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产业链:合纵连横 风起云涌

1.jpg

工程机械企业智能化生产图景。 (三一集团供图)

1.jpg

10月18日,山河智能举办“守正创新拓山河”品牌嘉年华活动。展示了履带式反击破碎站SWPF350、地下连续墙液压抓斗SWHG70等多款产品,是山河智能先导式创新的最新成果。(杨成哲 供图)

1.jpg

10月23日,长沙市工程机械产业集群项目管理培训大会上,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专家在介绍管理平台。 李治 摄

1.jpg

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挖掘机械智能制造园区“钢铁森林”已经拔地而起,近期可望下线第一台挖掘机,2021年挖掘机园区整体建成投产,平均每6分钟可下线一台挖掘机。(张恬 供图)

1.jpg

湖南紧固件龙头企业——湖南申亿五金标准件有限公司的长沙总部物流中心内一片忙碌,这里平均每天进出货100余吨,产品发往全国各地。(申亿五金 供图)

1.jpg

9月27日,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在铁建重工下线。(胡清 供图)

1.jpg

日夜兼程的雄安新区工地上,近千台中联重科塔机正在加紧建设。这里80%以上的塔机来自中联重科。中联重科在全球塔机市场十余年稳居第一,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元,目前正加速从全球最大迈向全球最强。(张恬 供图)

“长沙市以产业链建设为抓手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型经验——国务院日前对第七次大督查中发现的43项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的典型经验做法予以通报表扬,长沙名列其中。

随着工程机械等优势产业链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新兴链产业发展潜力不断释放,长沙产业发展风起云涌。

优势升级:工程机械产业接受国家检阅

12月19日,长沙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将代表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参加国家工信部组织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

经过一年多时间精心备战,初赛获胜的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近期在长沙市工信局、长沙工程机械行业协会的带领下,正在抓紧进行决赛前相关材料的最后准备。

本次大赛,代表湖南出征的有两支代表队,另外一家为株洲市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12月1日,参与北京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的“京华号”盾构机1号台车开始吊装,进入深30米的竖井。这台“巨无霸”整机长度150米,总重量4300吨,是我国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出产方铁建重工目前占盾构机国产市场一半以上份额,大直径TBM(全断面岩石掘进机)市场占有率超过85%。

“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如何保证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这是装备制造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铁建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飞香坦言,要积极主动作为,发挥产业龙头带动作用,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与上下游企业紧密联动。

随着一家家工程机械企业生根发芽,发展壮大,长沙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产业基地,是仅次于美国伊利诺州、日本东京的世界第三大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地。

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吸引世界知名供应商和强链补链项目。去年6月,三一道依茨发动机项目落子长沙,投产后年产能可达60万台。三一和道依茨,从商业盟友变成合作伙伴。

经过年初疫情爆发的考验,长沙工程机械展现出真金不怕火炼的英雄本色,勃勃生机愈显——

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和山河智能四家主机企业稳居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三一重工排名由第7跃升至第5,中联重科和山河智能排名均上升了4位;三一重工市值一度突破2000亿元,成为国内第一家突破2000亿市值的工程机械企业。

长沙工程机械历来主机强、配套弱。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建设有力推动下,主机配件企业协同发展已开始起步,启泰传感器等一批有着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零部件厂家正在加速崛起。启泰传感器已突破欧美国家垄断,量产液压传感器,实现了工程机械领域这一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

近几年来,长沙工程机械产业本地化配套率逐步提高。今年上半年,三一集团、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星邦智能、恒天九五、中冶长天、五新隧装等8家核心主机企业省内配套率33%,省内配套率较2019年同期提升0.8个百分点。

长沙市工程机械协会介绍,随着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建设的逐步推进,本地化配套率将进一步提高,助推工程机械产业链整体壮大、提升。

从无到有:一粒种子引来万紫千红

如果说工程机械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代表,那么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则是从无到有,从一粒种子长成春色满园、万紫千红的典型。

2007年9月,中南大学李新海教授向宁乡高新区介绍,佛山有一家叫邦普的企业,做锂电池回收和三元前驱体,与园区布局锂电新能源的想法高度契合,负责招商的干部当即和李教授前去考察。当时的邦普年产值只有2000多万元,但有自己的技术,正在规划扩大产能。

