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长沙博物馆,铜鎏金僧帽壶亮相。当天,“雪漠玲珑——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展开箱布展并对媒体开放。 湖南日报记者 李健 摄
长沙博物馆“雪漠玲珑——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特展将于10月23日开展。10月19日,本次展览的重点文物在长沙博物馆开箱布展。
铜鎏金嵌绿松石象造型奇特优美,厚重稳行,全身镶嵌多颗绿松石,寓意吉祥。如意宝在宝象的鞍鞯上,表示吉祥的祝福传递到四面八方。本次展览执行策展人、长沙博物馆展览部主任董远成介绍,对金、银、绿松石、珊瑚的极致崇尚,对头部、颈部、腰部装饰的特别关注,以及累丝、镶嵌等细金工艺的普遍使用,是蒙古和喜马拉雅地区饰物的共同特征。
接下来的金嵌绿松石礼仪肩饰、铜鎏金僧帽壶,也都展现了这些特点。金嵌绿松石礼仪肩饰一组两件,是清代西藏噶厦政府官员所佩戴的礼仪装饰。使用时系绳穿带,分置在肩部左右两侧。记者看到,两件肩饰均是金质基座,分层镶嵌绿松石,山顶装饰了“荣耀之脸”——用饰物做成的人脸图案,用金丝联珠纹勾边,整体绿松石制,眼睛镶以红宝石,眉毛为青金石,带弯角和尖牙。“金工及镶嵌技法细致,应是西藏官方作坊制作。”董远成说。
诞生于19世纪的铜鎏金僧帽壶高47.5厘米、宽37厘米,造型独特。“僧帽壶是元代创烧的瓷器样式,因造型似西藏萨迦法王之僧帽而得名,后来从瓷延伸至多种材质,用途多样,是藏传佛教地区常用的一种器具。”董远成介绍,这件铜鎏金僧帽壶壶身通体银质,口沿之回纹、壶颈“八吉祥”、壶肩之璎珞装饰、莲瓣高足座以及一侧的游龙状把手,均施以鎏金技法。它整体造型优美,高贵富丽,是同类器具的高档产品。游龙状把手,显示了与中原文化的交流。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龙文泱 邓晓丽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