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创新驱动,民企有后劲③| 文和友:从路边摊到文旅地标的极速之路

编者按: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长沙市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决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在主动作为中稳预期、增定力、添信心,用实际行动提振民营经济的发展。在第六届民营企业大会即将召开之际,长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红网长沙站联合推出《创新驱动,民企有后劲》专题报道,深度采访行业专家和企业领袖,解码如何更好地释放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为长沙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微信图片_20201030135709.jpg

文和友逆势思维的装修风格

4.jpg


陪女朋友去文和友拍照是成一种时尚

微信图片_20201030135815.jpg

每到下午三四点,文和友的餐桌上就坐满了顾客

红网时刻 记者 陆继华 罗辑学 长沙报道

“长长长长......长沙网红店1天取号超过3万桌……”今年国庆小长假,湖南文和友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和友)海信广场店人气爆棚,从早到晚,排队人群摆出一字长龙,一眼望不到头。

“来长沙了,首先要吃一顿文和友。”外地来到长沙的年轻人,朋友圈里炫萌总少不了这句话。近年来,文和友三个字也频频登上热搜,很显然,文和友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长沙的一个文旅地标。可让人惊奇的是,这么一个地标文化,它发源于路边小摊,而其成长壮大的历程也仅四五年时间。

文和友的创始人文宾,85后青年,也是一个地道的长沙人。十年前,他辞掉高薪工作干起了路边摊,后来认识了做香肠生意的老板杨干军,两人一拍即合,在2011年开起第一个门店“老长沙油炸社”。

“做餐饮,不单单是做饮食,更要做文化。”文宾从小在坡子街长大,儿时记忆里满是老长沙城的市井小巷、贩夫走卒和各色小吃。近十年来,由于长沙老城大面积改造,儿时街区消失了,所以他心里埋着一个梦,一直想要重现80年代的老长沙风貌。在2015年,文和友正式走上“餐饮+文化”的道路。

随着一些具有“叛逆”个性和创新意识的创业伙伴的加入,在2016年,湖南文和友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致力于传统民俗餐饮文化的研究,不断挖掘地域民间小吃,并结合潮流文化,形成独树一帜的"文和友餐饮模式"。

走进位于天心区湘江中路文和友海信店,里面显得格外“另类”和“不协调”。这个约2万平方米的空间就像一个80年代的老长沙社区,在这里,有现代城市里已经消失的迪斯科舞厅、照相馆、录像厅、电话亭、旱冰场,有老式的电冰箱、电视机和老挂历,甚至还有一家老式的可以现场办理婚姻登记的婚姻登记处,一家家简陋的小店散落其间,无论是卖香肠的还是卖凉面的,都保留着其最原始的状态,置身其中,人们仿佛“穿越”回了上世纪80年代的长沙街头,亲切感油然而生。

“这就是‘超级文和友’的一个范例,我们争取做到一店一品,打破常规,在创意中寻求突破。”文和友集团CEO冯彬介绍,在文和友的很多场景运用里,不仅展现了鲜活的城市旧时光,还让人偶遇老字号美食,拥有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不仅能勾起老一辈的记忆,满足80、90后的复古情结,也能令00后、05后产生眼前一亮的新意。

“瞄准方向,研究抓住年轻消费者的心理;平民意识,服务于大基数人群;逆势思维,在城市发展变迁中寻求创新突破的机遇,这是我们成功创业和文和友极速发展的三大法宝。”文宾表示,文和友的目标是做“餐饮界的迪士尼”,目前正在全国性的布局。据统计,到 2019年底,文和友公司拥有4000余名员工,业务覆盖遍布全国,共计700家左右直营、加盟店,形成了以超级文和友为战略核心品牌,龙虾馆、臭豆腐、油炸社、大香肠、流通食品IP、文创IP等众多品牌组成的文化美食品牌体系。

来源:红网

作者:陆继华 罗辑学

编辑:阳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content/2020/10/30/855494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