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卉草改变世界,一缕药香跨越古今。在减税降费政策助力下,中医药行业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
江西药企:资金“不缺血”发展更“有劲儿”
江西中医药历史源远流长,至今流传着“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建昌不灵”之说。近日,记者在对江西中医药企业进行采访时发现,减税降费犹如一剂“良药”,为中医药这个传统优势产业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源源动力。
老牌药企华润江中集团于今年4月完成了并购重组。去年,企业在重组期,复杂的涉税事项该怎么处理、企业新产品研发资金从何而来等问题曾使企业非常烦恼。集团税务经理刘爱红说,国家推出的降低增值税税率、降低社保费率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如同甘霖,使企业轻装上阵。同时,税务干部及时上门,“手把手”帮助企业理清重组涉及的税收事项,为企业重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
今年以来,华润江中集团享受减税超4000万元、降费830万元。“减税降费让企业资金不‘缺血’、不‘贫血’,干起事来更‘有劲儿’。企业通过产业并购实现资源整合,丰富产品结构,走上了更健康的发展之路。”刘爱红说。
中药药品的研发具有成本高、周期长的特点。根据统计,90%以上的新药研发最终以失败告终,这曾让很多中药企业畏难却步。随着减税降费政策落地,中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有了更多资金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底气更足了。
江西济民可信药业有限公司是中药行业创新研发能力较强的企业。近年来,企业从生产婴儿素等不到十个低附加值产品的小企业,发展成为拥有十大剂型、共10余条国内一流生产流水线,年产胶囊36亿粒、颗粒剂2亿袋的大型制药企业。
谈起发展“秘诀”,公司总经理李义保说,以创新研发为核心,是济民可信发展战略的基石。目前公司已在上海设立研究院,并在美国新泽西、波士顿建立了研发中心,每年都会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大量资金。
“这些投入都享受到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李义保说。据介绍,2017年,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两项政策,共减税147万元;2018年减税355万元;今年前10个月,这两项税收减免达4671万元。
“我们将资金用于拳头产品‘金水宝’胶囊的品质升级,还进行了肿瘤、肾病、免疫、疼痛等多个领域药物的创新研发。”李义保说。通过精耕有技术壁垒的高难度型仿制药、特色创新中药,企业赢得了更广阔的市场前景,销售收入持续增长。“金水宝”胶囊不仅赢得了国内市场,还作为国家鼓励中药走向“一带一路”的核心产品,远销印尼、越南、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李义保说:“有国家的各项好政策,我们有信心让中药产品走得更远,为世界开出‘中国处方’。”
协和成:把中药卖到全世界
安徽亳州是著名的中药材之乡。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作为当地的龙头企业,是一家销售规模超7亿元、纳税近千万元的大型中药生产企业,产品远销美国、英国、新西兰、加拿大、韩国等国家。
前不久,记者到协和成公司采访。走进包装车间,只见几条现代化中药饮片包装线由电脑全程控制运转着,发出“嗒嗒嗒”的声音。忙碌的工人活跃在流水线末端,把包装好的中药饮片直接送进待发仓库。
公司董事长李素亮对记者说:“企业发展蒸蒸日上的背后,离不开减税降费政策的支持。”
2018年,协和成公司决定改进精致饮片生产技术,进一步拓展国外市场。巨大的研发投入让企业资金压力陡增。“靠着税收减免,我们渡过了难关。”李素亮说。
据介绍,2018年,协和成公司累计享受税收优惠670多万元,实现出口1.2亿元,进出口额稳居全国同行业前五。今年,协和成公司在出口上再上台阶,将药饮产品出口重心瞄准欧美市场,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出台,为公司发展添了底气。”李素亮说。
据测算,随着4月1日企业适用增值税税率下降至9%,今年前10个月,协和成公司减免税收960万元,预计全年税收减免总额可达1200万元。
“行业竞争不进则退,只有抓住机会,才能加快成长。在我看来,每一项减税降费政策的出台,都是企业难得的发展机遇。”李素亮说。
好政策还要有好执行。公司财务总监吴心峰说,最让他感到暖心的是,税务人员第一时间上门送政策、送服务,将减税降费的红利落实到位。“增值税税率调整时,正赶上公司业务的小高峰,工作忙,我们还没来得及着手研究政策内容,税务人员就主动来到公司,降哪些、怎么降、减多少,所有细节辅导得明明白白,给我们省了大事儿。”他说。
吴心峰还向记者展示了他们制作的减免台账。“我们目前享受的优惠,全记在上面。”他说,“一笔又一笔的减免税款,我们都作为发展资金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
据了解,2019年,协和成公司销售收入预计将首次突破8亿元,内外贸销售规模实现“双增长”。“我这辈子就想把中药做好,让中药走到世界每个地方。有了减税降费政策的支持,这个梦更近了。”展望未来,李素亮说。
九芝堂:“老字号”的新活力
前不久,长沙“老字号”企业九芝堂迎来了成立369周年的庆典。九芝堂如何从一间小药铺,发展成为下辖20余家子公司,拥有300多家连锁门店,集生产、销售、科研、健康管理于一体的现代大型医药企业?
