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三尺讲台,诉不尽殷殷之情;四季晴雨,道不完拳拳之心……在这个金色的九月,我们迎来了第35个教师节。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这是一个时代的使命和担当。为充分展现全省教育战线广大教师爱国奋斗、立德树人的精神风貌,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红网时刻新闻策划专题报道《老师,您好!》,与您一同感受山高水长的“先生之风”。
崎岖的山路上,黄前才老师将两个学生小心揽在怀里,始终未曾松手。
黄前才老师送学生回家。
红网时刻见习记者 万牧昆 怀化报道
崎岖的山路上,“村村通”小型客车颠簸得异常猛烈。一位两鬓斑白,皮肤黝黑的老人努力将身体前倾,小心的把两个孩子揽在怀里,自己的头却不时磕在车门和天花板上。
“平时可没有车,孩子们走山路太危险了,必须要有人接送。”他指了指窗外泥水四溅的土路,“这条路,我走了三十年。”
他叫黄前才,江溪小学校长,也是目前该校唯一的老师。自考上民办教师至今,他扎根山村37年,背着学生“跳岩”三十年,孤身支撑起八个苗家村寨的教育。村民们说,他是一棵树,长在了江溪村。
默送荫蔽为孩子遮风挡雨,甘为人梯送学生度过湍流
江溪村因溪而名,溪水颇深,两岸宽三四十米,可溪面却没有桥,连木板都没有,只有十五砣硬梆梆、间隔半米宽的直立石柱。村子里不管男女老少,如果想要过河只能“跳岩”。
“刚上小学的孩子,还没有石柱高,‘跳岩’太危险了。”提起“跳岩”,黄前才至今仍心有余悸,“尤其是涨水的时候,水流湍急,连我不小心都会掉下去,更别提孩子们了。”刚上岗时,黄前才就冒着生命危险救起了因跳岩而溺水的陈爱、邓兴龙等十多个学生。
为避免学生落水,黄前才组织学校教师,守在几个不同的“跳岩”点接学生。由于学生到校时间分散,老师们需要从早上6点开始“蹲点”,接完一批又一批。每当涨水之际,黄前才自己充当起桥梁,将学生背过河,一直坚持了三十年。而这一段经历,也随着学生们的长大成人,成为江溪村两代人共同的珍贵记忆。
十多年前的曾是黄前才学生的兰家寨兰杰在给他的信中写道:“河水很凶,但您结实的背很安全。现在回想,您是带着一百个小心,让我们度过了一次次危险!”
但背送孩子毕竟不是长久之计。黄前才经过沟通,获得县里20万元拨款,启动了修桥工程。黄前才捐了200元,主动为工人们准备饭菜,帮助他们在工地上翻土,打桥基。在他的带动下,许多村民加入进来,大家齐心协力,大大加快了工期,如今,一座大桥伫立在石柱上方,“跳岩”成为了江溪村的历史。
“你看,现在的路多好!”走在光滑整洁的水泥桥面上,黄前才神情颇为感慨,“这座桥来之不易,在我心里,这不仅是一座桥,更是希望,是村子的未来。”
除这件事之外,贫困家庭孩子辍学也是黄前才的一块“心病”,“孩子上学,比什么都重要。”黄前才说。在这一信念的支撑下,黄前才访贫济困,努力让每一位辍学孩子重回校园。“住的远,家长接不了的,就邀请到学校来住,水电费我付,饭我管;家庭贫困的,就给他们垫学费。”至今为止,黄前才累计为学生垫付学费两万余元。
以德育人,桃李芬芳
师者,以德育人,桃李芬芳。黄前才从教37年,将爱的种子播撒在这个贫瘠的山村,如今,已是花开满树,馥郁生香。
“毕业后,我也要到江溪村小学教书,接黄老师的班。”见到陈琴时,她正在为学生们准备午饭,笑容里有着自信和骄傲,“黄老师给学生们免费做了几十年饭,手艺很棒。我也练出来了,要不你也留下尝尝?”曾经,她是黄前才的学生,2017年,考取了芷江师范的免费师范生。在毕业时,选择回到江溪小学任教。
“我和我哥哥姐姐都是黄老师的学生,他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让我明白,教师是一份责任。我要和他一起改变乡村教育的落后面貌。”陈琴说。
陈琴并非个例,黄前才从溪里救起来的兰杰是他的另一个“得意弟子”。2012年底,在黄前才的感召下,兰杰毅然放弃县城里收入颇丰的工作,回乡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2017年,他被选举为江溪村新一届村支书。带领大家启动了集中饮水工程,建立了移动通讯信号塔,成为了村里人人称赞的好支书。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黄前才扎根山村37年,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如芝兰生于幽谷,亭亭如盖,荫蔽两代人学有所育,为山村苗寨点燃希望火把。现如今,已是馥郁生香,桃李芬芳。楷模,当之无愧。(万牧昆)
来源:红网
作者:万牧昆
编辑:彭佩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