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分读高职,无需莫名惊诧

“考上了一本,却选择读高职,他是不是填错志愿了?”今年7月,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录取了一名上了一本线的陕西考生的消息,经本报报道后引发了众多读者及网友关注。9月8日,这位还未入校就已成校园“焦点”的学生袁汉伟,从陕西咸阳市三原县赴学校报到了。面对质疑,他笑言:“我真的没有填错志愿!”

上了一本线,却报了高职,这难免会让人莫名惊诧。遭遇惊诧也丝毫不足为奇,毕竟在“名校”情结严重的中国社会,能上一本就绝不屈就二本,能上二本、三本就绝不去高职——这才是人们普遍认同的“正常”思维。前段时间曝出的一则新闻,安徽亳州一中有学生上了清华、北大录取分数线,却仍然选择报了其他高校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同样也是引起了一轮热议。

在这些惊诧与热议的背后,其实是“职业规划”、“生涯教育”在一些个体心中的逐渐萌芽。一些优秀的学生开始自主地考虑这些问题,据此作出判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在一些国家,“职业生涯教育”甚至从小学时期便开始了,他们要求孩子学会对自己的兴趣、专长、特点、能力等进行“自我认识”,要进行“教育与职业关系的探索”,了解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工作与社会的关系,还要学习职业决策和进行“职业规划”。

相对于长期浸淫于“应试教育”的中国学生来说,“职业规划”显得极其陌生。有调查显示,我国七成高考生对自己的志愿填报没有想法,临到高中毕业,学生还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是什么,对“职业”这个概念更是非常模糊,家长也不清楚孩子的兴趣和潜力所在,眼光总是停留在分数和大学,认为“考了高分,上了好大学,好工作就水到渠成”,这些都造成了引领孩子一生发展的志愿选择往往在高考后短短几天内被仓促决定。由于“职业规划”、“生涯教育”的欠缺,这就需要个体有主动意识和判断能力,无论是亳州那几个舍名校选其他学校的学生,还是舍弃一本选择高职的袁汉伟,其实都是“职业规划”路上的先行者。

当然,做“先行者”除了需要有决断力之外,也需要所选择的学校确实具备承载个体“职业规划”和人生理想的实力。高职曾经在中国教育中一个尴尬的存在,但随着高职办学水平的日益提升,其竞争力优势已经显而易见,尤其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恰好适应了社会的需求,通过实践“三段式的培养模式”,即“一年学理论,一年在校实习,一年企业顶岗实习”,能够培养出“理论知识够用,又有比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高分读高职的现象会越来越多,当然,“是不是填错志愿了?”这样的莫名惊诧也会越来越少。(张英)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张英

编辑:唐甬梅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