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绿色智造”的雨花实践——长沙雨花经开区奋力书写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坐拥一寺一湖一河——这里是长沙雨花经开区。

“四面青山环古寺,一轮明月映清泉”,千年古刹清泉寺的晨钟暮鼓,回荡苍穹;600亩同升湖,碧波荡漾,引鸟共居;长沙唯一内城河圭塘河婉转绕堤岸,蝶舞纷飞迷人眼。

与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地带相依,与城市共枕——这里是雨花经开区。

丘陵绵延,层层摇翠,山花烂漫,景致缤纷;春夏秋冬,摇曳风情,日景生辉,夜色醉人。城市与园区,园区与自然,巧妙融合,公园、绿色通道交相辉映,蔚然成荫。

雨花经开区,从未辜负这天赐之美!

近年来,雨花经开区立足现实,不断推动绿色与制造业相融合,以全面开展国家级绿色公园园区创建活动作为融合发展的突破口,加速“绿色智造”,聚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和制造业绿色发展相得益彰的雨花经开区样板。

就在9月中旬,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第五批绿色制造名单,长沙雨花经开区捧回“国家绿色工业园区”荣誉,为我省获此殊荣的唯一省级工业园区。

无论是参与创建,还是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园区,雨花经开区把这一切的根本,归结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绿色是雨花经开区的发展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正成为雨花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解。图为园区一角。

理念的践行,需要工作抓手,需要落实载体。创建“国家绿色工业园区”是雨花经开区践行“两山”理论的抓手和载体。

实践早已开始。

雨花经开区这样认识“两山”理论:生态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既不一味为了经济发展而破坏生态,也不单纯保护而放弃发展。

雨花经开区这样实践“两山”理论:发展绿色经济、建造绿色家园、完善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培育绿色文化,探索经济与生态的双赢路径。

我们可以通过创建过程中的部分关键数据,感受雨花经开区脚踏实地的干事创业氛围。

按照国家绿色工业园区创建要求,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引领值为75%,雨花经开区从2017年到2019年清洁能源占比均为100%;按照创建要求,水资源产出率引领值1500元/立方米,2019年,雨花区经开区这一占比为3726.08元/立方米;按照创建要求,水利用率引领值应达30%,雨花经开区水回用率超过90%。

……

数据是枯燥的。但通过一项项“远高于”“远超于”的数据指标,我们更能感受到了园区自我加压的担当,和锚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

坐落于长沙市雨花经开区的湖南机器人产业聚集区,目前已形成了完整产业链。

只有回顾自身才知道走了多远。

2002年建园之初,园区命名为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以环保产业和工程机械为园区建设主导产业。

18年砥砺前行——

他们毅然舍弃了前期给园区带来一定经济效应的部分产业,推动环保产业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转型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09年引入比亚迪以来,2010年实现全国第一款纯电动大巴K9量产,目前具备年产80万辆节能与新能源乘用车及配套零部件、5000辆电动客车及1万套配套零部件、1万辆电动专用车及配套零部件的生产能力。长沙比亚迪不仅成为湖南省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也是继深圳全球总部之外,集乘用车、客车、卡车及专用车等产品线最齐全的全球新能源战略基地,在整车、三电核心技术和智能终端等产业链最齐全的华中总部基地。

多管齐下,雨花经济开发区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绿色发展道路:聚焦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主导产业,发展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含传感器)特色产业。依托“一主一特”产业定位,打造独具特色的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园区。

绿色发展,知易行难,往往需要舍弃眼前的、局部的诱人利益。

壮士断腕,逼出了企业新的出路——

没有生态,没有生存,这是园区企业这几年最深切的感受。31家企业退出绿心区域;从2013年起,先后婉拒50多个项目;加强存量企业管理,关停并转企业5家,转型18家,雨花经开区生态立园的理念一以贯之。比如园区龙头企业长沙比亚迪,2018年用电超2亿度、用水超112万吨,当年产值为300亿元;而到2019年,用电降到1.3亿度、用水降到74万吨,产值却增加到近330亿元。

提高标准,推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园区内原有一家上市企业金杯电工,每年产值很高,税收也比较可观。但是,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环保问题,经开区耐心地做企业工作,帮助企业将生产基地外移到合适的地方。企业外迁后,原厂区占地重新定位于工业地产,不仅解决了园区产业结构的问题,还为金杯电工带来了原主营业务之外的服务性收益。

理念之变,让发展格局焕然一新——

绿色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绿色产业体系基本建成。2019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93%以上,绿色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22%左右,人均工业增加值达40.97万元。

依托技术创新,“绿色智造”抢占制高点。图为申亿五金打造的智能仓库。

这些年,尽管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雨花经开区始终没有降低环境保护的“硬杠杠”,没有放松节能减排的“紧箍咒”。

一个囊括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两型”工业企业的“绿色智造”体系强势崛起。从雨花经开区代表性企业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感知一二。

——转型,找结构转型要“绿色”。

在今年9月8日举办的长沙市科学技术学术年会暨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含传感器)产业链对接大会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长沙服务站、“院士专家(长沙)科技服务中心”落地在雨花经开区辖区龙头企业——湖南申亿五金标准件有限公司。

