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李名兴的“逆袭”: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如今变身种粮大户

  李名兴正在驾驶耕地机翻耕农田。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李名兴正在驾驶耕地机翻耕农田。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54岁的李名兴是浏阳市高坪镇石湾村的种粮大户,他预计今年家庭纯收入能超过40万元。

谁能想到,时间回溯到2014年,他还是这个省定贫困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短短几年来,在驻村工作队的精准、精心帮扶下,老李通过发展种养业,实现了令人刮目相看的“逆袭”。

2017年,流转土地从30亩扩大至70亩,成功脱贫,家庭收入首次上了10万元。随后,他又带着儿子成立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

如今,曾经的贫困户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流转土地400多亩,带动70多户贫困户一起脱贫奔小康。

“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没有镇村两级以及驻村工作队的帮助,我们家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变化。”日前,李名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心怀感激地说。

只会种田的贫困户

作为浏阳河源头的一脉,小溪河在高坪穿境而过,并转了一个S形的迷人大弯,当地谓之“九曲湾”。

九曲湾所在地就是石湾村。

“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村道坑坑洼洼。”成锦还记得2015年底驱车百余公里第一次从长沙来石湾的印象,沿途山不太高却绵延不绝。

作为长沙市卫计(现卫健)系统派驻石湾村的第一书记、扶贫队长,成锦深感责任重大:全村4000多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近百户340余人,贫困发生率在8%以上。

精准扶贫,最重要的是因户施策。

在最初上门走访时,成锦一度考虑介绍李名兴到哪个工厂去打工,毕竟就业增收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方式。

可是仔细一聊,发现不现实。

李名兴妻子因手术并发症成了二级精神残疾,需要长期陪护,大儿子分家另过,小儿子当时身体也不好,他根本没办法离开家去打工。

李名兴还说,除了种田,他也干不了别的。

“你只会种田,那我们支持你多种点!”成锦说,和村干部商量后,工作队决定帮助李名兴扩大水稻种植规模,进行集约化种植。

随后,长沙市卫计委(现卫健委)、长沙市司法局两个帮扶单位筹集资金,为李名兴购买了一套集耕田、打谷等功能于一体的“四合一”小型农机。

就这样,原来自家只有3.2亩地的李名兴一下子流转了30亩土地,种起了水稻。

“我们鼓励他成片流转种植,这样便于管理,也能节省耕作成本。”成锦说,国家对粮食生产有各种扶持政策,只要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肯定有奔头。

塞满大米的后备厢

前些日子,李名兴播下了第一批“兆优5431”种子,现在已开始发芽。

“这个品种长出来的大米颗粒长,绵软、爽口。”李名兴一边操作碾米机,一边告诉记者。他说,自己加工大米能卖5.6元每公斤,比最初只卖稻谷更划算。

原来,这也是驻村工作队给他出的点子。工作队帮他申请了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购买了一台半自动化的碾米机。

有了资金、设备的支持,李名兴起早贪黑地劳作,流转土地面积每年都在增加,从30多亩、70多亩、100多亩,一直发展到2019年的210亩,今年更是达到450亩,成为村里的种粮大户。

粮食越打越多,李名兴一度遭遇了“卖米难”问题——自己几乎没有销售渠道。他记得,2018年因为种了100多亩地,稻谷收完堆在家里,连站脚的地方都难找到。

彼时,随着驻村干部的轮换调整,长沙市八医院的廖迎虎接替成锦,来到了石湾村。

“我们两个帮扶单位系统人多,可以发动一起来购买扶贫产品。”廖迎虎与来自司法系统的扶贫队员彭泊霖向各自的领导汇报了这个想法,得到了领导认可和同事的热烈响应。

于是,两人就成了李名兴以及其他贫困户农产品的“推销员”和“运输员”。

“我要5公斤大米。”“我来10公斤大米。”“给我带50个土鸡蛋。”……每周四之前,两人通过各自单位的工会、党建部门,收集干部职工的需求数据,然后在周五下午把农产品带回长沙。

“每次他俩小车的后备厢都塞满了大米。”李名兴感动地说,市八医院还曾为他组织大规模的义卖活动,市司法局也牵线让二级单位的食堂和他达成了采购协议,“去年打了六七万公斤大米,他们帮我销了三四万公斤。”

脱贫后的致富带头人

回顾这几年的变化,李名兴感慨万千,一家五口最初住在90多平方米的土砖房里,妻子经常要吃药住院,“有时候吃油盐都没钱。”

2017年,李名兴家终于脱贫,建起了新房,小儿子李成贵身体也慢慢恢复,成了他的种粮帮手。

为了帮助他更好地发展并带动村里其他贫困户,驻村工作队和镇村两级协助申报,帮他成立了浏阳市石江家庭农场。

同时,李名兴拥有拖拉机、耕田机、收割机、插秧机、烘干机、植保机等十多台农机,工作队还为他申报相关项目,争取10多万元补贴,成立了农机合作社。

如今,石江家庭农场已流转450亩土地,带动76户贫困户发展种养产业。

贫困户刘瑞连的丈夫和儿子早年因故去世,儿媳带着孙子在浏阳打工上学,平日里她都是一个人在家。说到李名兴,她赞不绝口:“我不能下水,全靠他帮我打田、插秧、收谷,我只管晒晒谷子。”

廖迎虎说,跟着李名兴干的贫困户实现户均每年增收8000多元,基本实现脱贫。

眼下,廖迎虎和彭泊霖正在联系相关部门,帮石江家庭农场解决大米商标注册和包装设计的事情,希望打造石湾村的大米品牌,进一步开拓贫困户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相关链接

石湾村脱贫成效

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1户344人,边缘易致贫户1户2人,现行标准下已脱贫93户,2020年预脱贫8户,拟皆由财政兜底脱贫。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产业发展76户272人,就业发展13户21人,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

通过光伏发电项目、绿壳蛋鸡的引进、土地流转等措施,村集体经济也已完成增加10万元的目标,2020年村集体经济有望增至15万元。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颜开云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