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楚雄保持着每天写日记的习惯,那段抗美援朝的峥嵘岁月,他一直不忘于心。
红网时刻记者 陆继华 通讯员 杨源 长沙报道
70年前,他们为了保家卫国,血洒疆场。如今,他们已是耄耋之年,仍难忘峥嵘岁月。电视机前,90岁的退伍老兵徐楚雄精神矍铄,看到电视里闪过当年抗战岁月的镜头,仍然难掩激动。
见到记者前来采访,他滔滔不绝、绘声绘色讲述起曾经的硝烟故事。身体状况虽不如从前硬朗,但那段烽火岁月,早已刻在了老人的脑海里。“因为我们肩负的是保家卫国的光荣和使命,所以有着必胜的信心和决心打败敌人。”徐楚雄说。
战场上炸弹在身边爆炸
1949年8月,解放军正式进入长沙城,宣告湖南和平解放。热烈的欢呼声极大鼓舞了人们的信心,也吸引着无数热血青年投身军营。时年19岁、在湖南广益中学读高中的长沙伢子徐楚雄决定投笔从戎,成为了其中一员。
参军后,徐楚雄进入当时的中南军政大学湖南分校学习,几个月后毕业分配到了炮兵第八师45团机炮连,担任文化教员。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徐楚雄随军从吉林集安出发,在漆黑的夜色中,冒着刺骨的寒风跨过鸭绿江,向朝鲜开进。
上了战场后,徐楚雄从事文化教员,负责连队战士的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战地生活很苦,寒天冷冻,朝鲜气温甚至降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同时由于粮食运输保障跟不上,有时还要忍受饥饿在前线坚守。“最长的一次是连续两天没东西吃,只能靠多喝水来抵御。”徐楚雄回忆说。
除了忍饥挨饿,战场上更让人难以忍受的,还有随时可能来临的敌机轰炸和机枪扫射。1951年3月的一天,敌军飞机突然降临,由于情况紧急,周边找不到合适的掩体。徐楚雄只得趴在地上。此时,飞机上丢下一枚炸弹,就在离他不到10米的地方爆炸,徐楚雄帽子被炸飞了,身体也被埋进了炮弹溅起的泥土中,这是徐楚雄离死亡最近的一次。而在当时,类似的危险情况时有发生。
“当时抗美援朝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帮助朝鲜人民保家卫国。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军队,每个人都把生死置之度外了,誓要破除一切困难挑战,打败敌人。”徐楚雄说。
退伍后依旧不愿脱军装
1951年12月,面对敌我力量悬殊的形势,为了更好抵抗高度机械化的“铁流”军队,徐楚雄所在连队回国进行装备升级改装。次年3月,当部队完成装备升级准备再赴战场时,敌军逐渐南撤,徐楚雄也光荣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没有再承担作战任务。
回国后,他先后在辽宁、广东、湖南等地方部队中从事文职工作,并于1976年转业回乡。
回到家中很长一段时间,徐老依旧不愿脱下军装,不管家中还是外出总是军人着装。人们见他,总跟他开玩笑:“这是在部队里搞了多少军装回来了!”虽是玩笑,可徐老不愿意听,这才慢慢习惯穿起便装。
“其实,这源于他心中的一种军人情怀。”照顾他多年的保姆刘莲秀懂得他内心的想法,“平时,他也会时不时翻看当年那些老照片,回忆那段戎装生涯。”
“这辈子最有意义、最自豪的就是入伍当兵,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接受了部队的培养和教育。”徐楚雄说。70年前百万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那段峥嵘岁月,是属于他最难忘的回忆。
如今,徐楚雄老人在家中安享晚年。他说,抗美援朝战争是残酷的,但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和九死一生的战争,能看到新中国成立、看到祖国日益强大,他非常幸运也非常自豪,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来源:红网
作者:陆继华 杨源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