这家为工程机械、铁路机电等制造产业做零部件配套的企业,早已不满足“传统制造商”的定位,他们在积蓄力量向“服务性制造”转型。他们打造标准件服务供应链平台,依托“互联网+”所建立的信息、物流、技术、电商、传媒及会员六大体系,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无独有偶。在雨花经开区,一大批制造型企业向服务性领域延伸,各显神通。中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将“数字孪生”技术融入工业场景,为智能装备行业提供解决方案;湖南大族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携手华制智能和腾讯科技共建“工业云”,将大族数万套设备运行数据互联互通;唐智科技湖南公司创建“TZ-PHM”人工智能系统,为轨道交通运载装备、新能源电力设备、航空发动机等领域提供“健康管理和智慧运维”服务……

——创新,找技术创新要“绿色”。

今年3月,长沙比亚迪公司向长沙市政府交付第一批300辆纯电动出租车。依托技术创新,这款纯电动车在同类竞品中优势明显,其综合续航可达405公里,整车在剩余电量30%—50%下,最短充电时间只需35分钟左右,并适配各地区公共充电设备。“这样的技术支持,打消了我们以前的顾虑,不必为续航、充电等方面担心了。”拿到新车钥匙的鸿基出租车公司司机王师傅说。预计今年底,比亚迪将有2000台电动出租车在长沙投入运营,新能源出租车将成为广大市民绿色出行首选。

不仅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主导产业,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含传感器)产业,一批锐意创新的企业占据了多个细分行业高地,涌现出一批富有竞争力的“隐形冠军”。湖南大族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在激光设备行业做到了世界第二、国内第一;湖南长步道光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1.5万亿像素大靶面镜头,是全球首款如此高像素的工业镜头;湖南驰众机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工业移动机器人,能运载200吨重的货物,远高于国内外同行90吨的负重……

2017年,长沙长泰机器人公司申请发明专利40项,荣登“智能制造专利申请TOP10排行榜”国内智能制造企业第二位。目前,公司在业内率先实现了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智能化、自主化,为机器人植入了“中国大脑”,长泰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到了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民爆等领域。

沉甸甸的荣誉,是肯定,也是动力;金灿灿的成绩,是资本,更是底气。

从产品到工艺,从生产到管理,一个个企业的技术升级,驱动雨花经开区从传统制造转向智能制造,再向绿色智造提速发力。

雨花经开区节能工厂比亚迪鸟瞰

深化改革是动力。

把源头,重监管;强减排,控总量;重环评,促发展……通过改革,雨花经开区建立生态环保体制机制,制定实施有利于绿色发展的财税、投资政策,让绿色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和机会,形成良性循环;让粗放型企业付出更大的成本和代价,倒逼转型。

法治建设是根本。

几年来,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措施陆续发布实施,雨花经开区坚决贯彻落实,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法律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高悬,规范企业发展步伐。

科技创新是关键。

绿色发展,无论是研制、引进节能技术,还是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改造,都需要科技创新。目前,雨花经开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117家,稳居省级园区第一。截至6月底,园区今年专利申请新增253件,位居省级园区榜首;拥有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1个,创新氛围令人钦羡不已。

环境优化是路径。

在继2019年出台《聚焦“一主一特”实施“六走六化”大力推进园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后,8月21日,园区召开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并发布“头羊计划”、“凤凰计划”、“深蓝计划”等6个高质量发展计划。从奖励政策到搭建平台,雨花经开区“店小二”的服务不断激发企业的潜力与活力,为雨花经开区发展带来更多生动实践。

雨花经开区对“两山”理论的实践,让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一步步变成现实,并进一步转化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和资源基础。

机器“手臂”灵活上下,绿色智能化车间在雨花经开区已是常态。

一砖一瓦,一厂一楼,雨花经开区把绿色绘进建设中,做好一道道“多与少”的辩证题。

多一些科学性、前瞻性的规划,少一些建设性的浪费;多一些量入为出的支出,少一些“形象工程”;多转变一些职能,多提高一些效率,少一些由于机制不合理而增加的“执行成本”、“服务成本”。

细节之处往往更能体现理念的落实。

在雨花经开区,我们看到穿梭在雨花经开区的公交车,全部为电动新能源公交车,无柴油等高污染车辆运营;新建的公共建筑,如长郡雨花外国语学校和洪塘学校,均按照绿色建筑或节能建筑的标准设计、建设;园区新开发区优先敷设排水管网等市政设施,保证建成企业污水全部纳入雨花污水厂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如今,雨花经开区绿化覆盖率达33%,这一数据还在逐年提升。

绿色不仅在大地蔓延,也在雨花经开人的心中延展。

夏季室内空调设置温度不低于26℃,冬季空调设置温度不高于20℃;出门先关灯、下班关电脑,这是园区工作人员的“公约”;光盘行动,减少一次性餐具使用,做好垃圾分类,这是园区工作人员的生活习惯。雨花经开区人说:“人人浪费,积羽也会沉舟;个个节约,滴水亦能成河。”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保持加强生态体系建设的战略定力,以国家绿色工业园区成功创建为起点——

绿色智造,雨花经开区再出发!

来源:长沙雨花经济开发区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