公司财务总监毛凤云说,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是九芝堂人用实践总结出的最好答案。回顾企业的创新之路,她表示:“创新路上,有税收优惠的一路相伴,使我们步伐更稳、动力更足。”
近年来,九芝堂不断尝试在传统制作技艺中融入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了产品结构的多次升级。
毛凤云介绍,2015年~2018年,九芝堂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超亿元,建成了国内领先的中药生产智能制造车间,研制出新产品、新药剂十余种。巨大的科研资金投入,为九芝堂的长久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国家在鼓励企业科技研发方面下了很大力气,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一次比一次给力,不仅涵盖的范围扩大,加计扣除比例也一步步在提高。”毛凤云说,“这让我们集中力量搞研发的决心更大了。”
据介绍,九芝堂公司2017年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金额为1300余万元,2018年超过1500万元。同时,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2017年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310万元,2018年减免980余万元。毛凤云说:“这些税收红利全部回流到我们的产品研发中,保障了研发力量的持续壮大。”
今年4月1日起,制造业增值税税率由16%降至13%。毛凤云说,受益于此项政策,九芝堂全年预计可减少税款2000余万元。“制药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具有金额大、回款周期长的特点。国家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使企业省下了真金白银,有效盘活了我们的资金链。”
让毛凤云感慨的除了减税降费政策带来的利好,还有税务部门专业、细致的政策辅导。每一项新政实施前,国家税务总局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都会派出业务骨干上门开展“一对一”辅导,确保企业吃透用足政策。
“税务干部专业、细致的讲解,让我们感觉到他们落实减税政策的功课做得很足。有了好政策和好服务的相伴,我们有信心将九芝堂的‘老字号’招牌擦得更亮。”毛凤云说。
南京同仁堂:当转型期遇上减税期
近期,“老字号”企业、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江北新厂区一期工程落成。新厂占地154亩,一期投资5亿元,产能预计达到20亿元。在南京同仁堂党委书记何畅看来,新厂区的落成,代表着南京同仁堂的转型升级迈出重要一步。
成立于1926年的南京同仁堂,其前身是北平同仁堂京都乐家老铺的南京分号。经过90多年的风雨历程,南京同仁堂已经成长为以现代科技生产古方传统品种和综合新剂型的中药企业。最近几年,进入发展瓶颈期的南京同仁堂开始谋求转型,正在实施的减税降费政策,为“老字号”的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今年4月,我们已经一次性抵扣不动产进项税额365万元。新厂房投入运营后,预计还有8000万元的固定资产符合一次性税前扣除政策。”南京同仁堂财务总监周小龙说,企业在转型的关键时期恰好遇上了减税降费期,包括固定资产税前扣除政策在内的多项税收优惠政策,让他们有更多资金全力打造新厂区。
据周小龙介绍,为了冲破瓶颈,南京同仁堂近年来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企业的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400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2000万元。令他们感到欣慰的是,自2013年开始,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年均30%的增速不断攀升,今年企业的销售收入预计将突破8亿元。“这样的发展速度,离不开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我们是高新技术企业,每年都享受不少税收优惠,节省下来的税款已经成为企业研发的源源动力。”周小龙说。
作为一家中药制药企业,深化增值税改革同样为南京同仁堂带来了实惠。据周小龙介绍,增值税税率从去年的17%降至16%,今年又降低至13%,仅这一项政策,就给他们带来近600万元的减税。
此外,南京同仁堂每年都需要购进大量的农产品,比如生姜、中药材等。国家出台的农产品进项税额加计扣除的政策,让企业仅2018年就享受加计扣除271万元。“税收优惠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使得我们传统中药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强,长远发展的底气越来越足。”何畅说。
来源:中国税务报
编辑:贺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