。4月28日,湘江鲲鹏首台服务器顺利下线,“鲲鹏之势”惊艳世人。

这样的“长沙速度”,在各大项目建设现场不断刷新。

长沙惠科第8.6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总投资320亿元,其主厂房建筑面积达64万平方米,相当于8个“水立方”。

今年以来,在疫情形势下,项目曾一度面临开工困境,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协调下,2月10日就实现了全面复工。

108个工区兵团式作业,24小时施工任务铺排到天,500余台机械轰鸣穿梭,8000余名建设者紧密配合,130余天完成了64万平方米的建设,主厂房提前封顶,11月17日首台曝光机顺利搬入……

5G时代,显示技术全面迈入超高清时代。惠科的建成投产,将打破国外厂家对大尺寸OLED面板的垄断局面。

优质的重大项目引得来、落得下、长得大,长沙凭什么?

经济学家考什克·巴苏曾经说过:“一个经济体的成败取决于多种变数,其中往往被忽视的是那些方便企业和营商的细节。”

登记注册、主体变更、项目申报、政策兑现……这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恰恰是市场主体眼中的“关键变量”。

长沙市委、市政府通过持续推进“放管服”“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国庆节期间,长沙三安第三代半导体项目迎来喜讯,为主厂房提供动力的主要辅助建筑——C2综合动力站率先完成封顶。

从一片黄土到厂房林立,项目管理部经理张博若感触颇深,“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建设进展并不太理想,但是现在已经把损失的时间追回来了。”

“长沙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的帮代办人员帮了我们大忙。”张博若举了个例子,施工建设需要用水,但临时用水申请的办理由于客观因素无法及时到位,“代办员王现鹤了解情况后,立刻协调供水公司及职能部门现场协调解决,很快就批下来了。”

从资料准备到项目开工再到追赶进度,张博若说“长沙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提供免费的手续代跑一条龙服务,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管理成本”。

“长沙市、雨花区的营商环境,深深地打动了我,打动了我的客户、产业链上下游的朋友,也打动了我的股东和长步道全体员工。”长步道创始人、湖南长步道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四清说。

签约入驻、产业布局、项目选址、建设投产,长步道落户后的每一步发展,当地政府和园区都给予了最暖心的支持与全方位的服务。

在长步道的带动下,目前已有6家产业链配套企业签约雨花经开区。

项目如棋局局新,先手落子步步赢。

回望大战大考之年,长沙始终以项目为王,以制造业为主线铺排项目,以真抓实干推进项目,以优化营商环境赋能项目,在“变与不变”中凝聚发展合力,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陈登辉 唐朝昭 陈焕明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