双方见面一拍即合,邦普为园区诚意所感,很快入驻宁乡高新区,并介绍引进了下游重要客户——杉杉新能源。之后,通过上门招商、以商招商、要素招商、产业协会招商等多种途径,中科星城石墨、中锂新材、多氟多、航盛新能源、华兴新能源、比亚迪等补链、强链企业又相继入驻园区。

今年,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链更进一步,引进了五矿研究院、道尚循环科技等9个正、负极材料及电池回收项目,形成了以杉杉新能源等行业领先企业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成为全国体系最完善、发展最全面、配套最充分的电池材料聚集区之一。

为助推产业健康发展,长沙不断创新公共服务。各“链办”积极履职行权,加强统筹调度,帮扶协调问题解决,精心服务企业。今年新增松井新材等7家产业链上市企业,数量居中部城市第一,首发募集资金共计93.98亿元。2020互联网岳麓峰会以“数字新经济 云开看未来”为主题,全球互联网再度进入“长沙时间”。宁乡经开区组织第三方机构对85家食品企业开展体检式检查服务,该项目系全国首创的政府类服务项目。

念念不忘,久久为功。长沙工业迄今已形成新材料、工程机械、食品、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五大千亿产业,培育引进了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蓝思科技、上海大众、广汽三菱、广汽菲亚特、比亚迪汽车、杉杉新能源、三安、惠科等一大批龙头型企业。2017、2018年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城市。

精益求精:“瞄高落小”精准发力

近三年来,长沙围绕“产业价值链思维”,瞄准“高端、紧缺、关键”,全力推进产业链建设。始终保持着“每2.3天新签约1个投资额过亿元的产业链项目、每15天新引进1个‘三类500强’产业链项目、每30天新引进一个投资额过50亿元产业链项目”的速度,以产业链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

具体工作上,产业链建设紧紧围绕“瞄高落小”(瞄准产业价值链高端,落实落细落小)的理念,持续精准发力。

精准研究是前导。各产业链办公室通过深入研究,总结出各自产业链的全景图、现状图,分析出产业链招商目标客商库、项目库,建立产业链人才池、资金池。同时,围绕产业链技术尖端环节和价值链高端环节展开分析,紧紧抓住“招谁、谁招、怎么招”三大关键问题,为产业链精准招商提供决策依据。

7月20日,投资160亿元的长沙三安第三代半导体项目开工,其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衬底(碳化硅)、外延、芯片及封装产业生产基地,将填补长沙市集成电路产业链空白。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形成超百亿元的产业规模,并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产值预计逾千亿元。

欢庆之余,长沙市产业链办公室也清醒认识到,上游的IC设计领域本地企业偏小,下游的封装测试领域才刚起步;同时,三安的氮化镓芯片通常用于制造电子开关、发光二极管等光电器件,在制造智能移动终端、基站端及物联网设备等5G通信芯片及模组方面还需进一步拓展。其精准研判,为下一步服务企业和产业招商都打下了良好基础。

精准招商为关键。在深入研究产业链的家底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长沙以全球视野围绕产业链的关键节点和高端环节,针对产业链全景图和客商库,实行“三招三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院引所),开展“上门招商、以商招商、二次招商、中介招商”,缺龙头的引龙头,缺关键的补关键,缺高端的引高端,缺人才的引人才,缺研发平台的补平台,推动产业链朝价值链中高端发展。

如,投资5亿元的半导体高端光掩模材料国产化项目将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投资5亿元的晓光模具超高强度钢智能热成型项目,将打造国内模具行业首个智能热成型工厂;申亿五金联合知名机床制造商日本山崎马扎克公司,投资10亿元建设高端零部件智能制造生产基地,打造生产环节可视化和可控化的智能制造无人工厂。

精准培育是基础。深入摸清龙头企业、高科技高成长型企业、关键节点企业的现状和当前面临的困难,对接引导企业制订发展规划。同时按“一链一策”、“一企一策”思路,充分用好用活现有政策,推进产业链企业“入规、升高、上市、扩面”。

精准服务贯穿始终。贯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满意为标准”的理念,围绕产业链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深入企业,帮企业制定“政策对接包”,送“政策上门”,让政策利好转化为企业的行动和成效。

今年前10个月,全市产业链共引进投资额过2亿元的重大项目73个,计划总投资1105亿元,其中计划投资过100亿元的项目2个。世界500强新加坡益海嘉里,中国500强爱奇艺科技、扬子江药业等46个“三类500强”产业链项目签约落户,计划总投资338.1亿元。

