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市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百姓乐享“文化大餐”

一个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犹如阳光雨露,滋润人们心灵。

浏阳市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已建立公共图书馆三级网络体系,形成市、乡镇、村(社区)、屋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持续加强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为市民群众烹制享之不尽的“文化大餐”。

浓浓书香沁心脾

“刷脸就能借书还书,很方便!”11月23日一大早,刘志远带着老婆孩子来到浏阳市图书馆新馆,通过人脸识别,很快还了书,又新借了几本。“几乎每周来这一次,这里环境好,书香味很浓。”他说。

“新图书馆目前已有馆藏书籍40万册,一共设置了1000个读书座位。”带记者从一楼到三楼逛下来,浏阳市图书馆馆长刘炜说,新建图书馆的初衷就是为了给读者打造一个随时随地可读书的空间,“一句话概括:走到哪里都是书,走到哪里都是座位,方便读者随时取阅。”

为方便市民借阅,浏阳市图书馆所有的借还书过程全部联网,不仅与24小时自助图书馆实现了借还互通,还与长沙市图书馆、长沙各区县图书馆及所属分馆实现了共建共享、借还互通。

浓浓的书香飘进浏阳城乡各个角落。在大瑶镇24小时候自助图书馆,读者络绎不绝。年过七旬的袁建成捧着一本《哲学讲演录》,边看边记,本子上摘抄着书上名句和心得体会,他说:“在这儿读书是赏心乐事。”

目前,浏阳拥有1个国家一级图书馆、13家乡镇图书分馆、323个农家书屋和9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还有规模不等的民营书店70余家,形成了市、乡镇、村(社区)三级联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去年,浏阳市图书馆及全市分馆总共接待读者145万余人次。

今年9月份,中国图书馆学会公布了2020年“书香城市(区县级)”发现活动名单,浏阳市成为全国14个入选城市之一,同时也是湖南省唯一入选的县级市。

文化惠民“送”与“种”

实景情景剧《梦幻浏阳河》、长沙弹词《新时代新浏阳》……今年以来,由浏阳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旅广体局主办、市文化馆承办的“文旅大舞台、有你更精彩”文艺进景区展演活动,在沿溪镇“浏河第一湾”、古港镇紫阳湾屋场、淳口镇华盛山庄等特色景区陆续上演。

近3年,浏阳市累计开展送戏下乡500余场、送图书下乡7万余册。

文化惠民,不光靠“送”,更靠“种”。浏阳市多措并举,让公共文化服务在乡村生根发芽:将农家书屋、全民健身中心、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等项目资源向乡村聚集,并不断加强对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的指导、培训和优秀文化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

走进大瑶镇天和村综合文化服务站,阅览室、图书室、妇女活动室、儿童活动室、书画室等应有尽有。新建的广场上,可以打篮球和乒乓球。“过去村里没活动场地,大伙没事都待在家里。”天和村党总支书记黄巧文说,今年村里建成的综合文化服务站,已成为村民的文化乐园。

如今,浏阳已建成32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站、323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创新服务更有“味”

“走,到屋场里去耍!”茶余饭后,浏阳村民喜欢走出家门,到屋场里吹拉弹唱,聊天休闲,其乐融融。特别是“文化屋场”,成为人气最旺、笑声最多的地方。

浏阳市文旅广体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市先后建设了300多个“文化屋场”。

何谓“文化屋场”?“文化屋场”就是利用空余土地、空余房屋、闲置老屋等,建设了农家书屋、农民课堂、百姓舞台、青少年活动中心、党员活动室等文化活动场所的屋场。

借助“文化屋场”,文体部门适时组织开展“文化下乡”“电影下乡”“体育下乡”等活动,培养村民文体爱好,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文化屋场是浏阳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一个缩影。

在开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过程中,浏阳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开展内容、理念、手段、工作方式等方面创新,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

10月2日,集成浏阳市公共文化、旅游、体育服务资源的一站式数字平台——浏阳文旅广体云正式上线。该平台包含文旅动态、场馆预定、活动报名、文旅地图、非遗传承等十大线上服务板块,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互联互通,有效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组织全市文艺骨干力量,实施乡村文化精品培育工程;创排生态环境保护题材和精准扶贫题材大型现代花鼓戏……浏阳市文艺创作十分活跃,精品也不断涌现。

“通过文化服务创新,让城乡更具文化魅力,让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全面提升,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浏阳市文旅广体局负责人说。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文隆 唐璐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