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乡流沙河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大型农机正在奔忙。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禹 通讯员 贺咏梅 摄影报道
云飘风拂,花开蝶舞,又是一年春光美。记者从长沙市区驱车一路西行,来到宁乡西部重镇流沙河,只见楚河江畔、罘罳峰下,一台台大型农机驰骋田间,翻耕、播种、插秧……好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生产图。
春节以来,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度打乱了生产生活节奏。 在这个特殊的春天里,流沙河镇与疫情赛跑,争分夺秒抢农时,组织好春耕、春播。“我镇育秧300多亩,加上农户撒种直播,早稻种植面积超过22000亩。”流沙河镇党委书记陈鑫话语之中底气十足。为扩大早稻种植面积,流沙河镇精准施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建立330个镇村组三级调度小组,镇领导班子成员分村包组负责发动水田流转,实现全镇12000亩农田流转到种粮大户手中,整合资源实现育秧大集中、农机大生产。
“我们村今年计划种植800亩双季稻,这两天趁着温度适宜,正准备组织农户抛秧。”码联村党总支书记尹中祥说道。记者在该村看到,村道两旁的水田里,排列整齐的育秧棚在阳光下十分耀眼,里面正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自2018年9月始,村里成立了土地流转合作社,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对有些农户不方便种的、新开垦的农田,统一流转给种粮大户,共计流转土地1200亩。”尹中祥介绍,通过政策支持和土地流转,该村涌现了一批种粮示范大户。
“今年我又扩大了种植规模,预计收入能有30多万元。”码联村朱家组村民吴伯军敢拼能干,今年32岁的他流转600亩田地,其中300亩种双季稻,300亩种油菜和晚稻。同时,他大力推广机械化生产,还热情和村民共享资源,目前拥有价值100多万元的农机设备,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一应俱全,“哪位村民需要,只要一个电话,我就把农机开过去。我们可以集中育秧,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为散户提供优质秧苗;为散户提供农机服务,帮助大家搞好春耕生产,带动乡亲们一起种粮增收;促进‘两业’扶贫,发展种植产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吴伯军笑呵呵地说,大家拧成一股绳,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田的出田,既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更为乡村振兴持续增添活力。
人还是那群人,田还是那些田,创新思路就大不同。通过走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的新路子,地处偏远交通闭塞、一直以种粮养猪为主业的码联村,去年终于有了“余钱剩米”,今年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大幅增长。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张禹 贺咏梅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