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400多人全国做蒸菜 “蒸”出来的幸福生活

刚刚过去的周末,临近中午,一群客人走进浏阳大围山镇中岳村鲁氏家祠,希望品尝极具地域特色的“围山八蒸”。

几百米外,村庄的另一头,鲁劲松和妻子郑伏英正在抓紧制作柴火香干。很快,这批新鲜出炉的豆制品将被送到各餐饮店里,佐以豆豉辣椒,制成一碗地道的浏阳蒸菜。

离中岳村50多公里的浏阳和100多公里的长沙,浏阳蒸菜店里充盈着蒸汽,来自中岳村的厨师忙碌其中,端出一道道来自大山的美味。

浏阳蒸菜,是中岳村的小康“秘诀”——这里走出一大批蒸菜名厨,直接、间接从事蒸菜行业的人员有400余人。与此同时,这里打造浏阳蒸菜原材料基地,建起鲁家湾旅游风景区。

追本溯源,端出一席“围山八蒸”

柴火香干、蜂蜜土鸡、农家伏鸭、酸豆角蒸油渣、盐菜蒸肉、蒸红壳笋、蒸火焙鱼、蒸腊肠……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围坐一圈,看着一道道极具当地特色的蒸菜美食,一一摆上桌。

“浏水蒸香”创始人鲁承伟在旁充当讲解员,他是中岳村人,钻研浏阳蒸菜很多年,也是“围山八蒸”的策划出品人之一。“这八道菜都是浏阳蒸菜的代表作,我们在研发过程中,对食材、时节、接受度都进行了多重考量,有荤亦有素,口味也很丰富。”

其实,“围山八蒸”并非一村出品,而是大围山镇当地珍馐美味的集大成者。如,蜂蜜土鸡的食材选自同幸村的蜂蜜、田心桥村的散养土鸡,农家伏鸭的原料出自中塅村,鲜脆无比的红壳笋来自于浏河源村,火焙鱼的原料则来自金钟桥村……

“各村都拿出本味好食材,才形成了一席最有围山风味的蒸菜宴。”在鲁承伟看来,蒸菜与大围山镇结缘已久,有着一段不得不说的故事。

作为浏河之源的大围山,是蒸菜起源地。相传元末明初,大围山地区老百姓为躲避官府抓丁而藏进深山。因害怕炊烟暴露行踪,百姓们将饭和菜放到饭甑里一起蒸熟了吃,后来这一习俗被广泛流传,沿袭至今。

更深层次的原因也许是:大围山有着温润、多雨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根植于此的万物有着与生俱来的灵气,成了浏阳蒸菜最佳原材料。

承载着历史文化底蕴的“围山八蒸”,从历史深处飘出香味,也以美味征服了来访者。“食材好、味道好,我配着菜吃了三大碗。”一位客人表示。

同心同向,特色美食走向全国

中岳村推出“围山八蒸”,是想用好大围山的各种原生态食材,依托本地渊远流长的蒸菜文化,打造区域特色美食品牌。

一个小山村,底气何在?中岳村党总支书记鲁先发认为,底气在“人”。

中岳村位于大围山镇中部,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村里的年轻人陆续走出大山,以好厨艺谋出路。“浏水蒸香”创始人鲁承伟、“何爹蒸菜”创始人何远扬就是其中的代表。发展至今,仅“何爹蒸菜”在全国的加盟店就有550多家。

这批有志人士在发展壮大事业的同时,不忘回报家乡,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中岳村建起蒸菜原材料生产基地,实现订单式生产、保底价收购,既解决蒸菜连锁店原材料需求问题,也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村民发展蔬菜、生态水稻种植和水产品养殖,吸引6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合作社就业等多种方式参与其中。

上游有原材料基地,中间有半成品加工商,产品既可直供蒸菜连锁店和加盟店,也可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寻常百姓家。在多方的努力下,浏阳蒸菜产业链在中岳村逐步构建,“村企共建、多方融合”的中岳模式已形成。

“从村里走出了十多个蒸菜品牌,产业规模遍及全国20余个省市,直接间接从事蒸菜行业的人员400余人。”鲁先发表示,为了凝聚力量,村上还专门建立了在外乡贤人才信息库:“目前已有26位各行业战线上的有识之士加入,为村级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在“围山公社”电商平台创始人林加卉看来,不能仅靠某一家来推动,要联合全村的农庄、饭店,既要统一理念、规范制作流程,又要实现品牌化管理和宣传:“让来大围山旅游、到中岳村吃‘围山八蒸’成为游客的新选择。”

在村里经营农庄的廖光辉,十分看好这种发展趋势。“我开农庄6年了,长株潭地区的游客基本上都是先到店里吃饭,再上山游玩,这些年积累了不少回头客。”廖光辉表示,推出“围山八蒸”能形成新的吸引点,也能提升农庄档次。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陈郁琳 颜开云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