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员正在运球进攻。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数邑 摄
“星期三”篮球队旧照。 受访者供图
最近,长沙一群爱打篮球的爹爹火了!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的是工人,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公务员……似乎没有什么交集。只因为热爱打篮球,他们聚集在一起,渐渐成为一家人。
他们每周三约一场篮球赛,风雨无阻、雷打不动,球队也因此有了个响亮的名头——“星期三”篮球队。
50年时光过去了,他们大多数人已经白发苍苍,过上了退休带孙的生活。但从他们打球的矫健身姿里,依稀还能看到“从前那个少年”。
最大74岁平均65岁
精神干劲不输年轻人
9月16日是星期三,下午4时左右,记者来到位于东塘附近的中国电信湖南分公司体育馆——该篮球队队员约球的“大本营”。
记者在现场看到,他们的运动能力还相当不错,丝毫不像六七十岁的人,运球、传球、投篮、上篮都有模有样,有的队员甚至可以连续命中几个三分球。
罗建国向记者透露,这帮队员的平均年龄65岁,年龄最大的一名成员生于1946年,今年74岁。“大伙都上了年纪,不能像以往一样冲刺跳跃了。我们有几个人心脏都搭了支架,其实不太适合做剧烈运动。”但是因为对篮球的热爱,这群老伙计每周都会来球馆,减少运动激烈程度,投投篮、出出汗。“即使不能打,我也要来看看,哪怕是做个裁判员、解说员也行!”几名队员笑道。
50年前每周三停电
“星期三”篮球队成立
今年68岁的周新生是这支球队的创始“元老”,他告诉记者这支球队名称的由来,1970年左右,他们的工作单位湘江火柴厂位于长沙南区,按照计划经济安排,每逢星期三停电。厂里几个爱好篮球的人就选择在停电休息的星期三打篮球,充实业余生活。
“厂里的同事恽克宏、陈小明和我一样,都很喜欢打球。”后来,他们这几名职工带头组成了一支球队,和长沙市里其他工厂球队比赛,“赢得多输得少,战绩还不错。”周新生表示,由于大家仅是业余锻炼,球队名称不便冠以厂名,几个伙计一商量,干脆就叫“星期三”篮球队。
“恽克宏曾经是长沙少年篮球队的专业运动员,他不仅教大家打球,还带领我们打了不少精彩的比赛。陈小明也打得好,他之后还做过湖南大学女子篮球队的教练呢!”周新生透露,“星期三”篮球队不仅在长沙打过多次业余篮球赛,还有多名成员参加过省运会,“有的人甚至还出国打过篮球比赛。”
球队组建一段时间后,成员们陆陆续续有了工作变动。有人被调到其他工厂,有人去读大学,有人结婚生子,闲暇时间更多地被工作和生活挤占。周新生回忆称:“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球队已经非常松散了,只剩下了10多名成员。直到2010年左右,球队成员陆续退休,我们空闲时间多了起来。”“星期三”篮球队又重新焕发了活力,打球场地也从长沙市一中体育馆转移到东塘附近的体育馆。“一则这里是室内场地,更不容易让队员受伤;二则我们不少人住在附近,打完球还可以一起聚个餐。”
以球会友亲如一家
将爱好保持一辈子
“爱好一件事情很容易,难的是热爱一辈子。”采访过程中,这些球龄超过50年的老队员津津乐道他们的“友情岁月”。与许多业余篮球队不同,“星期三”篮球队更像一个“朋友会”,球队成员之间会互帮互助、互相走动。“篮球将我们这群人联系在一起!”罗建国乐呵呵地说。
谈笑间,周新生给记者展示了一组球队当年聚会的照片,原来,“星期三”篮球队还时不时会组织郊游、聚餐,甚至还叫上了家属一起参与。“球队成员关系非常融洽,除了打球,我们平时经常交流生活,分享健康知识。”
“我们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我们都是积极乐观、乐于传递正能量的一群人。”队员陈小明说,“星期三”篮球队让自己有了更多的业余消遣和精神寄托,也让这帮老伙计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加入球队没有门槛,只要你上了点年纪,又喜欢打篮球,我们很乐意接纳新成员。”
短短一个小时的篮球时光里,围观的家属和朋友越来越多,老伙计们相互传球,突破、跳跃、上篮……球场里一阵阵呐喊与欢笑,诠释着人世间真挚长久的热爱与友情。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刘树源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