着眼长远:构建产业成长“生态圈”

这些年,长沙始终将推动价值链高端化作为抓实产业链建设的核心路径,聚焦“高端、关键、紧缺”环节,着重引进产业高端、技术尖端项目。同时,在产业生态营造上屡有创举。

一是拓展应用场景。聚焦重点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等“八大应用场景”,力争把相关产业链打造成创新试验区、要素汇集带。

围绕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能产业三大领域,发布两批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应用示范场景191个,预计投资额达65.6亿元。正式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实施细则3.0》《应用示范指导意见》,300多家智能网联汽车重点关联企业集聚长沙,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自动驾驶环卫车、公交车、重卡和接驳车等多种应用场景逐一落地,获批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卫星导航信号质量监测系统等34个应用项目获得长沙市北斗产业专项支持,“太平坡子街”重点街区AI安防应用场景等纷纷落地。启泰传感自主研发的金属基压敏芯片已在本地工程机械液压传感器上试用成功,正在拓展消防栓智能改造场景。

二是攻关核心技术。推动三一、中联、铁建、山河、星邦等集群企业,筹建长沙市工程机械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三一集团销轴项目实施和落成,有望解决长沙地区共性零部件销轴的供应问题;中联重科全球发布全新研发的凌云系列泵车,代表了行业最领先技术;铁建重工国产首台新型千米级水平取芯钻机成功下线,填补了我国千米级水平取芯钻探领域的空白。比亚迪IGBT项目动工建设,将致力于解决新能源汽车电子核心功率器件“卡脖子”问题。

三是推进产业集聚。以龙头项目为“磁极”,推动优势产业链上中下游贯通融合,吸附各类配套企业集聚集合,构建优势产业“生态圈”。如显示功能器件产业链横跨基材、面板、传感器等20个上下游产业,浏阳经开区(高新区)以蓝思科技为龙头,引进了惠科、日写蓝思、欧智通、豪恩声学等一批重点企业,单一企业正向产业集群发展。

长沙以国防科技大学为技术策源地,以中国电子、华为等为龙头建设自主可控及信息安全产业链,初步构建了以PK体系、鲲鹏计算生态为核心的基础软硬件、网络安全终端及设备、系统集成及应用服务产业生态,打造了以“两芯一生态”为主导、跻身国内网络安全行业领先行列的系列前沿产品。

继往开来:抓住发展的“牛鼻子”

时间回溯到2017年,长沙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用新兴优势产业链推动制造业大力发展的要求,率先而动,明确了工程机械、汽车、生物医药、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移动互联网及应用软件、检验检测、大数据(含地理信息)等重点发展的22条新兴及优势产业链,长沙市的产业链建设工作由此大幕开启。

“产业是发展的‘牛鼻子’,也是‘命根子’,要牢固树立经济工作向产业聚焦的鲜明导向!”决策者深知,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链建设和产业招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经过3年探索,产业链建设的“长沙样本”已初步成型。长沙精心培育出“链长牵总、盟长搭台、校长支撑、行长帮扶”的“四长联动”良性互动体系,有效推动了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的协同发力和有机融合,构建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工作体系。

长沙的产业发展前景和低房价吸引了大批人才流入。而提高产业人才市场对接能力,为产业链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也一直是长沙聚焦“创新链”,构筑产业平台的重要内容。今年,市工信局积极推选177家企业、619人申报省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中层骨干人才;联合市高层次人才服务发展中心推选100名产业链紧缺急需人才。

针对技术人才缺乏的共性问题,岳麓高新区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和有关院校,加快推进省部共建湖南检验检测职业学院。金霞经开区联合三一工学院开展4期建筑工业化高级培训班,培养百余名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高级技术人才。

以形成产业结构合理、布局科学、集聚发展、优势明显的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为发展目标,长沙还将继续打造一批产业竞争高地,做大做强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产品、标志性示范工厂、领军企业、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

面向未来,长沙将立足新起点、谋取新突破,以重大项目为引爆“点”,延伸补强产业“链”,打造协同开放融合产业集“群”,构建高品质特色化产业生态“圈”,形成“点-链-群-圈”的建设体系,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主动仗”。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治 李大为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